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2006年我国实施股权激励机制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股权激励实施效果以及公司薪酬激励机制两个角度入手,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激励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与国内已有文献不同的结论:管理层股权激励水平与公司业绩的正相关关系在统计上是显著的,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在管理层股权激励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我国上市公司1993年引入了股权激励机制,但较规范的发展开始于2006年1月,中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在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的大背景下,安徽省上市公司首次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本文首先对研究背景进行阐述,并据以对安徽省上市公司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从激励对象、管理层持股比例两个方面对安徽省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本文针对安徽省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展开,一批含有管理层激励的方案见诸于上市公司的股改计划中.引起了市场的极大争议,对此,国资委颁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当前股权分置改革中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规定如下:“积极研究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具体措施,对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4.
运用粗糙集理论,从公司治理角度对20个林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中股权激励方式决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控制人性质,董事长和总经理职责关系,董事会独立性对股权激励方式选择均有影响。另外,近2/3的林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选择了限制性股票作为激励方式,这其中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机会主义行为。林业上市公司应通过规范薪酬委员会的运作、发挥独立董事作用和强化董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等措施来选择恰当的股权激励方式。  相似文献   

5.
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对完善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提高企业绩效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我国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2007-2013年度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与两类代理成本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股权制衡对代理成本和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第一类代理成本与股权制衡度呈“N”型的三次曲线关系,股权制衡度位于区间(0.70,1.92)时,第一类代理成本处于显著下降阶段;(2)第二类代理成本与股权制衡度显著负相关,股权制衡度的提高能够抑制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资产侵占行为;(3)企业绩效与股权制衡度之间呈倒“N”型的三次曲线关系,当股权制衡度处于区间(1.14,1.78)时,企业绩效处于上升阶段;(4)既能降低两类代理成本,又能提高企业绩效的股权制衡度的区间为(1.14,1.78),企业的目标股权制衡度应为接近1.78。  相似文献   

6.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我国证券市场步入后股改时代.股票市场全流通的实现,为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实施股权激励创造了必要条件.文章首先回顾了我国境内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历史沿革,并对股改前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情况进行概述,探讨后股改时代股权激励的主要特点,最后针对现阶段管理层股权激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孙作林 《特区经济》2006,(6):365-366
中小科技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资金问题一直是影响中小科技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在分析中小科技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为了解决资金问题的具体融资策略。  相似文献   

8.
管理层股权激励模式主要有股票期权激励和限制性股票激励两种,论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确实激励了业绩增长,其中限制性股票激励的激励效果尤其突出,而股票期权激励的激励效果就不是那么明显。  相似文献   

9.
随着上市公司薪酬制度改革,高级管理层的薪酬从单一的货币形式渐渐转变为多样化薪酬形式。此时,高管权力、股权激励强度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就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通过研究高管权力对股权激励强度以及经营绩效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代理机制,缓解高管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引导上市公司发挥公司治理机制在股权激励计划制定中的监督作用,限制高管人员滥用权力,以期能够为上市公司带来良好的经营管理氛围。  相似文献   

10.
董原 《北方经济》2012,(6):89-89
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在管理公司的时候,都倾向于用股权激励的方式来解决与管理层之间的关系,以推动公司的发展,不过股权激励也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受到变化,笔者通过对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中诱导的强度、分布结构变化的因素进行阐述,并通过相关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对此类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1.
吕鹏 《改革与战略》2010,26(4):52-54,129
文章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理论,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管理层内部薪酬差距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政府为了确保国企管理层社会性任务的顺利执行,压低了管理层的薪酬差距。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对公司的控制能力越强,则管理层的薪酬差距越小。文章还发现,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薪酬差距作为一种激励手段,与股权激励并没有表现出替代性。同时,经典的锦标赛激励模型给出的两个重要假说得到了验证,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规模确实与薪酬差距正相关,公司外部环境的风险同样与薪酬差距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股票期权激励制度作为一种国际公认的有效激励方式,已经在我国的部分企业中实施,并发挥了显著作用。尽管我国绝大多数的上市公司已经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但股权激励制度还不完善,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股权激励作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有益补充,应该从恰当设计股权激励数量、科学确定行权期与行权价格、合理设置股权激励行权要件以及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促进股权激励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高度集中以及国有股"一股独大"现象的普遍存在,都让原本单一的委托代理关系演变为两类委托代理关系,即股东与经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以及中小股东与其代理人之间的代理冲突。针对这一情况,就需要从公司治理尤其是大股东控股权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着重论述大股东控制权对股权激励效果的影响,从而为今后构建适宜的公司治理环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制造业企业的股权激励强度,激励模式和业绩评价标准的严格程度三个方面对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把2014~2016年A股市场的制造业上市公司当作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的股权激励强度与盈余管理正相关。不同激励方式对盈余管理有不同的影响,与股票期权模型相比,限制性股票模式下企业盈余管理水平更高。股权激励业绩衡量标准的严重程度与盈余管理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郭平田 《发展》2010,(3):83-84
股权激励是经过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多年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长期激励方式,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在管理层和骨干员工的薪酬计划中增加股权激励安排。本文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的过程中涉及到的个人所得税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密切联系,一般认为股权越集中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高。鉴于此,选取2008-2015年中国房地产业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利用门槛回归模型检验了股权集中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仅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处于13.77%~17.73%时,股权集中度的上升对盈余管理存在促进作用。同时,研究发现相比高持股比例激励大股东监管管理层从而减少盈余管理的发生,分散的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的抑制效应更好。  相似文献   

17.
股权激励是经营者通过获得公司股权,使其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风险共担,利润共享,从而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是企业发展的一项相对长期的核心制度安排。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有助于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完善公司治理,提升股票市场表现,近年来股权激励制度在上市公司推广迅速,但繁荣表象之下暗潮涌动,一些公司的股权激励已成为公司管理层谋取暴利的工具。文章针对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现状,详细分析在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性地提出了改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方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鹤 《中国集体经济》2012,(9X):100-101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手段很好地解决了股东与经理人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而限制性股票激励作为股权激励的一种表现形式,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外上市公司,国内上市公司也已经开始实施。文章以山河智能为例,对其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实施状况及股权激励计划终止实施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政府部门、企业及管理层等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提出应对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沪深交易所的农业上市公司为对象,发现农业上市公司近年来流通股比例快速上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总体下降,但股权集中度依然较高。农业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一股独大、股权激励不到位、受国有控股带来的行政化影响、董事会和监事会监控经理人意图不能很好实现等问题。为此我们需要协调好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充分利用股票激励、股票期权等方式推行股权激励,强化国有股本出资人角色,充分发挥聘任机制和薪酬机制对经理人员的激励约束作用,并从立法上改进监事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20.
薪酬激励制度作为企业最为关键的制度设计之一,在促进企业价值实现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都不同程度的引入了股权激励政策。对企业高级管理团队进行股权激励有很多的优势,但是许多企业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文章分析了我国企业管理层股权激励政策的实施效果,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文章的结论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制定股权激励计划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