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开发研究》1988,(4):24-24
<正> 我国经济改革以来,西部经济虽然发展不慢,但与东部,中部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1.经济实力仍处于落后地位。1986年,预算内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在全国的比重.东部为51.4%,中部为32.1%,西部仅为16.6%;农业机械总动力占全国的比重,东部为49.7%,中部为35.4%,西部仅为14.9%;西部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都仅占全国总量的15%左右,与1980年所占比重相比没有什么变化,也大大低于同期东部占55%和中部占30%的水平;人均国民收入,全国为762元,东部为1252元,中部为689元,而西部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3.6%,东部的  相似文献   

2.
一、FDI在我国的区位集聚 我国按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划分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内陆地区和两部边远地区三个区域.由于各地区经济状况、资源禀赋差异以及区域性FDI政策的直接影响,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呈现出显著的非均衡特征,东部沿海地区在吸引外资方面显示了突出的区位优势,其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效益都远远超过了中西部地区.截至2006年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合同外资金额和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分别为594415家、14794.0033亿美元和6854.4692亿美元.其中,东部地区所占比重分别为83.02%、86.61%和86.85%;中部地区所占比重分别为10.77%、8.12%和8.79%;西部地区所占比重分别为6.21%、5.27%和4.37%.  相似文献   

3.
<正> 近一个半世纪以来,我国产业布局的重心一直在东部沿海地带,建国以来布局重心一度曾向内地移动,改革10年中再次出现向东部地区集中的趋势。产业布局集中在东部地区的原因,除了帝国主义的早期侵略外,还由于自宋代以来这里就逐渐成为我国人口居住最密集的地区。人口集中,需求也相对集中,在需求集中地区密集布局产业则符合生产力布局的一般原则。但是,东部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并不是我国经济资源的富集地区。京广线以东地带,煤炭资源储量只占全国的11%,石油为50%,其它矿产资源也大多是这种情况。从耕地资源看,沿海地区虽然较为丰富,但是由于人口密集,人均资源并不丰裕。  相似文献   

4.
一、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在空间分布方面的特征特征一:中国经济增长重心"东移"。中国经济增长重心的东移,明显地发生在八十年代下半期。在1978~1985年期间,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带在 GDP 年均增长率方面的差距甚微:东部和中部都是13.7%,西部则为13.5%。但是,到了八十年代下半期,增长率  相似文献   

5.
百强企业进一步向东部地区集中 2012年百强榜中,东部地区企业数量继续遥遥领先,达到85家,比2011年增加3家,已经是连续三家增加了;中部地区10家,比2011年减少2家;西部地区5家,比2011年减少1家.从利润看,2012年85家东部百强企业共实现利润总额21499.5亿元,占百强企业的比重达到95.4%;10家中部地区和5家西部地区百强企业分别实现利润总额600.8亿元和442.9亿元,占百强企业的比重分别达到2.7%和2.0%.  相似文献   

6.
<正>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七个五年计划草案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作出了规划。按照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原则划分的这三个经济地带,各自所包括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是: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21世纪上半叶事关大局的国家长期战略,它的实施虽然主要在西部地区,但始终是与中部、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联系。这样,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过程中,东、中,西三大地带都有一个行动取向问题。笔者认为,三大地带的行动取向可以分别概括为:西部“大”开发,中部“深”开发,东部“带”开发。各省、区、市都应恰当地把握好行动取向,培育、发挥各地的区域优势和区域功能,共同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8.
<正> 西北是我国一个特殊的经济区域。几年来,国内对这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大体有三个视角所形成的不同层次。一是从宏观角度制定的东、中、西三个地带的发展格局,在一定时期里东部和中部是国家投资战略的重点,西部处于国家重新大规模投资的准备时期。二是各省区立足当地实际所制定的省区经济发展战略;三是把西北五省区当作一个整体所制定  相似文献   

9.
适应西部大开发的所有制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西  余明 《市长参考》2000,(11):35-40
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区经济都有较快的发展,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更快一些,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有扩大的趋势。从1988年至1998年的10年中,东部地区GDP年均增长率为12.20%,分别高于中部、西部地区2.20个和3.23个百分点。从1978年到1998年的20年中,东部地区GDP由占全国GDP总量的52.6%上升到60.6%,西部地区由16.34%下降到14.48%;中部地区下降也近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生产力布局的客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旧中国近代经济偏集于东部沿海地带,全国解放后,直到1978年整整30年中,除了短短的3年恢复时期外,我国宏观生产力布局重点西移,生产建设重心一直放在内地,“三五”、“四五”时期甚至放在远离东部沿海的西部地区,进行了大三线建设,对这一时期的生产力布局作何评价?从到目前为止的报刊杂志上刊载的文章来看,是褒少贬多,大多数学者认为失误大于成绩,这或许不无根据,但仅仅停留在这样大概、抽象的水平,是不够的,无助于目前和今后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作客观的、深层次的、多角度的研究。一、布局重点西移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改革开放前30年内地的重点建设至少考虑到下述几方面也是合理的,具有必然性。 1.自从19世纪40年代近代工业发端于沿海以来,在这100多年中,中国近代经济中心一直停留在东部沿海地带,到解放前夕,全国工业的70%以上分布在这一地区,全国铁路里程的90%以上分布在东北地区和关内京广铁路线以东的沿海省份,而且经  相似文献   

11.
小资料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 第七个五年计划草案,按照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原则,划分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东部地带:辽宁、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十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相似文献   

12.
小西部、大西部与西部大开发第一阶梯 改革开放后,中央把我国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带,实行梯度推移战略。当时的西部由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地区的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10个省、市、自治区组成,权称“小西部”。西部大开发后,国家把中部的内蒙古和东部的广西两个自治区纳入西部,使西部扩大为12个省、市、自治区,其面积约占整个国土面积的70%,堪称“大西部”。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国三大地带,即东部发达地区,中部欠发达地区和西部不发达地区,由于发展水平和发展条件的不同,应选择不同的开发模式。而选择其开发模式的依据则为: 一是经济发展水平。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发展面临的问题也不相同。东部地带面临的是如何促使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问题,如何加强内部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问题,以及通过参  相似文献   

14.
路万青 《发展》2003,(7):66-67
根据甘肃的地形地貌特点,结合经济空间布局现状,可以将甘肃省的发展战略布局重新划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其中第一个部分是东部经济圈,在地理上包括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从行政区划来看,包括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庆阳市、平凉市、陇南地区、定西市、兰州市和白银市(兰州、白银实际位于中部和东部的交接处);第二个部分是中部经济带(通道),地理上包括龙首山以南和祁连山以北的狭长的河西走廊地带。从行政区划来看,包括张掖市、金昌市、武威市;第三个部分是西部经济圈,地理上包括河西走廊西北端的马鬃山与合黎山以…  相似文献   

15.
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最新情况表明,到去年底,我国建制城市已达666个,城市人口总数为51511万人。据介绍.去年新设置城市26个,其中地级市8个,县级市18个。在新增的26个城市中,东部沿海地区8个,中部地区11个,西部地区7个,所占比重分别为30.8%、42.3%和26.9%。近70%的新增城市在中、西部,这改变了过去东部地区城市增长过快的趋势。按非农业人口划分,200万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11个,100到2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23个,50到100万人口的大城市44个,20到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159个,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393个。据统计,1996年全部城市市…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了解金融危机对农民工的影响,本次调查的样本选择充分考虑我国农民工输出的地域分布,调查范围覆盖安徽、河南、湖北、湖南、陕西、云南、重庆等东、中、西部19个省市,共105个村。其中,中部省份的被调查村最多,占64个,比例达60.4%;西部省份为38个,占35.6%;东部省份最少,占4%。在劳务输出大省河南省调查的村最多,为15个,其次是湖南,湖北各12个,再次是河北,云南与安徽,都超过10个。  相似文献   

17.
国家信息中心对1996年我国区域汽车市场作出如下分析: 1、东、中、西三大地带:从发展趋势看,1996年东部地区市场份额略有上升,中部地区市场份额将继续缩小,西部地区市场份额比目前水平有所扩大。 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速  相似文献   

18.
1996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继续下降,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各地汇总将达到21719亿元,增长16%,比1995年增长幅度下降3个百分点。分地区来看,中部地区投资增长速度继续加快,西部地区持续下降,西部与东、中部差距进一步扩大。其中,东部地区投资总额将达到14364亿元,增长16.15%;中部地区投资总额将达到4791亿元,增长16.66%;西部地区投资总额将达到2564亿元,增长13.97%,东、中、西部地区占全部固定资产的份额为66.14%、22.06%、11.80%,东、中部地区略有增加,西部地区继续下降。在各省、区、市中,安徽、湖南、青海、河南、北京、浙江、广东、广西、甘肃、江苏、湖北等省将以超过全国平均增幅的速度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 建立陇海—兰新经济带是近年来全国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成果。随着对宏观经济研究的逐步深入,经济学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对如何处理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不同的战略设想:有“东部重点论”,“西部重点论”;有把东部作为一个重点,西部作为半个重点的“一个半重点论”;还有“三个河流、三大梯度、三大走廊”和“四大中心带动七大区域”的战略构想;以及“建立起脊经济体系”的“中部重点论”,等等。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的、明显的差距是在东部和西部之间。而这些理论对于东西联合、共同开发、协调发展方面都是不全面的、顾此失彼的。难以沟通东西部之间的联合。这样相比较来说,陇海—兰新经济地带的划分和组建则是比较完善的。第一、它包括东,中、西三个强、中、弱经济地区的全部,是以线为重点,协调发展;第二、有着明显的联系纽带。即陇海—兰新铁路线;第三、它直接深入到西北地区,对于促进西北地区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既可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本文以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东、中、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及其内部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就当前我国经济状况而言,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提高对区域经济增长会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在第三产业内部,金融业的比重则同经济增长负相关,在东部及中部地区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