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本文利用我国232个地级市1999-2006年的数据,探究我国经济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试图考察在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Williamson假说是否成立.研究表明,在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该假说成立,即城市经济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速度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经济集聚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增长;而伴随经济增长,经济活动在城市的进一步集中将阻碍城市经济的增长.实证结果表明实际人均GDP水平28283元为我国城市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成为城市经济持续壮大的重要表现。在城市经济规模扩张中,制度决定了规模扩张的方式,引导着城市经济向更加合理、规范的方向进行。因此,研究城市经济扩张中制度的主导作用成为研究城市规模扩张的关键性问题。本文在界定城市规模扩张的基础上,建立模型,从反面论证城市在自组织扩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凸显制度在城市规模扩张中的主要作用,为城市规模扩张中制度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中原城市群的29个城市为例,以技术创新和经济结构为视角,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法(cs—QCA),分析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多重并发因素,得出中部城市经济增长的7种组态并划分为4种经济增长类型,剖析各城市经济增长中的短板,提出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原城市群内,产业结构优和城镇化水平高是影响各城市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并且构成必要条件;大多数城市的经济增长因素具有多重并发性,经济增长的组态和类型存在较大差异;各城市经济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依赖度较高,相反,对于对外开放和创新产出的依赖度较低,由此表明中原城市群内各城市在未来经济高质量增长中仍需要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并提高创新产出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开放性是城市经济的本质特性之一。只有充分、正确和全面地认识这一特性,才能掌握城市经济的运动规律,从而科学地指导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一点看法。一、城市经济开放性的含义城市经济是指城市地域范围内一切经济组织与经济活动的总和,及其在经济活动中所产生和反映出来的经济关系,它是经济的空间存在形式。城市经济的开放性则是指,任何一个城市的经济是以市外经济(包括其它城市和农林)为其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而城市自身的经济活动又必然越出城市  相似文献   

5.
杨应旭 《经济师》2012,(4):72-73
城市经济是以城市为中心考察稀缺资源配置状况的学科。城市经济研究源自区位理论、集聚经济理论和增长极理论,城市经济研究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可以归结于城市经济的行政化集聚与扩散和市场化集聚与扩散。文章认为这两种路径应根据城市经济发展阶段交替实施,需要关注城市经济集聚与扩散的边界。  相似文献   

6.
城市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化的经济条件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现代世界的城市化,导致以城市经济现象为研究内容的城市经济学的产生。城市经济学以城市为对象,以经济理论为原则,研究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根源,揭示城市化进程的经济规律,为国家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前旅游业已成为许多城市的主要产业之一,而良好的环境是城市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此,通过建立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计算模型,分析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类型,以秦皇岛市为例建立该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秦皇岛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秦皇岛市总体上为良好协调发展类旅游经济滞后型。因此秦皇岛市应在确保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以实现秦皇岛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的进一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相雪梅 《技术经济》2020,39(10):128-137
省内城市间经济关联及其结构为区域经济融合互动发展提供了依据。在采用市级关键企业信息和省级产业关联信息获得省内城市间经济关联关系基础上,计算城市间经济关联权重,用之修正王欣等采用的度量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的引力模型中的 ,从而综合考虑产业结构、企业活动、经济总量、空间距离、城市人口等因素对城市间经济关联的影响,构建了能够客观反映城市间经济关联结构的省内城市网络模型,并利用山东省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山东省城市网络的4类结构,从城市对直接关联城市的影响、城市在城市群中的地位、城市对城市群的控制调节能力、城市的潜在影响力等方面量化了城市的各类影响力,从而从经济关联视角为省内城市间经济融合互动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城市经济韧性塑造具有集动态性和多视角互动性于一体的复杂特征,导致基于还原论思维的实证研究在解释城市经济韧性时存在一定程度的片面性。本文以2014—2018年黄河流域70个地级市数据为样本,在静态QCA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动态多时段QCA方法分析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因素组态,探讨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韧性的发展路径。研究发现:高城市经济韧性的产生不受单一要素的绝对支配,而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然而提高创新能力在产生高城市经济韧性方面发挥着较为普适的作用;从多重并发的组合效应来看,存在4条路径皆可驱动高城市经济韧性,城市经济韧性的本质或核心动力被政府能动性所左右,在少数情况下,城市产业结构特性在遭受外界扰动或冲击时依然发挥重要作用;多时段QCA进一步识别出以创新突破型和政府主导型为代表的驱动路径以及以创新锁定型和创新限制型为代表的限制路径,政府的能动行为可以超越城市结构性因素限制,创新能力的两极分化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效果相反。从组态视角研究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韧性各影响因素间的互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经济韧性研究从单一权变向整体多维视角转变。  相似文献   

10.
利用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00-2011年间的面板数据研究产业专业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对城市经济规模、投资水平、非农产业比重、是否为副省级城市、是否为珠三角城市、是否为沿海港口城市等因素进行控制后发现,从总体上看,产业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使用面板门槛模型对产业专业化的潜在异质性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倒U型的非线性特征:产业专业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有一个最优的临界水平;在到达该临界水平前,产业专业化程度提高能够显著促进城市经济增长;但在越过该临界水平后,过度的产业专业化反而不利于城市经济增长。同时,根据这一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的城市主要为资源型城市,这些资源型城市在为国家和全省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发展问题。本文认为只有以生态经济学相关理论为指导,才能实现甘肃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环境、资源、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发展我国城市夜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夜经济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关注.夜经济是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一种经济现象.夜经济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以开封市为例探讨了其发展夜经济的条件和机遇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开封夜经济的对策与建议,为我国城市夜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宁波都市经济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燕 《经济论坛》2006,(1):21-22
城市经济圈是现代经济中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由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首创,国内学者是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推广城市经济圈理论的。虽然对城市经济圈的概念颇有争议,但大多数学者都将城市经济圈定义为:以一个或多个经济较发达并具有较强城市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包括与其有经济内在联系的若干周边城镇,经济吸引和经济辐射能力能够达到并能促进相应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地域范围。  相似文献   

14.
以7座地级石油城市为样本,利用1997~2014年数据,对石油城市自然资源禀赋与城市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石油城市的自然资源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倒U型关系,条件性资源诅咒在石油城市是存在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石油城市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而科技创新、制度与城市聚集度对石油城市经济增长则呈现出负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热潮到来之际,如何抓住机遇增强经济韧性是城市在新时代寻求突破的一项重要议题。本文基于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测度了城市层面的经济韧性与工业智能化水平,并实证分析了工业智能化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和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智能化能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工业智能化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主要通过经济集聚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来实现。异质性检验发现:工业智能化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在东部地区、大城市、非资源型城市、高水平人力资本城市中的效果更大。本文为解读工业智能化如何影响城市经济韧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如何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6.
《经济地理》2021,41(3)
正改革开放以来,人口大规模流向城市,各项资源在城市不断聚集,我国城市经济已经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快速发展的道路。为加快推进我国城市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走好现代化城市资源型、创新型和可持续性发展道路,需要将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空间布局,向规模化、集群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将我国城市经济向全球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我国城市经济的创新发展,将引领现阶段我国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城市经济联系空间格局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截取1984、1995、2006和2016年等4个时间节点,按照点(城市潜能)—线(经济联系轴线)—网络(经济联系网络)的分析框架,借助城市潜能模型、经济辐射场强模型、变异系数模型和线性加权平均方向模型等测算城市经济联系的强度、差异、形态、层级和方向,刻画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城市经济联系时空格局的演化历程:①我国城市潜能在"递进演化"的同时,其地域分异特征愈加明显且差距不断扩大,高潜能城市始终分布于"胡焕庸线"以东,城市潜能空间格局具有显著的"顽健性"。②城市经济联系主轴线的"跨省"特征日益凸显,且从1995年开始逐渐突破省域界线,呈现出以重点城市为中心的"簇状"延伸形态,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等级城市的经济垂直关联体系。③我国城市间经济联系网络密度不断加大,复杂性逐渐增强,且经济联系日益突破距离限制,跨省经济联系规模和联系网络密集度日益增大;城市间经济联系网络在2006年开始由省域经济逐渐向城市群经济转变,2016年城市群经济特征愈加明显。④城市间经济联系方向具有明显的"向心性"特征,在空间上以直辖市或省会城市等重点城市为核心呈"汇聚"态势,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空间格局。未来,应有序引导和调整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层级、方向,优化完善城市经济联系网络与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构筑梯次良好、互通密切的城市经济联系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8.
评价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对于我们全面了解城市在区域经济竞争中的优势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区域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黄石市为研究对象,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2015年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3》,对黄石的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横向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黄石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组成城市的要素(或单元)的空间秩序,即要素(或单元)在空间上的分布、组合、联结的方式。它是城市的内在秩序之一,是城市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在空间上的投影,是城市物质结构的空间表现形式。揭示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生态经济的紧密关系,有助于建立合理的空间结构,从而促使城市生态经济在空间上达到平衡。一、空间结构的一般意义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生态经济的一般意义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 1、制约城市功能的发挥。系统论认为,  相似文献   

20.
城市聚集经济理论及其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聚集经济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文献对城市聚集经济的研究乃基于马歇尔的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概念,将城市聚集经济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类型。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区域经济学者开始将城市聚集经济融合到城市经济模型中去,试图在城市经济模型中体现出聚集经济的作用。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学中研究城市聚集经济的微观机理的文献逐渐增多起来。此类文献从各自不同的视角,试图为城市聚集经济提供一个微观基础,揭示其微观机理。纵观城市聚集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迄今为止尚未出现一种具有微观基础的整体性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