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晓莉 《魅力中国》2014,(4):133-133
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寓于各个民族文化之中,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民族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沉淀下来的极具特色的浓郁风格为舞蹈的发展提供了充实的内容、气氛以及广阔的传承和发展空间。欣赏一种舞蹈,了解一个民族。民俗文化与舞蹈艺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
尹成成 《魅力中国》2014,(15):61-62
情动于心,手舞足蹈。舞蹈文化是艺术之母,是最直接、最强烈地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艺术。藏民族作为一个能歌善舞的伟大民族,他们在近千年的历史文化进程中,结合自身的生产劳动、生活方式以及宗教信仰,创造了别具一格、独具风采的民族舞蹈文化。究其发展的文化背蒂,多与传统的生活方式、古老的祭祀、喜庆娱乐等息息相关,而藏族的舞蹈文化更是丰富多彩。本文拟从其舞蹈的起源、功能、审美情感三个方面,探讨文化人类学视城下的藏民族舞蹈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余洁芬 《发展》2011,(10):137-138
舞蹈作品主题掌握着舞蹈作品创作的关键,并影响和指导舞蹈作品创作的过程。舞蹈作品的主题反映着文化,而舞蹈创作者在文化的影响下也决定着舞蹈作品主题的选择。本文通过分析二者的关联,探析文化在舞蹈作品主题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契丹族舞蹈艺术以它特有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契丹民族辉煌文化的一方面。北方草原民族的生活为契丹民族舞蹈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源泉;契丹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过程曾经历过从民间到宫廷,又从宫廷到民间直至融合到各民族舞蹈艺术之中的过程。契丹民族的舞蹈在其发展及融合到各民族舞蹈艺术的过程中,以她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影响了各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并影响了各民族政治活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原生态创作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在原生态作品里能够找回挣脱城市喧嚣的宁静,另一方面也由于原生态创作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给予了人们视听上的双重享受.原生态创作最早出现在对张艺谋《印象·刘三姐》的评价上.那个时候,张艺谋以桂林的真山真水为舞台,让当地的农民尽情欢歌漫舞,模糊的原生态艺术表演就这样被人们所发现.杨丽萍和她的《云南印象》则把原生态表演发扬光大——云南的当地人以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舞蹈以原始性的风姿,挤进了电视和荧屏,和千家万户见面.从那时起,原生态才正式发了芽.而央视“春晚”阿宝的出现,算真正使“原生态”有了正式的名分,结出了褒贬不一的酸甜苦涩的果实.原来被一些所谓的专家所不齿的“下里巴人”散发出了强大的魅力,纯朴的吟诵以一种朴实艺术的新形态走向了舞台,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相似文献   

6.
民族舞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教育作用,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予以大力传承与发展。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白莹 《魅力中国》2014,(7):93-93
民族舞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结晶之一,弘扬其精华是我国文化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对民族舞蹈常识、舞蹈编导人员素质、优秀舞蹈人才培养等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丁玲 《中国集体经济》2007,(29):199-200
原生态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过程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存在于民间.由于原生态音乐这种特殊的传承方式,加之目前流行文化的冲击,包括原生态民歌在内的我国很多民族传统文化形式,都在或多或少的走向衰败甚至消逝的道路.值得庆幸的是,近两年来,相关专家,学者已经意识到了保护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形式的重要性,开始重视和思考它的现状及发展.  相似文献   

9.
袁媛 《魅力中国》2014,(9):88-88
舞蹈是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民族舞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传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杨佳蕾 《魅力中国》2013,(29):98-98
舞蹈美是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舞蹈家主观的审美感情与被表现形象的客观本质在舞蹈形象中的契合。如舞蹈《千手观音》中运动了美轮美奂,变幻莫测的舞蹈形态演绎了以善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让人们不但获得了观赏上的愉悦,还得到了精神上的陶冶与升华。本文试论舞蹈《千手观音》运用了丰富的舞蹈手段体现了真、善、美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表示创作者的审美感情和创作目的与欣赏者的审美要求可以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11.
桑田 《新西部(上)》2009,(5):143-143,140
本文通过对舞蹈综合元素的分析,认为舞蹈创作的正确途径是:首先选择正确的题材,积累专业素材,提高专业修养;其次,发挥编导的想象空间,舞蹈与音乐内涵一致;最终通过实践创作出优秀的舞蹈作品。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这三年大学期间对民族舞蹈的学习,对藏族舞蹈极有感触,感觉藏族舞蹈更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愿景和理想.藏族传统舞蹈是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对它的表演手法、创作方式以及审美观念和审美愿景进行研究,并分析它所特有的审美特征,总结出古老民族存在的共有的基本审美特征,从而促使藏族舞蹈在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的进行传承和发展创新,只有这样,未来发展中的藏族舞蹈才会更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才更具有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13.
王智慧 《魅力中国》2014,(19):153-153
一直以来舞蹈艺术作品的创作大多是在既定的逻辑思维框架下进行理性推到和编排产生的,很少掺杂过多的感性思维.但舞蹈作品创作作为一门艺术又无法忽视感性的分成。需要创作目的、创作原则以及创作方法共同参与,这就涉及对舞蹈作品创作过程中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二者关系问题的探讨。尤其是创作者在“感性与理性”思维观念上的把握,是协调舞蹈中理性与感性元素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4.
梁朝智 《魅力中国》2013,(16):127-127,129
舞蹈艺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技艺性很强的表演艺术。彝族舞蹈《阿妹戚托》是彝族的特有传统文化,具有表演者的群体性和年龄性、性别性等特点。通过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在学生中进行训练,不仅能启迪学生智慧、丰富其想象力,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训练优雅仪表体态,增强弦子们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纪性律,促进身心协调健康发展,还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5.
观赏完两部舞剧,我们不难看出爱尔兰的踢踏舞剧<大河之舞>和我国的原生态歌舞剧<云南印象>有许多相同和相异的地方,本文就两个舞剧的里出现的舞蹈的不同的身体动律问题做浅显的研究.通过研究两个民族的宗教及历史文化,和两个不同舞种的发展,以及外来因素对舞蹈动律本身的影响,分析为什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两部舞剧如此震撼人心和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6.
舞蹈的交流     
陈晶 《魅力中国》2013,(31):113-113
一个舞蹈作品创作出来,只有和观众进行交流,舞蹈创作才算最后完成。因为作品必须要被观众所接受,才能实现它的美学价值和社会功能。进行舞蹈交流,审美主体(观众)和审美客体(作品)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高校舞蹈教育中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策略进行分析,首先分析高校舞蹈教育中地方文化资源的应用现状,再分析地方文化资源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最后提出高校舞蹈教育中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策略。通过对高校舞蹈教育中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策略分析,对提高高校舞蹈教育工作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舞蹈动作是心灵深处之情感世界的形象表白。少年儿童成长发育日日更新的生理特征,以及其五色斑斓梦幻叠彩的心理状态,决定了他们对舞蹈独特的表现特征。儿童舞蹈从创作规律和创作技法上与成人舞蹈创作有相通之处,但它却更难于成人舞蹈的创作。  相似文献   

19.
杨爱胜 《魅力中国》2013,(19):134-134
我国舞蹈事业近些年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各大舞蹈赛事不断涌出。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舞蹈赛事以及这些赛事的意义、赛制等。这些赛事为我国舞蹈事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但也反应出我国舞蹈创作中存在的过于注重技巧、理论基础薄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几点有利于我国舞蹈创作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舞蹈动作是心灵深处之情感世界的形象表白.少年儿童成长发育日日更新的生理特征,以及其五色斑斓梦幻叠、彩的心理状态,决定了他们对舞蹈独特的表现特征.儿童舞蹈从创作规律和创作技法上与成人舞蹈创作有相通之处,但它却更难于成人舞蹈的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