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冬天  学芝 《成功之路》2011,(2):24-26
她从小就喜欢跳舞,却因为一次车祸失去了右臂,但她没有放弃,而是走上了特殊的艺术之路,连续获得两届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金奖;她开创了残疾人参加CCTV电视舞蹈大赛的先河,并进入决赛,获得第二名,她那动情而凄美的表演让人们记住了这个残疾人舞蹈节目《牵手》;她走进凤凰卫视《鲁豫有约》节目,走进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节目,  相似文献   

2.
《经营者》2010,(9):66-67
如果说2004年以来的中国电视凭着选秀,获得了一阵又一阵的痛快;那2010年,全新的主角——新派交友节目,也毖将引领全年的风潮!江苏卫视王牌节目《非诚勿扰》,开播以来一路高歌猛进。势不可挡。最新数据显示。4月18日《非诚勿扰》创下3175%这一惊人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3.
马军  周秋来 《活力》2006,(4):180-180
人物永远是最有魅力的,每一类人、每一个群体,都有值得传媒去发现并放大给人们看的特定生活方式,正是这种特殊的、有质量的、“生活着”的东西激发了观众对人物访谈栏目的兴趣。我国电视人物访谈节目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各式各样的节目形式不断涌出,《面对面》、《艺术人生》、《朋友》、《鲁豫有约》、《冷暖人生》、《讲述》等人物访谈节目,深受观众朋友的青睐,各地电视台相继推出了此类节目.2005年双鸭山电视台也推出了人物访谈类节目。  相似文献   

4.
刘学文 《活力》2014,(16):51-51
在所有的电视节目中,新闻和新闻评论性节目应该是质的支撑点;而电视画面在新闻评论节目中的作用,也具有支撑和理性力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以画面图像为主要传播形式的电视和以言论恩辨为主的评论很难结合在一起。但早在八十年代末,电视工作者就开始了将二者结合起来的探索和尝试。中央电视台最初在《经济半小时》栏目里.让经济新闻评论粉墨登场.继而有了《社会经纬》和《观察与思考》的摸索和修正,有了《东方时空.焦点时刻》的栏目雏形,终于在1994年4月1日郑重推出《焦点访谈》,后又有了《新闻调查》……地方台节目中,鹤岗电视台最初在《周末一刻》栏目中偶尔制作“经济观察”类的评论性节目,后《周末一刻》演变为《边城方圆》栏目,其中单独开辟了一块五分钟的小栏目《社会写真》用以“聚焦社会热点,评说百姓关心话题”。不到10年的探索,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逐步在蔚为大观的视觉消费产品中凸现出自己的品格。  相似文献   

5.
任福君 《活力》2012,(10):244-244
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起步较晚,在90年代中期才逐步形成且有全国性影响的电视谈话节目,有新闻信息类的《焦点访谈》,名人访谈的《东方之子》以及在“全民开讲”意义上有一定影响的《实话实说》等。其实,谈话栏目在西方电视界已有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与日常生活高度接近,极其真实的节目形态,它在不断创造令人叹为观止的高收视率神话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时代风尚和大众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人》的强项还是在它的解释权威,而解释正是话语权的核心。 比尔·盖茨说他不看电视,因为要是看了电视,就没时间从头至尾阅读《经济学人》了。  相似文献   

7.
于丽银 《经营者》2010,(9):30-30
10年前,《玫瑰之约》、《非常男女》等电视节目一度在荧屏上掀起电视速配热。但此后由于成功率过低、观众审美疲劳,节目收视一路走低。10年后的今天,庞大的剩男剩女群令沉寂许久的电视相亲节目《爱情来敲门》又火起来。  相似文献   

8.
凭借《中国娱乐报道》杀入中国电视市场的王长田,以独特的节目创意和运作模式给壁垒重重的中国电视市场带进一缕新鲜的阳光  相似文献   

9.
梁洪娜 《活力》2011,(3):223-223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最近十年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百家争鸣,甚至有的地方节目收视率全国领先。从湖南卫视的全民造星节目《超级女生》到江苏卫视的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都创造了电视节目高收视率的纪录。通过这些节目能看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大致发展趋势:都在走平民化路线。把百姓与电视节目关联起来.把电视节目做的更加活泛,让百姓参与电视节目的制作、表演.让百姓关注百姓,如果再加上潮流的元素,毋庸置疑.这样的节目不火都难。  相似文献   

10.
《中国总会计师》2013,(1):149-149
本月中旬.第70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颁奖结果揭晓。由文学巨作改编的《悲惨世界》获最佳音乐/喜剧片、最佳音乐/喜剧男主角、最佳音乐/喜剧女配角等三项大奖,成为电影类最大赢家。本·阿弗莱克凭借自导自演的《逃离德黑兰》成为本届金球奖收获最大的人.他除了获得最佳导演,《逃离德黑兰》还赢得最佳剧情片。电视方面.《国土安全》一如往常揽下最佳系列剧、最佳男女主演三大奖项;新剧《都市女孩》首次在重要大奖上扬眉吐气,该剧主演以及导演、编剧和制作人莉娜·杜汉姆也凭该剧拿下喜剧类剧集最佳女主角大奖。  相似文献   

11.
《重庆国土房产》2010,(3):45-45
看央视《第一时间》节目,有这样一则新闻—— 在英国,有个74岁的老人,默默无闻地做了一辈子的园丁,本以为,余生就这样平静地过下去了。但最近,却有横财从天而降,幸运的他,被一下子击中了——他买的彩票,中了2500万英镑的大奖!  相似文献   

12.
2001年7月9日,一个以“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为宗旨的节目《百家讲坛》在央视“科学·教育”频道(CCTV—10)开播。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曾创下零收视率、差点遭遇淘汰的科教节目,会在5年后的今天如此火爆。通过对节目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完善,尤其是推出《清十二帝疑案》后,《百家讲坛》就从纷繁复杂的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2005年电视节目发展中的一大亮点。当下,《百家讲坛》创造了中国电视界的一个奇迹,在央视国际网站上的300多个栏目中,该节目点击率排在第二,仅次于《同一首歌》。在节目成功的同时,《百家讲坛》更是显现出了强大的社…  相似文献   

13.
曲波  丁四江 《活力》2012,(23):98-98
电视谈话节目,作为中国电视的一种节目形态,严格地讲,它到2012年应该庆祝16周岁生日了,因为它最有代表性的栏目——CCTV的《实话实说》就诞生在1996年的3月16日.但是和国内其他许多电视节目一样,电视谈话节目在我国起步虽晚,发展却极为神速,《实话实说》问世并获得成功之后不久,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便跟着纷纷面世.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的电视谈话节目已达200多个,其中虽然不乏精品,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节目却抓不住观众的眼球,拴不住观众的心.  相似文献   

14.
张璐 《活力》2012,(5):56-56
电视节目的多样化是随着电视元素的不断丰富而得以实现的。所谓的电视策划便是一个合理挑选各种电视元素和运用电视元素的过程。那么,什么是电视元素呢?这里所说的电视元素是指电视所拥有的一切能够用以制作电视节目的各种素材和手段。电视元素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在电视方面起步较晚的国家来讲,电视手段的丰富过程,除了自身的探究和创新之外,同时也是一个对于其他国家电视制作手段不断学习和借鉴的过程。在这里。我选择了湖南卫视的《勇往直前》节目作为实例,来阐述我对这一问题的粗浅看法。首先.对这个栏目的节目形态做一下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郭丹 《活力》2012,(21):99-99
美国著名专栏作家、报人普利策曾说社论是"报纸的心脏",从这种意义上说,新闻评论理应是电视的灵魂所在,而电视评论员就成为了新闻机构对外的发言人,他们往往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反响.随着电视评论节目在中国的普及,众多评论员粉墨登场,纷纷亮相,可以说电视评论员对评论节目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以凤凰卫视为例,我们总会想起几个举足轻重的电视评论员及特别优秀的电视评论节目.如窦文涛的《锵锵三人行》、吴小莉的《小莉看世界》、阮次山的《新闻今日谈》等等.事实上,经过十多年的打造,凤凰台已拥有了阮次山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电视节目评论员.这些早已不再年轻的评论员们以其对新闻事件的准确解读、冷静客观的即时分析,为节目锦上添花.可以说凤凰卫视在打造频道品牌的过程中,以时事评论强化电视品牌评论节目也是其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新书推介     
《企业标准化》2006,(3):78-78
《当中国改变世界》;《唐人故事》;《生死疲劳》;《天使与魔鬼》;《道路与梦想》;《银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财会通讯》2007,(B12):43-43
因为此次要接触到日本报纸媒体的重要人物,所以从到达日本的第一天开始,我们给自己定了一个任务,就是每天都要观察日本的5份最重要的报纸,这5份报纸在世界前十名报纸里头就有三四个。它们是《读卖新闻》、《朝日新闻》、《产经新闻》、《每日新闻》和《日本经济新闻》,其中《读卖新闻》的发行量达到了1000万份,是全世界的第一大报。由此你就能看到它对整个日本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李平 《经营者》2010,(9):11-11
作为上海世博局官方指定的宣传媒体,列车电视有《世博直通车》、《世博纪事》、《世界在中国》三档专题节目,很多乘客把乘坐列车、看着列车电视的世博节目、读着动车报的世博专题,叫做“视博汇”,是媒体上的世博会。  相似文献   

19.
方浩 《东方企业家》2008,(10):108-109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对于颜强来讲无疑是高度紧张的,身为《体坛周报》副社长兼体坛传媒公司高级副总裁的他,要面临两个日常工作之外的“应酬”:从6月份开始,他每天除了熬夜观看欧洲杯之外,还要在下午的时候担任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一档欧洲杯节目的特邀嘉宾;而进入奥运会时刻之后,他很多时候甚至将原先每周一次的《金融时报》中文网的专栏改为每天一次。  相似文献   

20.
《东南置业》2014,(8):72-72
7月23日,《纽约时报》整版刊登了一篇由中英日德四国语言撰写的言辞激昂的《告世界书》。一群来自中国海坛的闽越族人,一夜之间蹿红网络,引发全民猜谜。中国海坛是个什么样的地方?闽越族又是什么民族?而他为何在千年之后向世界发声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