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善颂是个谦虚的人,他喜欢用"学习"来描述自己的工作迁徙. 出生于台湾的他曾经在日本、美国、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工作过.大学毕业后,他到了日本东芝工作. 江善颂回忆说:"1986年的时候,日本的半导体业很强,到那里去也是学习."  相似文献   

2.
"2006年,我们完成了一件大事,就是民营化."上海联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联创)总裁冯涛日前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讲.  相似文献   

3.
与老牌的风投机构ID G等相比,凯雷的每一次在中国出手都颇受瞩目:2000年11月,凯雷集团投资了携程旅行网,2001年5月,又投资了内地最大的百货公司连锁店之一--太平洋百货公司.  相似文献   

4.
《资本市场》2010,(4):102-102
中国综合类民营企业复星集团和私人股权投资公司之一的凯雷投资集团将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全面的战略合作。合作初期,复星和凯雷将发起成立家由双方共同投资、管理且具有联合品牌的基金公司,首期规模1亿美元。双方的首只基金将投资受益于中国动力的行业和企业,并有望成为国内第一只外商投资的合伙制基金。  相似文献   

5.
7月15日,科技部秘密召集了一个小型创投座谈会,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科技部主管副部长邓楠均到场.会议主要议题是,就中小企业板推出及中国创投业发展现状听取各方意见.  相似文献   

6.
创投视点     
《资本市场》2006,(9):101-102
<正>一个产业的成长:中国台湾创业投资公司能否继续过去的辉煌?台湾号称是亚洲本土成长起来的为数不多的创业投资社区之一,但现在台湾面临着新的形势。台湾的创业投资业可能是亚洲地区历史最久、最成熟的:正如CTC Capital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大卫·周所说:“创业投资在台湾已有22年的历史了。”但是,这个行业过去轻而易举的交易和频繁的估价活动似乎不复存在。虽然丰富的经验和与大陆间的文化联系使台湾能  相似文献   

7.
只有更多关注并投资支持中早期创业企业,才能更好肩负起创投支持创业创新的使命7月29日早,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雨浇灭了连日来的闷燥,但没有浇灭创投业内人士的参与热情。9点整,首届中国创业投资行业峰会暨评优表彰颁奖仪式开幕,会场内座无虚席。此次论坛一改以往动辄让政府官员、业界名人在台上侃侃而谈的例行安排,进行了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8.
创投视点     
<正>一个产业的成长:中国台湾创业投资公司能否继续过去的辉煌? (二)中国台湾创投业的特色人们谈论风险总是容易夸大其词。台湾顶级的创业投资公司继续经营着他们兴旺的业务.赚取骄人的收入。而且他们还拥有各种技能和资源适应新的时代。“台湾还是有很多有利因素的。”周大任说.“如果算算台湾的集成电路  相似文献   

9.
当人类进入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对"以人为本"的要求尤为强烈.众所周知,在创业投资企业内部只有两种资源:一是资金;二是人.在创业投资过程中存在三个主体:资本提供者、创业投资家和创业家,其中创业投资家起着中心作用.连接这三个主体的是创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制(或公司制)和创业资本投融资(阶段性)协议,交易要素是(创业企业)股权、(基金投资人)资金及(创业投资家)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0.
创业投资在引进社会民间资本的同时,还应发挥政府资本的引导作用,包括政府设立政策性引导基金,参与社会民间资本设立商业创业投资机构 ,与商业创业投资机构匹配投资项目等  相似文献   

11.
2009年4月13日晚,一架波士顿飞往北京的飞机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邓锋匆匆走出机场大厅,踏上已经等在那里接机的车辆.  相似文献   

12.
创投的偏好     
狄更斯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一个媒体同行感慨:这是一个资金满天飞的时代,也是一个创业故事多如牛毛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明年VC大聚会,本土VC特别是北京VC中,熟悉的面孔可能会越来越少",3月23日清科公司CEO倪正东在一个小型创投论坛上这样说.  相似文献   

14.
来自政府的声音 "自主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筋骨,创业投资则是自主创新的筋骨."  相似文献   

15.
当前,本土创业投资机构存在六大特征. 第一,人多.中国本土创业投资机构的典型特征就是人多,一个投资公司管理的资金规模很少,但是人很多.为什么会这样呢?关键在于创业投资在中国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没有足够多的、全面的创业投资人才,在这种情况下,一个项目要求几个人来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创投真正大发展是从1998年"一号提案"(即民建中央在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加快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几点意见>)之后开始的,至今,已经八年.当初,我们眼中的种种不完备,种种怪圈,都在悄然地发生着改变.我们也慢慢地发现,创投业的各个环节正在逐步实现畅通,很快就能实现良性循环了.  相似文献   

17.
创投恋曲2006     
整个2005年,中国的创业投资可用跌宕起伏、积蓄向上来形容. 尽管受外管局11号和29号文件的影响,部分地减弱了本来预期很高的发展速度,使得2005年无论从投资总金额还是投资个案来说,都低于2004年(2005年的投资总金额及投资个案分别为10.57亿美元、233家,而2004年相应的数字为12.69美元、253家),但从整体上看,2005年仍不失为创投业大获丰收的一年.  相似文献   

18.
调查显示,2003年我国创业投资仍然没有走出调整阶段,总体状况与2002年大体相当.2003年我国创业资本机构总量及创业资本总规模都较2002年度有所下降.虽然,有些地区创业投资发展比较好,但从全国整体范围内考察,中国创业投资在2003年仍处于调整期.  相似文献   

19.
2003年中国创业投资的总体运作以及退出情况与2002年大致相当,创业投资产业基本上处于平稳发展阶段.这主要是因为,促进中国创业投资发展的政策环境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善,不仅业内人士的心理预期不容乐观,业外的许多社会资本也仍处于观望阶段,创业投资要走出调整期再次步入一个快速发展期还缺乏足够的政策激励.  相似文献   

20.
半路创投     
别误会,这篇文章中的"半路",没有任何贬低的意思.在创投行业,科班出身固然令人艳羡,而先有创业经历,后来改行做投资的人,我们姑且称之为"半路创投",也同样令人敬佩,这是行业的独特风景.你看,那些屡次缔造IPO退出神话,频频出现在领奖台和排行榜上游的"大人物"中,也经常能够见到"半路创投"的身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