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臣 《价格月刊》2014,(3):24-26
世界遗产地景区作为准公共物品,其因为独特的价值与地位成为旅游消费者心驰神往的目的地。质量等级定价是我国世界遗产地景区门票定价的重要原则,但也产生了诸如定价计划色彩浓重、外部性以及低效率的平均主义等问题。因此,基于福利经济学帕累托最优的原则,提出了我国世界遗产地景区门票定价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以下简称《旅游法》)于2013年10月1号正式实施,从旅游消费者到旅游管理部门,从景区、景点到旅游企业都有了极大的变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宏村有着享誉海内外的名声,如何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关系到遗产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通过对遗产地游客的调查和对当地管理部门的走访,探讨《旅游法》实施一周年里遗产地旅游资源保护模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对四川遗产地旅游的影响及市场恢复策略前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5月12日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地震,震惊世界。震中所在的四川省是我国遗产大省和旅游大省,其遗产地旅游受到重创。本文依据国际上对于旅游危机管理的研究成果,对汶川地震可能对四川遗产地旅游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定性分析,并就灾后旅游恢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商》2015,(14)
遗产地成为旅游热门,随着对它的开发挖掘,很多遗产地都出现了旅游设施建设过度、游人数量过多等现象,对遗产地的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将社区参与纳入规划开发程序,会使社区居民自发保护遗产地环境文化,不仅可以达到利益共享,还可以实现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遗产地的商业化是学界一直关注的问题。文章基于旅游符号学的理论和视角,通过对少林寺的案例研究,认为遗产地的商业化是遗产地符号建构的结果,而广大游客是遗产地符号建构的真正拥护者,符号建构大大强化了遗产地的商业化过程;同时,遗产地在遗产旅游的过程中存在过度商业化的倾向,是旅游开发和旅游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商》2016,(8):274-275
社区参与是指社区居民通过一定的途径和形式参与遗产地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决策、管理和监督的过程。社区及其居民是遗产地的主人,他们熟悉和了解遗产地的旅游资源,是在遗产地旅游发展中受影响最深的主体,对遗产地的保护和旅游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世界遗产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呈现出一种整体的涨价热潮。文章运用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理论和消费者预算线曲线分析了世界遗产旅游地门票价格上涨的不合理性,认为遗产地通过提升门票价格的做法来解决相关问题是行不通的。相关管理者应该理性的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8.
文化遗产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对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是我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到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经济发展的双赢,必须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旅游开发利用,同时又以发展旅游得到的收入来强化保护。重庆大足石刻是我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和世界文化遗产地,本文对其旅游发展态势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文化遗产保护、假日旅游危机、旅游商品开发、旅游产品延伸、文化遗产教育和旅游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旅游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世界遗产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大量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出现因旅游发展造成区域资源环境不堪重负、遗产地重要遗产遭受破坏的现象。三江并流地区作为我国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分布着具有较高价值的遗产资源。为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提出三江并流地区世界自然遗产地应走产业生态化发展之路,构建农业生态化、工业生态化和服务业生态化体系,并提出资源利用集约化和产业发展低碳化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四川拥有六大世界遗产地景区,但由于自身或客观因素的影响,各遗产地之间存在着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的情况,这种状况将严重削弱当地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四川省六大世界遗产地景区竞争力进行的研究和分析表明各遗产地景区之间应开展旅游合作,可以开辟"九寨沟与黄龙","九寨沟、黄龙与乐山大佛、峨眉山"、"九寨沟、黄龙与都江堰、青城山"等互补型旅游路线,实现各景区的共同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竞合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讲述了我国居民旅游消费的概念,分析了我国居民在旅游消费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个引导我国居民旅游消费的对策:加快消费政策创新体系,培育旅游消费意识;旅游企业对旅游消费行为进行引导,开展消费者教育;旅游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明智的旅游者。  相似文献   

12.
吕琨 《北方经贸》2007,(4):96-97
我国文化遗产地旅游开发中存在盲目兴建旅游基础设施、盲目追求游客数量增加,对文物建筑和遗产地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为了保护世界遗产不受旅游开发和经营服务活动的损害,需要从管理体制、人才培养、坚持功能分区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世界遗产大国,遗产旅游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我国世界遗产旅游开发面临着如超载开发,缺乏有效的管理模式,开发过于商业化、遗产保护不到位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发遗产旅游,必须对遗产地进行功能分区,加强对旅游接待人数控制,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峨眉山是世界上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地,对峨眉山旅游的科学、合理开发对于促进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宣传环保理念,提倡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峨眉山旅游开发项目多以开发文化景观为主,而以自然景观为基础的旅游开发则比较少。峨眉山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依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对峨眉山生态旅游进行开发和管理,能够促进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5.
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但是由于我国旅游业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及旅游企业不规范经营等原因,存在侵害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现象。要保护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保证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就需要在以下方面着手:积极推动旅游业区域合作,为消费者创造宽松的旅游环境;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加强旅游行业自律;完善旅游监督体系;开辟旅游消费者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基于旅游业发展的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对旅游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主要依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合同法》等基本法律以及地方性旅游保护条例,因此,一些旅游消费纠纷无法得到满意地解决,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我国有必要通过完善旅游立法来保护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正>乐山世界遗产地客源现状分析乐山世界遗产地境内旅游客源现状乐山境内旅游市场结构——观光旅游市场。该市场特点是:平均花费低于其它市场;在“黄金周”期间,给乐山世界遗产地带来较大的承载压力;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其所占份额有逐渐缩小的趋势。该市场占乐山旅游市场份额的50%。主要年龄段为16-29岁、30-45岁、46-54岁。职业构成主要有:行政人员、商贸人员、工人、专业技术人员、学生和个体户等。  相似文献   

18.
作为辽宁省仅有的几项世界遗产项目,沈阳故宫在辽宁省旅游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对比其他知名旅游遗产地,沈阳故宫近几年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都处于落后地位。据网络调查显示,沈阳故宫的旅游形象感知远低于北京故宫、兵马俑、长城等知名旅游遗产地,旅游客源相对单一。"形象遮蔽"和"现象叠加"理论对于分析两个或多个旅游地(景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笔者基于该理论在分析沈阳故宫资源特色及开发不足基础上,提出沈阳故宫旅游形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旅游业消费者与一般消费者相比有其特殊性,消费者权益极易受到侵犯。当前,我国旅游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保护旅游消费者权益既是推动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提升旅游行业整体能力的必然要求。针对消费者权益受到侵犯的原因,本文从法律层面提出了关于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岚  侯国林 《商业研究》2014,(3):186-192
世界遗产地形象对区域旅游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游客对于遗产地形象的认知、对于游览遗产地的满意程度,将有助于提高遗产地的知名度、美誉度,培养旅游者对遗产地的忠诚度。本文以中国安徽宏村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外三维耦合结构的形象测量模型,分别建立由"功能型"、"混合型"和"心理型"构成的旅游者对目的地形象感知,通过抽样数据验证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并运用多因素回归方程验证了旅游者对目的地形象感知对于重游决策意向的影响,旨在提出世界遗产地开发建设和保护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