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李亦 《沪港经济》2010,(3):48-49
2009年圣诞节前夕,24岁的上海白领钱小姐又一次来到香港“血拼”。让她感叹的是,从尖沙咀到铜锣湾再到中环,几乎所有的大牌名店内都充斥着熟悉的沪语和普通话,鲜见原本应当是消费主力的香港本地人士。这就是今天香港的现实:  相似文献   

2.
沈云 《沪港经济》2007,(7):38-41
吴思远喜欢说自己是上海人,他能说一口流利的上海话,不过那是一种几十年前流行的老式沪语。比如,把小孩说成“小囡”,把钞票说成“铜钿”,把电影院说成“戏院”等等。在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吴思远就用这种上海话和记者聊了半天。  相似文献   

3.
上海的城市景观发生了巨变,经济增长的势头也异常强劲,APEC会议的成功举办,使上海在新世纪向世界递交了一张"顶呱呱"的名片,新时代的上海人越来越有自信。然而,正如本地俗称"万宝全书缺只角",创造了十年辉煌的上海人也有些许的不安和遗憾,他们总感到上海的国民生产总值已位居全国之首,为全国六分之一,而人们耳熟能详的企业家却少有上海的,这种疑虑和反思,也反映在沪上各种媒体竞相将如何看待上海的企业家作为喋喋不休的热门话题这一点上。事实也不无如此,即便作为世界500强、APEC会议的主办地,走上讲坛进行世界级对话、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国内企业家的名字也是张瑞敏、柳传志……却很少有上海本地的企业家,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人们又该怎样评价这一现象,上海,作为中国经济的龙头,什么时候能崛起一批与其地位匹配的企业家,能成为优秀企业家的摇篮和一展身手的舞台呢? 对此,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从不同侧面谈了他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陈宪 《沪港经济》2005,(12):51-51
上海正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从区域服务对象的角度分类,上海的服务业有服务于本地居民和厂商的服务业, 还有服务于非本地居民和厂商的服务业。笔者这一分类,意在强调一点,即现在已经到了加快输出“上海服务”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5.
5月1日起,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上海沪嘉高速公路24年后取消收费。这是一个好消息,因为长期来看,目前我们的收费公路,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不能承受的一个额外成本。高速公路作为公共产品,如果直接收费是1块钱,但间接带动其他领域成本的增加,可能不止1块钱,这  相似文献   

6.
屠烜 《上海经济》2014,(8):12-15
新一轮城镇化开启了中国未来10年的发展引擎.这将直接影响2亿人的生活,也将间接影响中国13亿人口的未来.而上海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城市,其在新一轮城镇化发展中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7.
《沪港经济》2014,(2):48-51
正www.sh-hk.org2近日,贝恩管理咨询公司发布了《2103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2013年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增速放缓,这一态势将持续到2014年。其中,腕表和以男士消费为主的品类增长受限尤为显著。4座落在上海青浦的"天地健康城",历经三年研发,确立了以私人保健、私人生活助理和私人课程为支撑的服务体系,成为申城首个高端养老社区。3中国邮政发行《中国首次落月成功纪念》邮票,吸引现场排起二三百人的长龙,有邮迷在现场整整等候了24小时。5上海首推沪语结婚颁证,"阿拉"牵手,走进"幸福里"。日前,这一场上海风情十足的结婚登记仪式在杨浦区婚姻登记中心举行,在这个被装饰为"幸福里"的颁证厅里,新人们开启了新的生活。1除夕,龙华寺内人头攒动,人们争先恐后为新年祈福。  相似文献   

8.
王铮 《上海国资》2009,(8):22-27
2009年注定将作为里程碑载入上海国资重组的改革史。 6、7月间.短短1个多月,10余家上海本地上市公司发布重组停牌公告。  相似文献   

9.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技术进步效应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行业数据为基础的分析结果表明,外资对上海的直接技术进步效应大于外资对上海本地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而外资对上海本地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大小又与外资进入的行业有关。分不同外资来源的分析结果表明,港澳台投资对上海的直接技术进步效应小于对上海本地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OECD投资对上海的直接技术进步效应大于对上海本地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从上海经验出发,我们认为,我国必须根据外资对我国本地企业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大小,甄别和遴选外资来源、流入形式和进入行业,在若干难以明显获得外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的领域,采用内资替代外资的投资政策,以增加我国资本要素的投资收益,减少GDP与GNP之间的差距,降低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福利漏出。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金融、对外贸易中心,其国民收入占全国国民收入的6%、本地上市公司数量占全国上市公司总数的11%强、居全国第一位。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充足的人力资本储备,吸引了许多国际知名金融机构——QFII看好上海本地上市公司自有其道理。当然,实质性介入这类上市公司则必须经过全面  相似文献   

11.
股权分置改革的国资步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可能意味着一旦国有股可以流通后,股价将成为新的资产评判标准”6月3日下午两点,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意外”出席了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上海市上市公司工作会议,仅仅几个小时之前,他刚刚参加完中国证监会国际顾问委员会的会议。“尚福林主席此次的上海之行,是要上海在股权分置改革上率先取得突破。”有消息人士透露。而上海共有148家本地上市公司,总股本1258亿,总资产11644亿元,净资产3251亿元(截至2004年年底),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一直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化与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1年以来的近20年中,进入上海的外商直搂投资在来源地、产业分布以及经营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着数量的累计,外商投资企业在上海经济中的作用进渐突出。特别90年代中期后,积极面和消极面明显化。在促进上海经济发展的同时,外商投资企业也在不断吞噬本地企业的市场和利润。因此,加大对外商直接投资的调控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陈刚 《上海经济》2002,(6):47-48
1997年以来,在上海市政府的领导下,上海市本地上市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资产重组。据不完全统计,上海本地127家上市公司中,有86家进行了重大资产重组的,其中29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发生了变化,17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进行了变更。通过资产重组,上海本地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经营效益明显提高,剔除部分“ST”以及“PT”公司,其余经过重组的76家公司三年来平均主营  相似文献   

14.
施伟 《沪港经济》2002,(5):42-43
近年来,许多上海产品在外地品牌和进口品牌的双重夹攻之下,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曾经以生产名牌著称的不少企业或“老字号”,居然也没有能够摆脱倒闭或被兼并的命运。二十世纪80年代以前,上海市场几乎是本地品牌的天下,90年代初,上海产品在本地市场的占有率已经下降到了60%左右。不少我们曾经耳熟能详的品牌,现在已经不多见甚至从市场消失了。我们不禁要问,“上海品牌为什么没有自己的市场?”  相似文献   

15.
《杭州市劳动合同条例》是杭州市人大为了全国性劳动合同立法在本地的实施,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订的。该地方法规立法技术成熟,取得了显著成效,也为全国性立法提供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出台后,该地方法规应在该法允许的范围内,在借鉴浙江、江苏和上海等省市地方立法经验的基础上适时予以修订。  相似文献   

16.
《上海国资》2013,(7):5-5
上海中心的建设实践证明,谁配置资源的能力越专业,越国际化,谁就能率先取得成功. 上海中心的建成,充分显示了国资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作为一项世人瞩目的超级工程,自2008年至今,在5年的建设期内,参与“上海中心”建设的中外企业达到数百家,除了上海本地的国有企业外,还有大量的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上海中心”真正成为国资搭台,各种所有制资本、各种新技术融合发展的超级舞台,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和巨大的带动力值得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7.
正式采访开始前,与吴建雄的对话一直围绕着时下最热门的电力供应议题,他反复强调确保上海能源供应是申能的“首要任务”。这份责任源于申能在上海能源行业的特殊地位,到2010年末,公司控股电厂权益装机容量占上海本地装机约1/3;发电量占本地市场约1/4;“十二五”时期,上海城市燃气天然气化的实施主体也是申能集团。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经济转型和大城市人口调控背景下,研究了上海劳动力资源供需平衡趋势与外来劳动力需求情况。研究显示,在上海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下,2015-2020年外来劳动力需求量在700-856万人之间,这使大城市在对待外来劳动力上处于尴尬境地,一方面面临着经济发展对外来劳动力的依赖性,另一方面面临着大城市人口调控的压力。目前上海劳动力市场中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在就业岗位、工资待遇、社会福利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在岗位上更多的是一种优势互补关系,对外来劳动力歧视有悖于社会公平理论,同时政府的强行调控政策也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政府的职责应该是尽可能地创造出健康、有序、公平的市场秩序,让市场在调节劳动力供需和结构性短缺上发挥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铮 《上海国资》2008,(7):18-22
经历了大约1年的静寂后,地方国资控股上市公司整合回潮。 5、6月间,继上海本地上市公司接连公告重组后,各地方国资动作亦颇为壮观,企业重组消息不断。市场甚至用“排队注资”来形容盛况。  相似文献   

20.
黄微 《沪港经济》2015,(3):29-31
上海迪士尼项目进入开园倒计时,业内人士预期,该项目能直接或间接撬动2000亿元左右相关产业和周边经济的发展。于是,这块大蛋糕如何切分,便成为了市场关注的重中之重。上海"两会"热议迪士尼"上海迪士尼"被称为"后世博时代的上海经济引擎",自启动起就备受关注。临近开园,迪士尼乐园再次成为今年上海"两会"的热议话题。上海迪士尼开园后,大客流或将成为常态。目前迪士尼方面已经在考虑通过票务政策来控制客流。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国际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