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钦琛 《证券导刊》2011,(12):66-67
化工新材料是新材料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目前基础化学工业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领域。新材料"十二五"规划草案提出,到2015年,我国化工新材料及助剂、加工机械和模具制造等将形成2600亿产值的体系。  相似文献   

2.
投资事件     
《投资北京》2014,(10):53-53
北京首个石墨烯国际合作项目在中关村丰台园启动近日,"中关村丰台园战略性新材料国际合作项目"正式启动,这是北京首个以石墨烯新材料为关键技术的国际合作项目。该项目由中关村丰台园联合园区企业中伦国际、英国布鲁内尔大学等国内外数十家知名团队共同合作实施,政企产学研相结合,构建集功能、结构、复合材料于一体的战略性新材料产业基地。丰台园也将以此为契机带动战略性新材料产业聚集,加速转型升级步伐。  相似文献   

3.
与新材料工业发达的欧美国家相比,中国产业经济面临着材料工业严重缺失的挑战。但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由于自主开发能力薄弱,资金问题制约,尚无法完全满足产业对于新材料的需求"任何一种高新技术的突破都必须以该领域的新材料技术突破为前提",在参与制定我国首个新材料产业五年规划的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冶金建材发展部副主任左振军看来,产业经济之基的新材料产业正面临  相似文献   

4.
当开发利用古村落古道文化遗产再次上升到门头沟区级战略发展的高度,人们不得不追问,丰富的古村落古道资源优势迟迟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根源何在?在努力将其形成产业的道路上,到底应对这些文化进行怎样的"创意"?  相似文献   

5.
工信部日前公布了关于印发《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并同时公布了《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新材料产业“十二五”重点产品目录》两个重要文件。《规划》的出台对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无疑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证券导刊》2011,(6):46
编者按新材料作为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不断获得政策方面的支持。中国进行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和产业升级离不开各类新材料的推广和应用,因此我们看好新材料产业长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新材料作为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不断获得政策方面的支持。中国进行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和产业升级离不开各类新材料的推广和应用,因此我们看好新材料产业长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行业聚焦     
《上海保险》2017,(12):6-7
110月31日,在上海保监局、市经信委、市金融服务办共同指导下,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与市新材料协会联合召开"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政策宣贯会"。上海保监局产险处单树峰处长、市经信委新材料处姜玮处长、市金融办金融合作处甘雨粒处长、市保险同业公会赵雷秘书长出席会议。会议对国家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政策作简要介绍,并对工信部等三部委、  相似文献   

9.
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技术创新。考量新材料产业发展状况和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构成情况,按照技术创新难易程度以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不同的主导力量,构建为政府推动型、学研驱动型和市场导向型三类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模式模式。政府推动型模式适用于市场前景不明朗、创新风险大、政府直接或间接介入的重大技术创新领域;学研驱动型模式适用于科技含量较高的重点技术创新领域;市场导向型模式适用于企业有技术创新需求但需要合作研发才能实现的一般性技术创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被定性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新材料产业作为产业升级发展的基础,它的发展直接影响航空航天、信息技术、国防等一系列战略重点产业的进步。新材料被列为"七大战略新兴行业"之一,足见国家的重视程度。政策扶持令这个目前规模有限、未来前景可观的产业显现出诱人商机。各种新材料概念也将是市场持续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美国企业互联网的提出,还是德国工业4.0的启动,都标志着互联网时代的潮流变革,这与我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制定不谋而合。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互联网+"到底是什么呢?又对会计行业有何影响?"互联网+"代表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实质上是基础产业与信息产业的深度融合,以满足日益增长变化的用户需求。会计作为我国信息化进程开始较早、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传统行业,必将在"互联网+"的新浪潮中遭遇挑战,只有靠自我颠覆、技术应用和更广泛的行业领域连接才能完成互联网化转型,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2.
唐关 《国际融资》2010,(5):17-19
2010年中国"两会"期间,"物联网"一词成为热点词汇。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物联网,与会众多代表、委员也三句话不离"物联网"。温总理提出要把发展物联网当作国家战略来抓,要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制高点。随后,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福建等全国主要省市都把发展物联网产业作为2010年政府工作重点,争取在中国乃至国际物联网产业发展中成为翘楚。究竟什么是“物联网”,它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营商环境     
一段时间以来,"优化营商环境"成为媒体热词,很多地方提出要为企业提供专家式、保姆式服务,还提出很多口号和目标,如"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店小二精神"、"最多跑一次"改革等。不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要采取措施将企业开办时间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减一半以上,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那么,优化营商环境有哪些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关于新材料产业的5年规划中,为目前尚处于跟踪和追赶阶段的我国新材料产业指明6大发展重点,并提出核心解决产学研用一体化问题,引导产业链紧密发展。"由于新材料产业对资源环境依赖程度较低,又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物质基础,很多地方把它作为发展重点之一。这对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壮大来说,是件好事,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一哄而上",在接受《中国投资》杂志专访时,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长高云虎认为,面对新材料产业这样一个尚处培育期的新产业,目前核心就是要解决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困扰,防止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盲  相似文献   

15.
李继培 《新理财》2010,(6):46-53
从3.5亿元到505亿元,"21岁"的徐工集团实现惊人跨越。 是什么样的"魔方"使这家老牌国企"终成大器"? 不可否认,技术进步、产业拓展、全球化经营都是其重要的发展路径,但徐工的管理升级尤其是以财务工程魔方为代表的管理思想的运用实施,是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石洋 《国际融资》2008,97(11):51-55
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是当今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但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就是,企业融资渠道少,对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缺乏正确的认识,对此,前不久举办的“2008中国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投融资论坛暨项目洽谈会”,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郑东 《证券导刊》2011,(34):16-16
工信部于9月7日公布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承诺鼓励新材料产业创新、推动行业升级和支持行业可持续高速发展。政府将推广30个重点新材料品种.实施若干示范推广应用工程,包括在未来五年实施新材料十大工程。  相似文献   

18.
从"输血"到"造血",从"金融"到"产融",从"5+"到"3+N"……这一系列金融扶贫方式的转变,与人民银行南阳中心支行的工作密不可分。"升级版"的金融扶贫背后,有哪些故事呢? 据了解,人行南阳中支一方面不断强化扶贫再贷款等政策工具的作用,引导新增金融资源优先布局深度贫困地区,另一方面则创新升级现有金融扶贫模式,推动产业扶贫由单纯的资产收益,转向与就业扶贫、教育扶贫、扶贫扶志等有机结合,实现金融扶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相似文献   

19.
供应链最早来源于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经济链",而后经由迈克尔?波特发展成为"价值链",最终日渐演变为"供应链",其核心在于形式各异的产业形态背后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由于较早地实现了专业化分工,物流行业在国内已经发展成为市场总容量达到2万亿元的成熟产业。而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和深化,使得供应链间的信息流也日渐通达。然而,供应链管理中更为关键的资金流整合方面却长期处于不尽如人意的状态。按照物理学家出身的著名管理学家高德拉特在《目标》一书中所说的,"一条铁链的强度取决于其最弱的一环。"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一直是供应链管理三大核心中最弱一环的资金流管理,在供应链金融创新浪潮之下,将展开一场全面的自我救赎运动。  相似文献   

20.
厉诗 《国际融资》2009,(7):16-20
中国特色的船舶产业投资基金于2008年8月19日正式筹建,2009年6月10日,船舶产业投资基金主题论坛在天津第三届融洽会期间举办。这个基金是怎样的一种基金?天津市副市长崔津渡做出这样一种概括,船舶产业是投资基金一种新基金,会开拓新的市场。他说:"我们全国各地搞的私募基金基本上全是买股权卖股权的基金,没有第二种类型的基金。而天津的船舶产业投资基金不再是买股权卖股权的基金,而是买船卖船以租赁为主的租赁基金,应该是我国基金产业划时代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