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18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提出,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积极推动新型城市合作,完善区域合作新机制,有利于促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质量迈进.中国传统的城市合作模式以对口支援(帮扶)和扶贫协作为主,体现了“强扶弱”“好帮差”“东部带中西部”的阶段性特征,充分彰显了政治和制度优势.当前,中国区域发展的实践中出现了“毗邻区合作”“蛙跳式对口合作”“新型飞地经济合作”“托管式合作”等多种新型城市合作模式,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区域合作机制与区际利益共享机制,这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乃至全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现阶段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借鉴与推广新型城市合作模式,通过资源跨区域整合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对于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背景下,一城一地的资源组织能力和容纳能力已经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领域向综合化、规模化、复杂化发展的趋势,这种条件下,要求区域城镇系统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协调合作机制。以新疆西北区域为例,首先分析了区域合作机制构建的基本要素以及当前西北疆区域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分别从组织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保障机制等三个方面就完善区域地方合作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构建以区域规划编制与实施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合作组织机制、适应市场经济特点的区域合作利益分配机制、以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为支撑的区域合作保障机制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姬文清  韩恩泽 《价值工程》2012,31(31):313-314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区域内部的合作仍然受制于地方利益的竞争而缺乏制度性安排,亟待从法律的层面予以规制,从而为该地区的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创设良好的体制环境。一是要制定规范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区域合作的法律法规;二是要集中清理黄河三角洲区域内各行政区划内的地方性规章;三是要授权专门行政机构协调区域合作问题;四是要建立长效信息交流机制;五是要建立区域合作纠纷仲裁制度。  相似文献   

4.
区城经济一体化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并加快了我国区域合作治理的步伐.区域合作治理体制、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则成为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区域经济与区域政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制度保障.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必须尽快建立、完善适应经济一体化的区域合作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治理之间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在第二十届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年会暨区域协调发展与区域合作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中国经济地理的理论与方向、区域协调发展重大问题、区域合作途径与模式、经济带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区域创新与转型等领域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为新常态下中国区域创新发展、开放合作、区域协调发展建言献策,反映了"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地理和区域合作的新动态、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以上海、江苏、浙江为主的长三角地区率先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步形成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协调形式,区域合作不断向深层次、宽领域迈进,为建立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根据博弈理论,探讨了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实现机制,提出实现区域经济合作要构建信息沟通机制、利益协调机制、激励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并加快了我国区域合作治理的步伐。区域合作治理体制、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则成为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区域经济与区域政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制度保障。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必须尽快建立、完善适应经济一体化的区域合作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合作治理之间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分析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分析 尽管中国是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国,但由于起步较晚,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程度并不高.就目前来看,中国主要进行了以下三种类型的区域经济合作.一是具有一定机制的区域经济合作.主要表现在"10+3"区域合作、上海合作组织、图们江地区次区域合作组织、澜沧江--湄公河地区的次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0.
2010年以来,中国省际交界区域合作与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态势和新特点.省际交界区域与省域中心区域经济的绝对差距扩大、相对差距缩小,不同类型省际交界区域发展呈现趋同趋势,第二产业增长乏力导致产业结构"虚高度化",欠发达型省际交界区域人口减少的趋势明显,行政壁垒由显性壁垒向隐形壁垒转变.促进省际交界区域合作与发展,要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中寻求新突破口,促进省际交界区域由"合作不经济"向"合作经济"转变、由区域管理向区域治理转变,充分发挥次区域合作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增长极作用,实现省际交界区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源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第一资源”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也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由于中国基于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人力资源开发与整合尚处于起步阶段,因而存在着很多问题。文章在分析整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使得该区域内金融合作落后于贸易合作的问题越发凸显。根据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经济周期是否同步决定区域金融合作是否可行。文章通过建立多变量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依据共同趋势和共同周期理论,对中国与东盟经济周期的同步性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经济周期不仅在长期内具有共同的随机发展趋势,短期内也显示出明显的同步性,因而满足加深区域金融合作的可行条件。  相似文献   

13.
省际交界区域的发展不容忽视,推进省际交界区域高质量合作发展,有利于加快省际交界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也有利于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省际区域高质量合作发展,应遵循夯实区域发展“主引擎”、推动区域交通内畅外联、培育壮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强区域次区域合作和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路,着力于规划协调衔接、完善提升龙头城市功能、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构建立体化交通网络、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对外开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优化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14.
吴雨婷 《物流科技》2014,(3):141-14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空间也在不断扩大。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引发了区域经济的合作,这种合作成为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对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物流系统的发展中也引发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物流系统可以划分为企业层次、区域层次、国家层次和国际层次来进行研究。居于中间层次的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内容,同时,区域物流之间关系的实质是区域经济关系的反映和表征。文章借用区域物流竞争的构成要素作为基本要素,通过建立处理区域物流竞争与合作关系的理论框架,指出香港、深圳港口集装箱物流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5.
邓水兰  刘雪斌 《企业经济》2012,(12):131-136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纷纷借助城市经济实现区域的快速协调发展。中国也不例外,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经济圈的实践,已表明城市群经济圈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为此,根据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态势,应采取打破体制障碍、加强立法保障、深化产业分工、强化地区协作、拓展对外合作、完善城市体系、培育副级城市等措施来整合"汉昌沙"城市群经济圈,以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统筹协调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速铁路的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全面的,从江苏的区域经济系统的重组,形成新的区域经济体系。在未来运输体系中高铁会占有重要地位,带动整个区域运力的提升。苏北高铁建设将加快江苏区域经济的发展,降低整个物流成本,增加区域物流有效需求,加强区域经济的合作,提升城市功能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都会区内之地方政府,在行政体制上不相互隶属,然而社会经济发展与实质建设关系却至为密切,故都会区之各项建设,如土地利用、大众运输、环境经营管理等都会区的共同性课题,均无法在单一法定行政组织内达成总体建设目标,因而透过区域合作、县市间资源整合以成长管理解决共同问题乃势之所趋.文章总结了先进国家都会合作之重要案例与台湾高高屏(高雄县、市、屏东县)跨域合作经验,探讨促进台湾地区都会区之健康发展前提下,县市府际合作之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与周边中小城市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北京与周边中小城市的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增强整体竞争力,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目前,北京与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在产业、科技、房地产、旅游、生态环境和交通等领域合作,但在合作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鉴于北京与周边中小城市的区域比较优势资源和发展需求,应从经济--生态合作机制、总部经济、旅游、转化基地和农业等途径深化合作,建立区域...  相似文献   

19.
北京农业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是促进环首都经济圈内产业梯度转移的需要,是解决周边中小城市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等生产要素短缺的需要,更是缓解北京地区土地紧张的矛盾的需要。近年来,通过产购销项目合作,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合作、人力资源培训、服务平台现代化建设、基地设施建设和品牌建设等方式,北京农业区域合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区域合作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逻辑,有利于提高北京市农产品供给的控制率,促进北京周边地区农业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实现与外省市农业发展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