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5 毫秒
1.
科学合理的法官管理制度是建设高素质法官队伍的根本保证,是国家司法权力运行良好的必要条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统一招录、有序交流、逐级遴选机制,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职业保障制度".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人员管理制度,提高法官队伍管理科学性,是法院工作人员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为法官能力素质达到履职要求提供了根本保证,对促进司法公正目的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赵保民 《发展》2011,(9):74-75
执法公信力是检察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检察业务建设、检察队伍建设都必须围绕提高执法公信力来展开,都需要执法公信力来推进。群众对检察机关的最大希望就是强化监督,公正司法,帮助他们伸张正义,这是对检察机关最基本的要求。基层检察院就是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层面对检察机关的期望而创新实际、可行、有效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为辖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和谐社会构建提供良好的司法环境。  相似文献   

3.
我国检察机关的宪政定位及司法改革的发展趋势决定了我国检察官职业化势在必行,社会条件的日益成熟、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队伍素质的稳步提升及改革经验的有效积累已经为检察官职业化提供了良好条件。遵循立足法治、切合国体,整体规划、系统推进,照顾现状、循序渐进,稳定队伍、促进工作等基本原则,通过重构检察官的准入机制和人事机制、优化检察官的业务管理和绩效考核、健全检察官的培训机制和职业保障、完善检察官的制约机制及行为准则等基本途径,实现检察官职业化,是全面履行新时期检察机关职能、实现全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必然要求,必将引起刑事诉讼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设."以审判为中心"是一个顶层设计的重大命题,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将带来一系列制度的整合与创新,这项诉讼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涵盖了更多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邵宝忠 《魅力中国》2013,(20):312-3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目标,明确提出“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这是党的代表大会第一次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高度提出司法公信的建设问题。是对人民法院提升司法公信力提出的更高层次、更加紧迫的现实要求。一、司法公信力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黄艳 《魅力中国》2014,(6):23-23
司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通过可以信赖的司法程序,对司法人员的裁判案例产生的普遍信服和尊重,而在受众心目中建立起来的诚实守信、公正、正派的信任度和影响力。具有公信力的司法反映了社会公众对司法应有的信任和尊重,体现着司法作为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所应当具有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解决由于财产犯罪量刑标准不统一所引发的司法公正问题、司法公信力问题以及司法诸侯国问题都需要制定统一的财产犯罪量刑标准。该标准应当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入手,不再授权各省在授权范围内制定自己的标准,按照犯罪数额所占当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纯收入的百分比确定立案或量刑标准,实现统一财产犯罪量刑标准的目标,实现司法标准统一。  相似文献   

8.
张劼  傅川 《魅力中国》2014,(5):335-335
司法公信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是法治建设的重要条件。本文在分析了司法公信力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提升司法公信力的三个路径,即实施科学的管理机制、构建诉访分离工作机制和完善涉法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以期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减刑、假释制度的适用是否公平合理、运行是否高效顺畅,事关刑罚目的的实现与否、社会关系的和谐与否。在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征程中,"减刑为主、假释为辅"的运行模式不宜维续,行刑不公平的司法现象不容忽视,加快推进减刑、假释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应正视我国减刑、假释制度的运行困境,找准减刑、假释制度改革的路径方向,以期推动建立"假释为主、减刑为辅"的行刑格局,并切实提升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
<正>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在谈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时,又一次号召我们:"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司法队伍。"这是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一个战略性课题,也是我们在法院工作中真正树立司法权威、赢得更高社会公信力、实现公正与效率的世纪工作主题的一条必由之路。近几年来,高淳县法院不断增强改革创新意识,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主诉检察官制度的实施原则,即检察一体原则、逐步放权与监督制约相结合原则、责权利相统一原则;主诉检察官制度的实施措施,即严格选任、培养梯队,适度放权、理清关系,健全机制、合理监督。  相似文献   

12.
检察官客观公正的义务要求检察官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忠于案件的事实真相,以实现司法的公正。但应认识到检察人员只有树立司法公正的绝对理念,结合法律对违反客观公正义务法律后果的规定和相应的配套措施,才能保证检察官客观公正义务在我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张勇才 《发展》2011,(4):67-68
坚定不移地惩治司法腐败,强化法院的纪检监察工作,净化执法环境,既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司法公信力、捍卫司法权威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4.
芦斌 《新西部(上)》2014,(3):75-75,66
文章阐述了司法行政工作的社会性及其主要体现,分析了司法行政工作与社会管理创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提高司法行政工作能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措施.要充分认识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性;推进法律服务和行政管理的社会化;促进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化;运用科技手段促进司法行政工作的高效化.  相似文献   

15.
覃炳文 《黑河学刊》2013,(12):62-66
全国省级高院网站公开行政裁判文书的现状总体不能令人满意。公开行政裁判文书是增强司法权威、减少干扰司法、监督行政机关依法执政、提高裁判质量、方便公众监督和服务学术研究及法律实务的需要。我国应加快建立统一的裁判文书数据库,该数据库应易于检索、全面、及时、永久公开裁判文书。行政裁判文书的公开应该以上网公布为重点方式;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证据采信和法律适用论证过程应当公开;法官的不同意见应当公开。  相似文献   

16.
许谦  张杰 《黑河学刊》2008,(6):97-99
黑河市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机构发展很快,司法鉴定管理模式在我市呈现出积极探索、稳妥推进的新局面。但我市也存在着司法鉴定的运行机制较为混乱、司法鉴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司法鉴定人员的管理机制不够科学、合理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解决司法鉴定机构同部门设置和运行机制不规范的问题。就要加强司法行政部门管理职能和力度,提高执业机构和人员业务素质及司法鉴定公信力,加强司法鉴定机构和人员的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宪法规定了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同时承担多种职能,致使在刑事司法审判过程中,检察机关既担任运动员又担任裁判员的角色冲突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一系列问题.结合域外检察官制度以及中国现状,提出将我国检察机关的庭审监督职能从公诉职能中剥离出来,公诉职能和庭审监督职能分别由不同职能部门和检察官承担.  相似文献   

18.
机构改革、国企改革、司法改革是党的十五大确定的重大改革战略,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做出的重大抉择.司法制度的改革,目前在轰轰烈烈地进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出台了<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和<检察改革三年实施意见>,并先后进行了机构改革、厅局干部竞争上岗、公开招聘高级法官等重大改革.同时,还在全国范围进行了选任审判长与主诉检察官以及检务公开、审判回避等一系列改革.客观地说,司法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扭转了司法权威急剧下降的局面.但仍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对司法改革缺乏统一的领导和整体规划,两大司法系统各自为政,零敲碎打,司法改革难于象国企改革那样在短期内出现令人振奋的转机[1].在此,笔者仅对我国司法改革中的部分措施进行评价,并对我国的司法制度改革的前景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它的政府公信力是决定性的因素之一."钓鱼执法"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是对社会道德的公然打击,也是对建立整个社会法治的戕害.为此,我们有必要从"钓鱼执法"的特征着眼,剖析"钓鱼执法"事件发生的原因,并尝试着从立法、执法及司法角度提出相应对策,以规制"钓鱼执法"行为.  相似文献   

20.
全国检察机关起诉部门实行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是检察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通过实践表明,实行这一制度不但提高了办案效率,保证了办案质量,而且还提高了公诉人的证据意识、质量意识和责任感。但根据权力制衡原则,任何权力没有约束必然导致腐败,因此对获得了办理案件决定权和建议权的主诉检察官,在行使权力过程中,也应同样设置对这些权力正确行使相关的监督制约制度,以防止主诉检察官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权力的超越和滥用,否则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健康发展势必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主诉检察官的监督制约机制,是检察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