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近20年来,日本高度重视创意产业的发展,喊出了"独创力关系到国家兴亡"的口号,几届日本政府都把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项基本国策.1995年日本发布题为<新文化立国:关于振兴文化的几个重要策略>的报告,提出21世纪"文化立国"的战略方针,通过产业运作方式大力扶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相似文献   

2.
<正>数字创意产业是新时代我国着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来说,推进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是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国家文化数字化和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从产业实践的角度来说,数字创意产业打破了传统文化产业的格局,确立了文化与科技“双向赋能”的发展模式,成为新时代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重要探索。近年来,在文化科技深度融合以及新业态快速发展带动下,我国数字创意产业实现爆发式增长,  相似文献   

3.
《广东经济》2021,(6):78-81
凡拓数创:深耕数字创意与技术的领军企业 数字创意产业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化创意及艺术设计逐渐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业态,是建立在文化信息资源基础之上,运用CG (Computer Graphics)技术、数字交互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大众传播技术等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文化传播、形象与产品展示创意服务;主要体现在展览展示领域、...  相似文献   

4.
刘键  白素霞 《宏观经济研究》2021,(11):70-78,138
数字创意产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本文从教育、创新、市场、环境、成长5个维度,提出评价数字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模型和方法,应用机器学习的贝叶斯网络技术,分别分析了中国、美国、日本等7个国家的数字创意产业竞争力状况.接着简要介绍了中国、欧盟、美国、日本4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状况.本文归纳了中国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提出了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助力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发展,赋能共同富裕、加强自主创新,造就新时代数字创意高级人才的发展对策,为中国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政策的完善以及国家数字创意战略和宏观指导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概念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琪 《经济师》2011,(2):53-55
文章厘清了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概念,包括文化、文化产业、创意、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产业与传统文化的本质区别是复制;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对文化及相关产业范围进行了界定;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此界定文化创意产业,指出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产业实质上是一回事,只是名称不同。  相似文献   

6.
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庆阳 《经济师》2010,(8):57-58
文化创意产业同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在概念的定义上,"文化创意产业"应该理解为由"文化"和"创意"作为共同的定语来修饰"产业"比较合理。"文化创意产业"是同时具备"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特征的产业,是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交集",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强调文化积累和科技创新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宋鑫陶 《商周刊》2014,(12):25-27
5月29日,有数字娱乐界“达沃斯”之称的“全球数字娱乐创新者高峰论坛”在青岛举行,旨在商讨全球化与大文化视野中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和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8.
文化创意产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商业模式一直是困扰实践界的难题,以往对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的研究,大多数从价值创造的角度进行解析,没有给出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的概念逻辑。文章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及商业模式理论的发展,解析了开放商业模式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生存之本,同时结合文化创意产业核心问题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开放商业模式的构成框架,深入探讨了知识产权管理与开放商业模式的结合机制,不仅填补了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的理论空缺,更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逐步提升,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开始受到多方关注。本文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端与内涵引介开始,指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价值实现的五个关键环节,同时揭示文化创意产业兴起与体验经济的内在关联,并从战略的高度分析了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须在三个方面下大力气,即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充分挖掘创意的产业关联,以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亓雯 《时代经贸》2009,(11):62-63
文化创意产业自上世纪90年代作为一个新的产业概念被提出以来,得到了很多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发达国家的成功加深了我们对文化创意产业价值的熟悉,从21世纪开始,国内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呼声日渐高涨,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贸易发展迅速,因此如何提升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在分析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提升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北京市对文化创意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通过建立城市创意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对北京、上海两个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横向比较,发现北京创意产业发展中还存在需求量低、相关产业支持力度差等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各生产要素,刺激文化市场需求,加强文化创意创新能力等措施来提高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战略领域,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之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是孤立的,文化创意产业带动了价值传递,实现了文化创意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产业融合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传递。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08年北京市政府审议通过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中对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涵义和行业范围的界定,文章对创意产业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作了辨析,并在此基础上划定了创意产业的边界范围。  相似文献   

14.
集群化是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途径之一,细致研究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有利于指导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在厘清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并在深入解析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地方文化元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芳 《经济师》2009,(4):66-67
文化创意产业是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精致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强融合性的特征。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与北京文化密不可分:北京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源泉;北京现代文明是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加速器。发展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要弘扬北京特色文化,释放文化创意资源的整体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6.
康保苓 《经济论坛》2011,(4):120-123
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新形势下,长三角城市群构建国际文化创意城市群,对于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的地位、推动长三角产业的升级转型、引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而确立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长三角要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航母,可从制订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发挥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比较优势、建立国际文化创意城市联盟、构建适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环境体系、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基地等方面入手,推出"创意长三角"品牌。  相似文献   

17.
高源 《经济研究导刊》2012,(19):170-171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于唐山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打造城市品牌具有重要的意义,唐山市应该明确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位,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特色和依托本地地域、经济的优势发展具有唐山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构建合理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支撑体系和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对其竞争力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将德尔菲法运用在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研究中,得到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权重,从而构建一套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及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不断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本文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指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存在管理模式的低端、网络机制的缺失及转型能力不足等问题,并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管理模式升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网络互动机制及转型的推动机制构建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前京沪两地均以创意园区的形式发展当地的文化创意产业,但是由于两地创意园区普遍存在文化含量低、定位雷同等现象,使得两地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差异性并不明显.本文借鉴豪泰林模型的思路,通过对京沪两地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差异的分析,指出随着两地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差异的改变,两地必须不断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差异,以避免未来的恶性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