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前后对户内委托制度正当性的争议,表明实现村民选举权利无法作为村委会选举制度的根本目标。本文由此质疑村委会选举制度所内涵的"选举权利中心论",重新理解村委会选举制度的诞生及法制化进程,将保持村庄共同体、改善村庄治理恢复为该制度的根本目标。选举权利中心既不可信,也不足取,村委会选举制度对选举权利的执念应予去除,村庄治理本位自当确立。本文的主旨在于,将治理逻辑重新置于理解村委会选举和村民自治制度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村委会选举观察员制度的初步运行,对于指导、监督和维护村级选举的正常进行成效明显。基于对村委会换届选举实地观察视角的分析认为,国内现有选举观察制度的运行存在官方色彩浓厚、被观察点和观察员数量偏少、对偏远地区实地观察不充分、选举日观察内容有限等问题。选举观察由政府主导到社会主导、建立相对稳定的选举观察员队伍、开拓选举观察的基本形式、落实全程观察等,是改进村委会选举观察员制度运行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3.
村民选举权利是宪法规定的村民自治权的一种 ,但在村委会选举中 ,村民的这一权利却常常受到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政行为的侵害。这种侵害行为具有独特的法律特征和特定的产生原因。我国现行法律对违法行政行为侵害村民选举权利的法律规定极不完善 ,应尽快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4.
"双过半"是村委会选举制度的关键程序,但随着村民流动日益加剧,它越来越难以实现。选举保有村社共同体并强化其治理的功能也日益丧失。本文论述了选举与村社共同体的关系、村民流动对村社共同体性质的影响以及选举的双重功能,提出村委会选举具有共同体优先旨向,并据此提出了走出"双过半"困局的村委会选举制度设计方向:将两个过半的分母统一设定为登记选民全体;因村而异设定参加投票人数标准和当选所需赞成票数标准,参加投票选民数量应尽量接近选民全体而非仅仅过半,赞成票数则不一定要超过选民全体的一半;同时由村民选举委员会对候选人资格进行审查,标准因村而宜。这些措施也有利于使村委会选举和农村集体经济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保持协同,共同推动新的乡村治理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在广东省的有关地方立法中规定,乡镇党委在村委会换届选举时应当根据考察和民意测验的情况,向村民选举委员会提出新一届村委会成员候选人建议的意见,并且由村民选举委员会向村民在一定范围内作出说明。在实际操作上,乡镇党委以直接向村民选举委员会提出建议人选名单的形式影响村委会选举。通过地方立法赋予乡镇党委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建议权,这是实施村民自治的一个新的制度安排。如何保证在村级选举中党组织建议权的行使同村民民主选举权利的协调一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一个村庄的一次村委会选举为个案,考察了村委会选举中新凸现的派系竞争现象,分析了当前村委会选举中派系竞争的特点,并指出了派系竞争作为嵌入村委会选举的新变量,向村委会选举的制度与运作提出了一系列挑战。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6省116个村庄1949名村民随机抽样样本,笔者分析了农村居民对村委会选举制度的最优选举规则偏好。研究发现,农村居民对选举规则的偏好因村庄和个人而存在非常大的变异,那些理论上或一般被认为是最优的选举规则并未成为所有村民的选择。理论上最优的选举规则未必适合所有村庄,村庄最优选举规则表现出很强的非一致性。可见,农村选举制度和规则的制定和实践应当充分考虑“因地制宜”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对辽宁省8市74村1205个村民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使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研究了村委会选举公正程度对村干部行为的影响以及村干部行为对农村干群关系的影响。计量分析发现,在村委会选举中,严格按照制度规定举行选举、改进选举的宣传工作、防范候选人使用不正当竞争手段,都有利于提升村民对选举公正程度的评价;在从村干部工作成绩、对村民的关心状况、遵纪守法表现三个方面测量村干部行为的基础上,本文研究发现,提高村委会选举公正程度将显著改善村干部行为,而村干部行为的改善对农村干群关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村两委指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委会。由于村两委成员行使的是公共权力并有带领村民共同富裕的责任,其候选人应具备相称的政治素质、品德修养、经验能力等,因而,通过法律合理规定村两委候选人的资格条件,如品质、能力等,可以对村级选举起到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最优选举制度具有内生性这样的假设,本文以村民偏好和主观意愿来确定村庄潜在最优选举规则,并以此作为测度和评价选举质量的参照,建立了选举质量距离比指数。运用该指数测算和分析了中国村民选举的质量和区域差异。研究发现,不同地区选举质量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并不是由个别“关键”程序决定的,选举质量高的地区一般有比较多的高质量程序。不同村庄的客观条件和村民偏好千差万别,村民自治良好局面的形成要求村民对于村庄治理有更为充分的参与和发言权。村民不仅应当有权力决定村庄领导人,自主管理村庄事务,而且应当有权力选择自己村庄的治理制度,包括村委会的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11.
笔者通过对武汉市农民工政治参与状况调查结果的分析,认为农民工参与村委会选举的比例较低。其原因主要有制度性限制,信息沟通不畅,利益关联淡薄,政治效能感弱和选举成本的私人性与选举对象的公共性之间的矛盾等。村委会选举中农民工的参与缺失表明,农民工的政治参与缺乏的效的制度性渠道;改变这种情况的根本措施在于通过制度创新,将农民工纳入到政治生活民主化和社会化的轨道中来。  相似文献   

12.
国家通过党的领导、行政命令和指挥,以及财政转移支付来控制和支配村委会,村委会本质上是国家在农村基层的代理人。投票选举可视为国家挑选和控制农村基层代理人的一种方式,这一方式由于可以将乡村社区信任网络纳入国家行政控制体系、部分实现对村干部问责、减少基层干部之间专用性投资和裙带关系,因而能显著降低国家治理乡村的成本。村委会选举制度的效果目前因村级集体经济和上级政府对农村专项资金的控制而大打折扣,因此需要将村集体产权落实到个人,在乡镇一级成立村民议事会等改革措施来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村委会选举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村委会选举的学理分析、村委会选举实践中的问题、对策与政策探讨以及农村问题研究的方法论等三个方面对会议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4.
当前,各地面临新一轮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从往届选举情况看,法律规定的直接、普遍、平等、差额、无记名、秘密划票、公开计票、当场公布选举结果等选举原则,推选村民选举委员会、“海选”提名确定候选人、召开选举大会投票选举等选举程序基本上都能做到做好,但在一些细微的操作技术上却时常把握不好,拖延了选举时间,影响了选举的质量。针对上述情况,现提出以下三个技术操作方面的改进意见,与大家共商。  相似文献   

15.
村委会选举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它能使村民直接参与公共权力的分配,从而使公共权力获得最大的合法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贿选现象的出现。本文剖析贿选现象并对其进行概念界定,归纳贿选的四大表现,从社会、法律、贿选者等角度分析村委会选举中贿选产生的根源,并提出应对贿选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论村委会选举中的村民选举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村委会选举中村民享有的选举权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和保障的村民权利,是村民自治权的内容之一,应纳入宪法学的研究领域。村民选举权具有基本性、法定性、政治性和自治性特征,在适用法律、享有主体、权利内容、行使方式和救济方式上都与公民选举权不同,是一种特殊的选举权,有其特定的权利范围,其内容包括确认权、提名权、被选举权、投票权、救济权、罢免权和知情权等。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村民选举权的享有、限制与剥夺做出了规定,但相关规定很不完善。  相似文献   

17.
对有关村委会选举的一百封上访信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有关村委会选举问题上访信的分析,归纳出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的八个问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村委会选举,明确了贿选、妨害选举等违纪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19.
笔者近日参加村委会选举,却发现组织选举的领导在会上再三强调,一定要按照“领导意图”完成选举工作。笔者实在困惑于此,明明是公开透明的选举,为什么一定要按“领导意图”选呢?难道广大人民就不知道应该怎样选举吗?  相似文献   

20.
新华社消息,去冬今春以来,全国多数省份进行了或正在进行新一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来自民政部的资料表明,各地平均参选率在80%以上,依法依规操作成为各地村委会选举的行动指南,而且进行了大量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