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2020超越体验     
宋文翔 《全国商情》2013,(17):66-69
以顾客为中心,因势利导,成为购物中心专注研究的方向,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又要超越体验。如今的消费者,不仅要求购物方便,还希望有更多的休闲、娱乐活动。为了迎合这种"一次性购足,休闲购物"的消费主流,越来越多的购物中心在身边出现。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购物综合体将在未来一点点取代现在的百货零售等业态。不过,购物中心的前景被普遍看好,并不代表其未来发展能够"一帆风顺"。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预计,至2015年,全国购物中心将发展至4000家,零售业面临局部过剩与过度竞争等问题。除此之外,电商行业对其购物功能的冲击依然巨大。  相似文献   

2.
正四种业态的组合相互补充和支撑,使得嘉荣SPAR星河城店为消费者更好地提供一站式的休闲购物服务。"虽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但每一个环节都是嘉荣SPAR精心打造的。"2011年年底,嘉荣SPAR购物广场进驻星河城,他们要把这家店打造成东莞市首个集购物、娱乐、饮食、休闲、商务为一体的大型体验式购物中心,近距离眼务东城星河区近十个高端楼盘业主。而这一精心打造的购物广场与之前嘉荣卖场最大的不同是,首次采用大卖场、家居生活馆、品牌百货、  相似文献   

3.
多元化诱惑     
百货业同其他传统的零售业态一样,经历了高速发展之后,进入到了发展滞缓期.随着消费习惯的变化,传统的百货店很难吸引消费者,加之现代购物中心的快速发展,其集聚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迎合消费者一站式购物的需求,迅速得到消费者的认同与光临.在这种情形下,百货店也开始为消费者不断多元化的购物需求做出改变,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巨幕影院、真冰场、飞行体验馆、全体验购物中心、室外体验式步行街、主题公园……随着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情感化的独特购物需求已渐趋显著,购物中心业者无不在其建筑格局、空间处理、业态组合、形象设计等各个方面,以独特的主题概念打造“体验式消费”使其成为购物中心的招牌与灵魂,以从中获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新燕莎百货MALL的经营,已经由单纯的商品销售扩展至提供优质商品和完美的服务,这将是未来购物中心的核心优势所在。如今,零售业经营同质化严重,购物中心的购物环境、甚至品牌组合都可能大同小异,真正能把消费者留住的是用心的服务。特别是购物中心面对高端客群,提供高品质服务,更是购物中心核心优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张杨杨 《全国商情》2012,(19):40-41
"购物中心最重要的是品牌和业态的优化升级,而消费体验升级是购物中心升级的最终目标,消费体验升级的核心就是增加客户在购物过程中的愉悦感。"质与量的问题不仅是哲学家试图解决的命题,也是人们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总会遇到的问题。购物中心的开发与规划同样要权衡质与量。在过去十年,中国购物中心经历了疯狂的扩张时期,在规模和数量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对质量的关注也正成为购物中心的开发与规划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购物中心本身就是一个多种业态组合,满足多种需求的商业综合体.每一种业态、每一个商家均有着自身的品牌声音,而购物中心作为多重业态的综合平台,在营销、市场推广等活动中,只有运用整合营销策略才能帮助其进行科学引导和系统运作,使其呈现出一个整体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8.
正"仅停车场投资12亿,1万个车位",王填用数字刷新了大家对超级MALL的认知。巨幕影院、真冰场、飞行体验馆、全体验购物中心、室外体验式步行街、主题公园……随着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情感化的独特购物需求已渐趋显著,购物中心业者无不在其建筑格局、空间处理、业态组合、形象设计等各个方面,以独特的主题概念打造"体验式消费"使其成为购物中心的招牌与灵魂,以从中获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罗贵希 《全国商情》2012,(19):50-51
"亚洲购物中心发展的特色,就是百货店与购物中心之间能够形成竞争或者合作关系,这与欧美市场百货和购物中心分别扮演不同功能有着很大区别。"消费者购物喜好的变化、消费形式的多样化以及科技的飞速发展正在不断影响着所有地区零售业的发展。全球顶级商场正在调整自己的定位,不断为消费者提供全新的购物体验。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成熟,购物中心开始采用各种新的方式吸引消费者前来购物,比如智能手机的相关应  相似文献   

10.
正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而购物中心的前途和命运,就看是否能通过各种手段捕获消费者的心。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电商的中心不仅是J L童的游乐场,也是很多挤压、同行的竞争、新技术新媒体的科学中心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波助澜,都使得购物中心的后期按照这样的思路,未来的购物中运营更加复杂,并倒逼前期设计、定心必将成为一个各种跨界的创意策位、招商等更符合市场与消费者的期源地,所以,在购物中心碰到沙滩、盼。可以预期,未来的购物中心表现河流甚至医院都不必惊奇,在购物中  相似文献   

11.
正购物中心的多元业态与服务,会对消费者产生一种粘性,进而使购物中心和消费者形成良好的互动,从而保证了购物中心的客源和经营顺利进行。电商的出现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不仅是在商务生活领域,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2013年光棍节350亿的单日成交纪录为人们所乐道。实体商业在这次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中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但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作为实体经济的从业者,都要应对这种冲击。体验主题、文化主题、艺术购物、旅游主题、休闲主题曾被大家看好是购物中心应对冲击最有力的方式,被大家关注和讨论。但这是否就是足够了呢?是否可以应对电商的冲击了呢?  相似文献   

12.
资讯     
正POLICY政策1购物中心等级划分有据可依《购物中心等级划分规范》明年3月1日将正式实施。购物中心将按都市型、地区型、社区型和奥特莱斯型四类划分为金鼎级和宝鼎级(凡连续经营一年(含)以上、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含)以上的购物中心可申报),其中宝鼎级为达标级,是购物中心合格的起步级,金鼎级购物中心将在宝鼎级基础上产生。《规范》主要从业态与品牌、经营与管理维度出发,对购物中心经营品类、业态覆盖、品牌占比、空置率、销售额、客流、租金等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购物成为当下消费者购物的潮流方式,以致我国的传统零售业受到了严重打击,互联网席卷全球的新形势要求传统零售业正视自己的优劣势、威胁和机遇,购物中心亦是如此。本文将结合我国购物中心的发展情况,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购物中心发展进行分析,探讨了提升我国购物中心竞争力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4.
零售新战场     
正移动互联的普及更催生了三个新战场:以移动互联为基础的移动电商,以生活服务为本质的O2O商业,以及定位于满足消费者休闲、娱乐、文化等需求的购物中心业态。未来,实体零售商急需弯道超车。而今移动互联的普及更催生了三个新战场:以移动互联为基础的移动电商,以生活服务为本质的020商业.以及定位于满足消费者休闲、娱乐、文化等需求的购物中心业态。移动电商:品牌的春天电商领域的阿里巴巴和京东的战略重心逐渐转向移动互联网,商户也寄予极大的期待.于是,零售业对于移动电商的畅想从未间断。这其中最大的区别在于连接消费者与商家  相似文献   

15.
随着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甜品业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商业地产遍布各地的今天,购物中心的同质化使经营者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体验元素的融入,这一点同样也反映在甜品业态的设置上. 街铺水吧“奔”商场 由于水吧以客流为导向,早期多选址在人流密集的商业街、社区底商和学校周边.随着消费者消费方式和理念的转变,业态复合的购物中心逐渐成为消费者日常休闲娱乐、品尝美食的主要场所,客流也越来越多,水吧的选址开始向购物中心转移.  相似文献   

16.
2013年底,金源新燕莎MALL经过长时间努力搭建的移动APP新媒体营销平台,是我们尝试"互联网时代购物中心的品牌运作"的试金石,这拉开了新燕莎MALL搭建智能化运营新模式的序幕。加入了室内定位导航服务,这也是新燕莎MALL移动APP的最大亮点。该服务将为消费者购物以及进出购物中心提供最大便利。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也只有迪拜购物中心采用了该技术。  相似文献   

17.
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已经由单一购物需求变成购物、休闲、娱乐等一次购足的复合式行为,根据市场和自身扩张的需要,百货商场逐渐呈现了购物中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企业     
《全国商情》2012,(1):10-12
1广百花都购物广场落成天河城、正佳,甚至是太古汇,对于居住在天河区的市民来说,购物中心是最熟悉不过的商业项目。但花都区的市民,直到2011年12月,才迎来第一个大型购物中心——广百新一城花都购物广场。该购物中心经营面积4万平方米,是目前花都区规模最大的商业物业,也是首家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商务服务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地标性时尚购物中心。该店是继广百花都店2003年开业以来以购物中心业态登陆花都的第二家店。  相似文献   

19.
王婉芳 《全国商情》2006,(10):76-78
生活方式理论认为,零售商为满足消费者的不同生活方式而不断调整业态是零售业变革的根本原因。百货商店、超级市场、方便商店、廉价商店、邮购商店、专门商店和购物中心等不同业态,满足的是消费者不同生活方式引发的消费需求。为此,本文提出了以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变化为导向,来发展我国零售业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优秀购物中心,通过打造舒适的环境,给顾客带来愉悦的购物感受。近年来,亚洲区域的购物中心在整体数量上不断的发展,但实际上真正成功的购物中心却比较少。而在少数成功的购物中心中,大部分都直接沿用了美国的购物中心模式。从美国直接引用过来的购物中心模式,它将两个主力店设置于购物中心的两端,并在中间以小型店铺形成的长廊将其连接,此类购物中心做法通常是将很有集客力的品牌设置于长廊中,以这些品牌的魅力吸引顾客走完长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