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家宝总理曾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世界上的人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中许多重要的原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3.
李光斗 《经济》2012,(4):158
“穷人经济学”这个概念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提出的.他曾说:“世界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 美国密执根大学的C.K.帕赫拉德先生在他的著作《金字塔底层的财富》中说过: “全球有50亿穷人,他们总共拥有14万亿的购买力,这比日本、德国、英国、意大利和法国购买力的总和还要高.”而随着全球人口的爆炸性增长,如今的地球已经承载了70亿人,穷人的数量更是激增.  相似文献   

4.
经济学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穷人?我们拿什么来完成温家宝总理最近给经济学界关于多研究“穷人的经济学”的嘱托?自温总理提出这一任务后,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然而,迄今并未见到有人深入思考,认真回答经济学用什么样的理论来帮助穷人,用什么样的方法引导穷人走出困境,奔向小康,步人富裕的金光大道。  相似文献   

5.
浦一舟 《新经济》2005,(5):80-83
在回答外界关心的政府怎样解决中国“三农”问题时,总理温家宝引用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关于穷人经济学的一段话: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如果你懂得了农业,那你就真正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温家宝此言一出,舆论反响巨大。  相似文献   

6.
用经济的眼光分析看待政治道德问题,因为观点独到,往往能用新的角度发现问题,得出常人得不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沈刚 《经济月刊》2012,(6):28-32
2011年4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中南海同国务院参事、文史馆员座谈时指出: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  相似文献   

8.
李妍  袁士虎 《经济师》2007,(3):105-107
“三农”问题是一个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也成为理论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从法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利用交易成本和效率的概念来对“三农”问题演进中的一些重要制度安排进行考察,从中验证出交易成本对于制度效率和制度选择的影响,进而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出制度安排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和其他学科一样,经济学的原理是以简单的结构表达出来的。初学者和非经济学专业人士能够通过阅读或稍加解释即可理解。一般地说,越是结构简单的原理,其解释力就越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N.曼昆的教科书《经济学原理》的第一章,就是“经济学十大原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漫步街头,随处可见这两个极其相似的字,甚至还可能同时出现在一家店面的墙里或墙外。虽然只是一墙之隔、一点之差,但这却是当前中国经济现象最真实和最精华的写照,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经济学原理,甚至可以说是经济学原理的中国版本。  相似文献   

11.
“安倍经济学”与“李克强经济学”孰优孰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外界看来,安倍经济学喜迎东风,李究竟哪一种发展模式能够真正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神话?然而,哪一种发展模式更加适应本国国情,真正能实现国富民强?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家》2004,(6):F002-F002
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18次会议于2004年10月下旬在四川大学召开,会议就以下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经济学与诗     
我喜欢经济学,但不喜欢没有活气和血色的经济学。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是,理论家们为什么非要把文章写得那么枯燥?经济学教授们为什么非要把课讲得让人想睡觉?换一种表述方法如何?如果写文章实在不敢丢掉所谓“范式”,那起码在课堂上,在教师的语言里,掺些“沙子”总是可以的吧?  相似文献   

14.
新比较经济学研究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的比较经济研究大多是对两个以上的经济体制从结构和效果上作静态地比较分析,基本上没有对新旧经济体制的变化和更替过程进行比较研究。当然,有些教材和著作也设有专章对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前景,以及“趋同假设”进行讨论。但这里讨论的真实内容通常是两大“主义”未来发展变化的一般条件(如政策、意识形态和自然环境等)以及会否“趋同”等等,根本不涉及对现实经济体制变革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崛起和经济学家队伍及其结构的变化 ,一些人提出了“经济学本土化”或“创建中国经济学”的问题。我的理解 ,这一提法必须以促进经济科学的发展和解释、解决中国经济现实问题为出发点 ,要创建的是扎根于中国文化土壤、对解释和解决重大经济现实问题有用、而又具有普遍的科学意义的经济学体系 ,而不应该是为了求得中国经济学家的某种心理平衡 ,也不应该把获得国外的一些经济学奖看得太重 ,视之为衡量是否创建了中国经济学的唯一或重要标准。当然 ,更不能理解为创建一个封闭的、只有中国人才能接受的经济学。我们思…  相似文献   

16.
这些年,“人文关怀”是一件笼罩着神圣光环的外衣,带有“人文关怀”色彩的叙事,很有渲染力。一些完全没有道理的叙事,只是因为听起来非常悲天悯人,竞也能够赢得满堂喝彩,有时甚至很有市场。这样的例子,真是俯拾皆是。  相似文献   

17.
“合成”与“分解”之误,就是指“合成谬误”与“分解谬误”。前者是在经济学课堂教学中讲到经济学方法时经常提到的一个命题,它出自美国当代著名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畅销教科书《经济学》(第十四版)。而后者则是本文提出来的对应于“合成谬误”的另一种不同谬误,即“分解谬误”。  相似文献   

18.
凌学文 《经济论坛》2007,(13):13-15
一、引文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央就曾提出要十分注意加快小城镇建设,温家宝总理今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小城镇建设,逐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因此,小城镇建设问题成为目前我国发展战略当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叶檀 《新经济》2010,(4):20-20
股市在加息与升值的传闻中如惊弓之鸟。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表示人民币汇率并未被低估,回绝了外界对人民币升值的要求。一时间,外汇市场做出激烈反应:投机炒家纷纷止蚀。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假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鞠耀绩 《技术经济》2003,22(6):13-14
<正> 一、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1、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由来已久,其目的在于协调不同时空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的有效转化和供需均衡,以满足当代人和未来人生存、健康发展的需要。围绕这一思想产生了许多经济学理论,古希腊时代柏拉图“理想国”的设想,马尔萨斯“两个公理”和“两个级数”伦理的提出,马克思、恩格斯“两大生产相互适应发展”理论的奠基等,而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公理和震撼世界的里程碑性研究被公认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