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伟 《经济学家》2023,(3):109-119
我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国际粮食价格对国内粮食市场和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长周期视角,分析了1964—2022年间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特征和驱动因素。自1960年代以来国际粮食价格大涨共发生6次,分别发生于1972—1974年、1977—1981年、1994—1996年、2006—2008年、2010—2012年、2020—2022年,每次持续时间最短20个月,最长超过44个月。全球粮食价格大幅波动的根源和诱因表明,自然灾害和极端气候、地缘政治和地区冲突、贸易限制和供应链受阻、资本炒作和投机是国际粮食价格波动进而引发粮食危机的重要影响因素。总结这六次价格大幅波动规律,供求失衡是国际粮价波动的客观基础,资本炒作和投机是国际粮价短期急剧波动的重要推力,原油价格通过成本效应和替代效应与粮价共振等成为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的共性特征。为防范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对国内输入性、传导性风险,应立足国内着力夯实粮食供求基本面,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着力解决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加强粮食期现货市场监管预警打击资本炒作和恶意投机,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提高国际粮食供应链韧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粮食生产成本2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当全国粮食处于高价位时,我们曾经认为,中国粮食问题存在着非市场均衡性的成本趋势性上涨因素,由于粮食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使粮食价格也被迫不断提高,并且稳定超过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中国已经进入全局性以工补农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本轮粮价上涨具有粮食价格与粮食产量逆运行、粮食价格获得了流动性充足的支持以及国际粮价传导等新的特点。导致中国粮食价格上涨的的深层原因在于不断推进和加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粮食价格的虚假繁荣不仅会加剧通货膨胀,而且还会使粮食生产的主体农民遭受更大的盘剥。解决粮价上涨背景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还需增大政策供给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赵坤 《发展研究》2011,(5):13-15
从本世纪初开始,粮食价格持续攀升,并于2008年中期达到顶峰。当时全球多个国家因粮食问题发生动荡,而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暂时掩盖了粮食问题。由于全球需求下跌,粮食价格迅速回落,但不到两年粮价就再次攀升至高位。人口增长、膳食结构改善等因素引发的粮食需求增长并非国际粮价飙升的主要原因,而耕地减少、农业投入不足等供给因素和利用粮食发展生物能源等人为因素才是国际市场粮价飞涨的根本原因,同时自然灾害和国际投机资金炒作加大了粮价波动。这种局面要求我们更加重视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际粮食价格变动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07年之后价格不断高涨,且波动较大。粮食价格波动主要是由季节性波动和随机性波动引起,其中随机因素影响更大。四类主要粮食品种的国际价格水平都与价格的波动幅度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即价格越高,波动越大。四类粮食价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联,大米、玉米、小麦三者在价格波动幅度上显著正相关,大豆价格波动幅度则与大米、玉米、小麦三者的波动幅度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因此,当粮食价格较高时,应警惕粮价大幅波动;当某一类粮食价格大幅变动时,应警惕其他粮食的价格及整体粮食价格的大幅波动。  相似文献   

6.
粮食价格波动的成因及调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供求、生产成本等内部因素和国内政策、国际市场传导等外部因素共同影响粮食价格波动。而粮价的波动又会影响生产投入、农民收入和上下游产业。需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和粮食直补政策的联动机制,健全粮食价格调控体系、完善粮食宏观调控机制等方面完善粮食价格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7.
后危机时代世界粮食价格上涨原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8年间出现的世界粮食危机,伴随着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严重的打击.金融危机后,粮食价格并没有下降,而是在进一步上涨.从长期来看,世界范围内的粮食价格还将继续高位运行.需求强烈和供给增长缓慢、生物质能的发展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是推动粮食价格上涨的三大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采取措施应对粮食价格上涨,减少粮食价格的波动性.研究任何问题,落脚点都应在于我国实际,粮食价格上涨会影响我国的民生国计,需要我国各级政府共同应对,从根本上保障粮食供应平衡和价格稳定.  相似文献   

8.
2000-2011年国内外粮食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小麦、玉米、大豆、大米的价格,通过对其2000年到2011年的国际、国内价格变动特点比较,挖掘出国际、国内粮食价格变动的原因.分析发现,导致国际粮价上涨的因素主要有生物燃料产量迅速增加,石油价格的变动等.国内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生产价格与零售价格差价较大.最后根据国际、国内粮食价格上涨原因的比较分析,得出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际粮食价格的波动趋势及内在机理:1961-2010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际粮食价格波动是影响我国粮食价格和物价总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1961-2010年的长时期数据分析表明:1961年以来国际粮价波动经历了6个周期,且呈现出从极其平稳到剧烈波动、再到相对平稳、最后到剧烈波动的变动轨迹。国际粮价波动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已发生了结构性变化,1961-1999年供给、需求和库存对粮价波动的解释程度为89.50%,但2000-2010年金融和能源成为影响粮价波动的主要方面,其解释程度达到98.08%。2000年以来,国际粮食的消费品属性逐渐弱化,而投资品和能源品属性显著增强,以金融因素为主导、金融化和能源化相交织已成为当下影响国际粮价的核心因素,这种格局与美元发行缺乏实体经济吸纳和外部制衡机制紧密相关。从上述研究结论出发可引申出稳定国内粮食价格、实现粮食安全目标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粮食价格与CPI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1998年1月-2010年10月的月度CPI数据和粮食批发价格指数对粮食价格和CPI的关系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和短期关系,从长期来看,粮食价格每上涨1%会使CPI上涨0.336%;从短期来看,粮价对CPI有滞后1期的影响,CPI对粮价有滞后3期的影响。综合考虑影响粮食价格的国际效应、供给效应、市场预期效应和政策效应,未来几个月我国粮价将有所上涨,但涨幅不会很大。  相似文献   

11.
杜悠 《资本市场》2011,(3):16-19
<正>全球粮食价格节节高升、势不可挡,业已成为各国无法回避的问题。面对恶劣的天气和趋于扩大的粮食供求缺口,,我们正在积极应对……自2010年下半年起,全球粮食价格以锐不可挡之势一路走高,进入崭新的2011年之后,涨势依然强劲。截至目前,我们不得不承认,粮  相似文献   

12.
2005年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持续不断攀升,玉米、小麦、大米价格争先恐后,轮番上涨。全球进入了高粮价时代已经不是争论的焦点,而似乎成为了事实。  相似文献   

13.
影响粮食价格波动除了宏观因素外,还存在一个被高度简化甚至被完全忽略的“黑箱”——粮食产业的市场结构和产业内部情况。各种宏观经济中的如石油价格、农资价格、工业用粮需求的增加、国际资本的投机等诸因素通过被简化的“黑箱”对我国粮食价格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物燃料作为替代化石能源需求量大增和粮食价格不断攀升,亟需寻找理想的替代原料民以食为天,粮食供需的变化和国际粮价的异常波动,无不牵动着民众的神经。近年来,每一轮粮食价格的全球性上涨,尽管原因很多,但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燃料饱受诟病,引发人们对粮食作物用于非粮用途的粮食安全的担忧。  相似文献   

15.
环球速览     
《经济》2010,(9)
熊熊大火烧高国际粮价8月5日俄禁止粮食出口的消息一出,立刻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引发动荡。当日,全球粮食价格暴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期价5日以每蒲式耳7.8575美元的涨停价报收,创下23个月以来的新高。在欧洲市场,小麦期价也上涨11%,超过每吨230欧元。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全球小麦库存约为1.87亿吨,而全球小麦年交易量在1.3亿吨左右,因此小麦市场近期涨幅已与全球供需基本面严重脱节,价格大涨难以持续。  相似文献   

16.
任芳  刘敏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27):F0003-F0003
近期,国内农产品“接力式”的价格上涨引发各方关注:先是绿豆、大蒜、生姜等小宗农产品价格飙升,再是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价格较快上涨。如何看待新一轮粮价走高?本轮粮价上涨有哪些近忧远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了1985—2009年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特点的基础上,从粮食的生产与消费两个角度研究粮食价格波动的原因,得出短期内粮食价格受粮食产量的影响不明显,粮食需求的增长在长时期内是拉动粮食价格上涨的动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国家经济的发展既需要本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又依赖于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发展状态,通过分析越南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发展进程,发现世界范围内的石油价格和粮食价格的上涨都对越南经济运行模式有直接的影响,我们要针对此次通货膨胀进行研究,寻找预防以及治理的良好策略,获得新的启示,不断促进经济的稳定健康增长。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了1985-2009年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特点的基础上,从粮食的生产与消费两个角度研究粮食价格波动的原因,得出短期内粮食价格受粮食产量的影响不明显,粮食需求的增长在长时期内是拉动粮食价格上涨的动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李娜 《时代经贸》2016,(3):34-35
本文根据微观经济学的供求理论,即供求决定价格。进而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对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影响因素进行文献综述。其中供给方面因素又进一步分为生产、库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