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保证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同时,又要坚持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我国已将节能减排目标纳入"十二五"规划。到2020年要实现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此项承诺标志着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向低碳经济转型。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倡导和遵循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也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理念指导。  相似文献   

2.
重庆直辖市成立以来,为了改变以前以重工业和制造业为主的黑色发展模式,着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城市功能区划和注重城乡环境保护,是我国西部地区通过绿色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成功案例。文章总结了重庆市发展绿色经济几点经验,从城市功能区定位、考核指标的完善、环境市场化等方面积极带动绿色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绿色发展道路是在全球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以及中国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恶化的形势下提出来的,这与我国当前的发展国情是相适应的,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绿色发展道路与传统发展道路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更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走绿色发展道路不仅体现出党在关键历史阶段的决策智慧,同时也体现出党对现代经济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文章就对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绿色发展道路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于杨 《中国城市经济》2010,(6X):197-198
对于环境的关注,是出于对高强度经济活动和高人口密度所引发问题的深切关注。环境问题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传统社会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症结。为解决这一矛盾,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模式战略。本文通过对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探讨了环境问题的经济根源以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发展经济的同时进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自然的和谐统一,我国提出了绿色经济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不仅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走向指明了道路,同时也为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走向指明了道路。低碳经济作为绿色发展战略实现过程中的重要举措,对于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良好具有重要作用。从本质上讲,低碳经济是一种成本最低的经济行为,同时也是改善环境与自然最有效的经济行为。为了尽早的实现我国提出的绿色经济发展战略,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从根本上革除传统的、落后的经济行为,树立先进的、绿色的经济行为与理念。文章侧重研究绿色经济视域下的低碳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已经被看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低碳经济并不是否定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而是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即在能源短缺和全球变暖双重约束下实现经济健康的发展,实现代价最小的经济增长。本文从财税政策调整和配套机制建设支持低碳经济发展入手,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文章对低碳经济的内涵与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并从理论基础上分析财税政策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对国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经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和配套机制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发展的环境和资源制约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学术界和政府越来越注重低碳经济理论及其应用的发展。文章分别从低碳经济的内涵外延、应用模式以及政府干预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理论发展进行归纳和总结。文章发现,现存成果注重单一因素的研究,对影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相关因素的分析缺乏综合性,且一直存在发展战略与实际情况有偏差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未来研究可能的热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经济结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那的影响,尝试性探索了调整民族地区经济结构,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气温不断升高的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使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因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面临着巨大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压力。同时,发展低碳经济也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强环境保护,为人们提供一个易于居住的环境。但是,中国受自身国情的影响,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本文主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以及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们对环境保护也越来越关注。低碳经济综合考量了经济与环境的发展关系,是一种高质量经济发展模式。绿色税收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于技术创新视角,分析了绿色税收对低碳经济的作用机制,通过技术创新调节绿色税收对低碳经济作用机制。根据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现状,提出完善我国绿色税收体系建议,分别为优化绿色税收体系、绿色税收对企业转型的引导与推进、扩大绿色税收的宣传引导效应等,以期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现代日本经济与环境保护之耦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日本经济与环境保护体现出经济运行与环保意识互动、经济结构调整与环保并行、经济发展水平与环保水平共促、经济政策与环保政策高度亲合的特点。这些均固脆弱的自然环境、共同追求之破灭、虚化的私有产权、对经济增长的反思及强大的政治压力所使然。日本的做法可为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破坏问题愈演愈烈,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互制约的,在做好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搞好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结合我国基本国情,简要的探讨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及二者和谐共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全球气候持续恶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低碳经济作为低能耗、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有效平衡了各国的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这一矛盾统一体。文章针对我国当前产业结构现状,提出了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完善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以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蒲佐毅  魏燕 《特区经济》2011,(3):199-201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本文在了解新疆经济结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就业和城乡结构、区域结构方向重点分析了新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经济结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30年来,珠海努力探索走一条体现科学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路径不一样的发展道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谋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注重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立足资源禀赋,有选择地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注重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在珠海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应当继续坚持以人为本,调整经济结构,加强社会建设,深化区域合作,实现建设宜居宜业生态文明城市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6.
调整收入分配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迅速增长,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结构问题不断积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是对传统发展方式的冲击。国际金融危机以后,随着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急剧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显得尤为迫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于调整经济结构,调整结构的首要任务是调整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不断优化了我国经济结构,随着电子商务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有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文章主要讲述了电子商务的评价和发展分析,电子商务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分析以及电子商务对我国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我国面临严重的资源与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是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生态税收的支持。文章阐明了生态税收和低碳经济的相互关系,分析了现行税制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的不足及问题,提出改革和完善现行税制,开征独立的环境保护税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生态税制构建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态势总体向好,但稳增长、转方式、控通胀、保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在这个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各地市纷纷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主攻方向,更加注重发展质量,更加注重保障民生,更加注重统筹协调的战略思路。这其中,城市的“发展”、“转型”成为重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20.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受国际经济发展影响,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结构加快调整,产业转型孕育突破,各国都在精心谋划、探索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要继续保持30多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就要对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做出调整,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已是”十二五”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经济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重点,要调整优化需求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区域与城乡结构,以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