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技术发展趋势看.电信与信息化将进一步融合.并会产生更多的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从而为电信业的发展带来很大契机。”信息产业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杨培芳这样分析电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政治资源、经济资源与收入差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制衡机制缺位的前提下,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的扭曲结合恶化了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它是居民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文章认为,解决政治资源分配不均以及由其导致的经济资源分配不均,即实现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的合理结合,时缩小收入差距有积极作用,也是进一步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模拟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加强计算机模拟实验室的建设是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关键在于理解创造价值的劳动。研究表明,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创造价值主要表现为科技和经营管理劳动创造价值。应区分作为劳动形态的科技、经营管理劳动与作为生产要素形式的科技和经营管理劳动,区分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们之阃的内在契机可以从两方面来观照,一方面是用什么东西生产;另一方面是怎样生产。前者构成生产方式的硬件系统,而后者凝聚成生产方式的软件系统,既包括对生产力各要素(人、财、物)的管理;也包括通过管理剖新、制度剖新调动主体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以及如何把科学技术纳人到生产过程中去,从而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质换。本文主要探讨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范导着生产方式运行的另一向度,为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提供主体价值之维向。  相似文献   

6.
以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或收入差距与城市化率关系的两个倒“U”形假说为前提,在三者之间的面板协整方程中同时引入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率的一次项和二次项作为城乡收入差距的解释变量进行检验和估计.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经济增长始终会加剧城乡收入差距,恶化作用随着时间递增.城市化程度的偏效应由样本期初的有正有负到期末全部为负,表明城市化程度提高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表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只能加剧城乡收入差距.在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率以保证新增劳动力就业的前提下,大力加快城市化进程,用城市化对收入差距的抑制效应抵消经济增长对它的加剧效应,能够促进城乡融合及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1—2020年20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运用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先缩小后扩大的“U”型特征;数字经济可以通过影响劳动力流动间接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在数字经济发展初期,数字经济促进了劳动力流动,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数字经济发展后期会抑制劳动力转移,加剧城乡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的“U”型关系在经济欠发达城市更为显著;相比于高行政等级城市,数字经济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拐点在低行政等级城市的到来更早。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是能源资源消耗大省,其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依赖程度一直较高。通过采用协整回归分析方法、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对辽宁省的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关系;当两个变量的短期波动与长期均衡发生偏离时,非均衡状态将被拉回到均衡状态;能源消耗对经济增长具有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研究结果意味着辽宁省要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必须要有充足的能源供应作为有力保障,但近几年来辽宁省的能源供给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故辽宁省应该从能源需求和能源供给两个方面出发,通过强化节能意识、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加强科技节能研发力度等来进行节能减耗。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本是稀缺的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当中可参加剩余收入分配的部分。人力资源应该确认为企业的一项资产,人力资产的增加同时确认一项人力负债与一项人力权益的“人力资本”的增加。其中“人力负债”记录未来工资的折现额,而“人力资本”的账面价值反映为“人力资产”价值与“长期应付款”的差额。文章详述了以上有关新增科目的账务记录及账户反映,并创新地提出人力资本的分配对象为经济增加值(EVA)。  相似文献   

10.
近代天津城乡收入差距、人口迁移与生活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近代天津工业化为背景,对工业化、收入差距、非农化与生活水平进行了研究,认为近代工业化使得工业部门与农业部门间形成工资差异,促进了就业结构的非农化,直接带动了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和集中,促进了天津城市化进程。同时,非农化的产业工人阶层逐渐形成,虽然占城市人口比重较大,但仍处于城市社会的下层,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在中国目前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应该关注民生,特别是人口迁移过程中的非农化人群的收入和生活,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公平。  相似文献   

11.
从目前大学计算机教育现状入手,分析《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本课程教学改革思想,为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方式改革和考核方式改革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从垄断性产业增长因素、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经济效益指标三个方面对垄断产业增长方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垄断产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既不属于"粗放型",也不属于"集约型",而是粗放与集约"并重型".或者说,是处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渡时期.因此,要实现垄断产业增长方式的彻底转换,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3.
延迟退休年龄是否会加剧失业是当前学术界争论的热点,本文通过对失业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与经济增长进行协整检验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得出了延迟退休年龄将引起失业率大幅上升,而经济总量的增加不但不能对失业进行补偿,反而与失业率呈正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收入分配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的基础上,文章通过测算我国2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均碳排放量,选用1995—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和验证了经济增长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和人均碳排放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均存在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而西部地区人均GDP与人均碳排放呈现"正U型"关系;城乡收入差距对人均碳排放量的影响在中西部地区显著为正,这样会进一步加重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共享经济在租车、住宿、家政服务、教育培训等行业的渗透,这种模式已经为人类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出门打不到车?打开叫车软件随时随地叫车出行。下班回家肚子饿了没做饭?让同小区的阿姨做好可口的家常菜送上门。孩子学习要请家教?上网看看某特级教师的在线辅导……Uber和Airbnb是共享经济最具代表性的两家企业,他们在全球各地区的快速发展让共享经济成为热点。共享经济的发展势不可挡,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瓶颈。未来共享经济将继续渗透新的领域,继续颠覆传统模式,但共享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创新。  相似文献   

16.
税收收入、非税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87~2006年间的相关数据,分别在税收收入、非税收入与经济增长间建立VAR模型,然后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研究前述两种关系的动态路径。从检验结果发现,我国税收收入较非税收入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力度更大,且为正向冲击,经济增长对其自身产生负面冲击。因此,现阶段我国政府一方面要严格限制非税规模,充分发挥税收的功能;另一方面,还要即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VAR模型,利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中国1982—2004年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负相关,并且前者是后者的Granger成因;金融发展规模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负相关,并且前者也是后者的Granger成因;金融发展效率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负相关,并且两者具有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97年~2010年全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研究城镇化、工业化对城乡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化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且西部地区效果最明显,中部次之;工业化具有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在西部地区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启动内需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肇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对其未来演变趋势,目前众说纷纭.基于历史经验和危机的已有影响,笔者认为,未来三到五年世界经济的增长趋势不容乐观.对于我国来说,尽管因金融开放程度不高、金融全球化进程迟缓、金融创新水平不深以及资本项目管制较严等原因,我们遭受的直接损失还不是太大,但危机给世界造成的长期、深层次的影响,已经宣告了持续30年的出口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走到了尽头,启动内需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真正成为决定中国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Bhaduri-Marglin消费函数理论,运用误差修正模型(ECM),采用1978年-2009年数据,考察了江西省劳动者报酬变动对居民消费变动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工资收入的消费弹性系数高于利润收入的消费弹性系数,即工资收入提高对居民消费的促进效应要大于利润收入的效应,工资收入的长期消费弹性要高于其短期消费弹性。因此政府应努力提高劳动收入比重,从而有效提升国内消费率,推动中国经济更好更快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