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兴市场外部信用评级的应用与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马塞尔协议确定了以信用评级为基础的资本监管方法,新兴市场由于信用评级市场的发展及相应的风险管理水平尚未成熟,外部信用评级的应用与有效性的监控成为金融机构与监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结合新兴市场信用评级的特点,就影响新兴市场信用评级有效性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外部评级结果的验证、内外部评级方法的差异与影响以及违约率的估算等,并对新兴市场中信用评级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看信用评级机构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工业化国家进入资本市场被看做理所当然,但新兴市场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是不稳定的、多变的。对于新兴市场,信用评级扮演着最关键的角色。主权信用评级是由信用评级机构对中央政府的债务所做的风险评估。主权信用评级在决定国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程度和条件上起着关键的作用。一些研究发现,信用评级的变化对主权债券利差有显著影响。主权信用评级被用做国家违约可能性的总体测量。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先进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在不同时期主权评级调整对债券市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顺周期”的主权评级调整行为,对债券市场的影响显著;主权评级的调整,对不同经济体的债券市场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产生的影响不同;市场对主权评级负向调整反映强烈;新兴经济体受到的影响更是在先进经济体市场表现的4倍以上。为防范主权评级调整对我国的不利影响,需要多方面夯实经济发展基础,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并大力发展本土信用评级机构。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先进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在不同时期主权评级调整对债券市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顺周期"的主权评级调整行为,对债券市场的影响显著;主权评级的调整,对不同经济体的债券市场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产生的影响不同;市场对主权评级负向调整反映强烈;新兴经济体受到的影响更是在先进经济体市场表现的4倍以上。为防范主权评级调整对我国的不利影响,需要多方面夯实经济发展基础,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并大力发展本土信用评级机构。  相似文献   

5.
穆迪的评级具有全球可比性,它用于分析银行信用风险的技术适用于不同地区和不同发展阶段的银行体系。因此,分析新兴市场银行的方法本质上是与分析发达市场银行的方法一致的,区别只是在于:在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中,银行信用分析中所提及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有所不同。中国是新兴市场的重要成员,认识两个市场的不同之处是理解穆迪对中国银行业评级的基础,从穆迪对中国银行业的评级结果来看,银行业的改革是决定穆迪评级的主要因素,改革所带来的不确性与风险是对存款与债务评级的主要担忧,但是改革有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长远利益则是中国银行业健康发展、长期稳定、走向良性轨道的要义所在。  相似文献   

6.
屈筱茜  朱合洪  颜凌 《征信》2011,(2):45-47
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主要分为银行内部评级和外部评级.当前,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外部信用评级市场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外部信用评级市场的公信力有待建立,相关立法必须明确.为推动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发展,应从制度上引导内外部评级相结合,建立健全外部信用评级市场的制度规范,加强对信用评级人员的培训.  相似文献   

7.
影响信用评级市场发展与评级产品应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和评级产品应用受制于法律法规不完善、评级管理不统一、评级需求失衡、制度机制不协调等因素。应加快信用评级市场管理的法制建设,明确信用评级市场的地位与作用,理顺监管体制和管理机制,加强对信用评级产品应用的政策扶持,提高信用评级市场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李丹 《征信》2017,35(5):61-63
黑龙江省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相对落后,市场主体少、业务范围窄、评级结果缺少公信力等因素制约了评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建议坚持以市场为主导,开拓业务范围,开展产品服务创新,推动评级产品应用,提高市场竞争力,完善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的配套扶持政策,加强信用评级机构的规范管理和行业自律,促进信用评级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二勇  万方  耿得科  何艺  李光跃 《征信》2021,39(11):61-68
近年来,评级虚高、区分度不足、事前预警功能弱等评级行业问题备受市场关注.以2012-2019年中国公司债和企业债评级数据为样本,运用两阶段回归法,分析了投资人付费评级对发行人付费评级的双重影响.研究发现:投资人付费评级助推了发行人付费评级虚高,降低了评级市场效率;发行人付费评级的市场公信力进一步下降.建议加强评级信息公开,扩大半公共产品型投资人付费评级范围,不断提高评级市场效率与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
从理论上看,以标普、穆迪和惠誉为代表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存在可以起到降低社会经济成本和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然而,目前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仍然存在着一些功能扭曲的表现,如“三大”评级机构反应的迟钝,使其可信性遭到市场广泛质疑;“三大”评级机构反应的过度,加剧了金融市场调整;“三大”评级模式隐含的利益倾向,违背了信用评级的独立与公正。整顿和规制国际评级机构,必须改革现行的评级模式和模拟评级程序,实现评级市场的竞争化与评级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1.
李鸿禧 《新金融》2020,(1):54-58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上信用问题愈加严峻,信用评级对于违约预警的准确性、及时性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国际上穆迪、标普、惠誉三大评级机构已建立了较为成熟的信用评级体系,而我国的信用评级业仅仅是刚刚起步。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国际上权威评级机构(穆迪、标普、惠誉、MSCI、德勤等)的信用评级思路方法进行综述并加以对比,涵盖了传统信用评级、市场隐含评级和大数据评级三个评级类型,从评级框架、评级要素、评级方法、难点等多维度进行论述,最后将三种类型的信用评级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了信用评级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2.
连立帅  朱松 《金融研究》2023,(10):125-144
如何完善对债券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从而提升信用评级质量、促进评级行业高质量发展,是国内监管机构迫切关注的问题。2021年开始我国调整了债券发行强制评级要求,在保留对主体评级强制选择的同时,将债项评级的选择由强制调整为自愿,这一政策的实施,将长期影响评级市场的竞争格局以及评级机构的迎合行为。针对强制评级政策的调整,本文研究发现:取消债项强制评级后,保留债项评级的发行人数量与债项评级质量均下降;而当评级机构声誉较高时,信用评级质量下降程度较低。异质性分析显示,上述关系主要存在于评级机构竞争程度高、客户重要程度高及首次发行的情形。本文还发现,取消债项强制评级后,保留债项评级的发行人评级膨胀,会降低债券融资成本,表明债券市场并未充分意识到信用评级存在膨胀问题,促使发行人寻求虚高信用评级。本文的结论表明,取消债项强制评级政策一方面会增强评级机构之间的竞争程度及评级机构的迎合动机,短期降低了信用评级质量,但另一方面债项评级的选择由强制调整为自愿之后,评级市场的声誉机制能够发挥作用,长期而言有利于“市场驱动”的信用评级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3.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为信用评级机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信用评级机构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即如何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资质进行认可。本文通过对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信用评级机构认可制度的相关实践经验进行综述、比较、归纳后,结合我国内地信用评级市场的现实情况,提出从建立和完善信用评级法律法规、建立统一、动态的信用评级机构认可标准等方面着手.构建信用评级机构认可制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降低信息成本、便利外部监管、缓和委托代理关系等方面归纳对评级角色与功能的研究,从周期稳定性、评级模型构建等方面梳理对评级及评级转换影响因素的研究,从社会声誉、评级惯性、评级偏好、利益冲突等方面综述评级质量的影响因素,从信息价值等方面分析评级变动的影响,强调多重评级、评级监管、评级在衍生品市场的特殊地位等因素在影响评级质量以及推动危机形成和传导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朱莺 《上海金融》2005,(8):62-63
本文拟通过对美国资本市场信用评级机构惠誉国际评级原则的分析对比,提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对信用评级工作发展的相关建议.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通过学习和借鉴国际著名评级公司评级方法原则,完善国有商业银行评级指标体系,加强信用评级结果应用,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刘薇 《征信》2011,(2):48-50
天津市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目前面临如下问题:信贷市场信用评级缺乏统一的制度性安排,社会对信用评级产品和服务认可度低,全国范围的、规范的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务监管体系缺乏,企业参与评级的意愿不强等.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应对信用评级工作进行制度安排,建立规范化、制度化信用评级业务监管体系,协调政府职能部门逐步提升社会对外...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证券期货》2013,(1):74-74
以下是一篇来自惠誉国际评级(FitchRatings)的新闻稿:惠誉国际评级表示,欧元区及日本经济的萎缩,以及大型新兴市场经济体巴西和印度等国2012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长弱于预期凸显了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及所面临的下行风险。该公司在其最新季度《全球经济展单》(610balEconomicOutlook)报告中预计,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O%,2013年为2.4%,2014年为2.9%,  相似文献   

18.
《证券导刊》2011,(48):5-5
惠誉:亚洲新兴经济体主权信用获支撑惠誉国际评级23日在一份报告中表示,由于公共及外部财政表现稳健,或正在改善之中,且大部分国家的中期增长前景相对乐观,亚洲新兴经济体的主权信用评级状况受到支撑。惠誉6月份将对2012年亚洲经济增长率的预期从7.4%下调至6.8%。  相似文献   

19.
发展具有国际话语权的民族信用评级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信用评级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目前业务仅限于国内市场,在国际评级领域基本上不具有话语权,这种弱势地位与我国是世界最大债权国的经济地位形成巨大反差。同时,以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为代表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开始对我国信用评级市场进行渗透和控制,对我国的经济和金融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本文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缺乏国际话语权的危害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美国评级机构的垄断地位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穆迪、惠誉垄断了全球信用评级业务的90%以上,形成了国际评级市场的寡头垄断,并且把"触角"伸至中国,但却屡次因为评级失败而遭到投资者的诟病。我国面对三大评级机构的垄断势力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大力发展本土信用评级机构,确保在国内信用评级市场的主导地位,并在国际市场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