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久明 《经济师》2014,(12):82-84
可雇佣性是个体获得岗位、维持和重新就业、且在工作岗位上能取得优异绩效的各种素质。但是这些具体的素质是什么,各国的理解都不一样。文章通过对英国、美国、加拿大、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可雇佣性技能测量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沟通能力、学习能力、高层次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积极性能确保个体获得就业、维持和重新就业、并取得优异的工作绩效,这些技能也是非常核心的可雇佣性技能。  相似文献   

2.
国外企业雇员可雇佣性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洁 《当代财经》2006,(5):71-75
西方学者对企业雇员的可雇佣性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它盛行于90年代,至今还是热点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经济、政府政策、企业/雇主、劳动力市场和工作内容等的巨变,国外企业在雇员可雇佣性研究又有了新进展。本研究分析了各种可雇佣性概念研究视角,同时,探索了国外企业雇员可雇佣性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采集相关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雇佣保障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发现,雇佣保障对员工工作满意度有正向预测作用,员工的可雇佣性在雇佣保障与工作满意度之间起调节作用,即对于可雇佣性弱的员工而言,雇佣保障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基于教学过程的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可雇佣性技能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地方性高校人才培养中必须重视课堂教学中可雇佣性技能开发,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创新可雇用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课堂教学,强调校内的课程实验、案例课堂教学、课程作业、毕业论文与设计、社团活动、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等内容,管理好校外的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将可雇佣性技能有效融入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之中,以求提高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  相似文献   

5.
林慧丽 《经济师》2007,(8):124-125
经验门坎已经成为普通高校经济学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障碍,其实质是用人单位对学生可雇佣能力的质疑。文章阐述了经济学本科专业毕业生可雇佣能力形成和实践教学的相互关系,并结合杭州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实际,对实践教学的设计和管理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结果表明,实践教学的有效执行,不但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得到较好的结合,而且能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可雇佣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知识经济时代,很多企业将胜任力模型引入到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可雇佣性概念是对胜任力模型的继承和发展,企业通过胜任力培训提升员工最初就业、维持就业或再次就业的能力,掌握就业技巧以适应宏观环境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从而提升员工的可雇佣性.员工可以通过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的提升、可雇佣渠道拓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来提高可雇佣性.  相似文献   

7.
职业选择理论:基于可雇佣性视角的新解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职业选择是个人就业的起点,影响就业者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前景,职业选择理论包括作为匹配过程的理论,作为开发过程的理论,作为决策任务的理论,作为社会和文化影响职能的理论,女性职业选择理论。文章从就业新概念——可雇佣性视角对职业选择理论进行重新认识,认为可雇佣性是职业选择的核心概念,职业选择理论讨论的焦点问题是可雇佣性开发、展示、匹配与认可,职业选择过程是可雇佣性获取、展示与认可的过程,同时,可雇佣性为职业选择理论研究提出新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国内多家单位内部员工的问卷调查,探讨了能力匹配、可雇佣性、工作满意度以及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员工对工作场合的内在满意度显著降低了辞职想法,而人际满意度显著减少了离职计划。员工感知到的可雇佣性显著增强了辞职想法和离职计划。能力匹配显著提升了内在满意度、人际满意度和感知到的可雇佣性,并显著降低了辞职想法和离职计划。内在满意度部分中介了能力匹配和辞职想法之间的关系,而人际满意度部分中介了能力匹配和离职计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然而,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呈逐年增加态势,就业形势严峻。将可雇佣性引入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在分析可雇佣性USEM模型和KSAIB技能指标的基础上,以西部某理工大学为例开展实证研究,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学校、个人、政府和用人单位4个方面提出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可雇佣性开发策略。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国家倡导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查阅、 访谈结合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该专业学生的可雇佣性技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详细探讨了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可雇佣性技能提升建议,以期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田双喜  艾楚君  田艳媚 《经济师》2013,(10):148-149
文章以地方院校本科毕业生为样本,采用德尔菲咨询法和聚类分析技术,编制了毕业生可雇佣能力问卷,对已签订就业协议的800名本校毕业生进行了施测,构建了可雇佣性结构模型。对可雇佣性技能的构成要素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分析,结果表明高校毕业生可雇佣能力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结构,主要包括15个基本因素,分别归属于6个二阶维度,量表的信度、效度指标均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  相似文献   

12.
将可雇佣性与心理契约相结合的研究范式,可以有效地识别出心理契约的内在结构差异性。使用209份有效问卷的实证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和性别员工的可雇佣型心理契约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不同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员工的可雇佣型心理契约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研究结论说明了可雇佣型心理契约的特殊性,它有别于心理契约研究的传统结论。同时,该研究结论的实践意义在于,管理者应该根据员工的个体差异,对可雇佣型心理契约进行个性化和差异化管理。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的金融危机背景下,组织不再承诺提供稳定和安全的就业,雇主和雇员的心理契约正在发生变化。在新的雇佣关系中,工作保障并不是建立在企业内部,而是建立在员工的可雇佣性上。为应对雇佣的不安全性,员工个人需要主动维持和开发自身的可雇佣性;组织应不断向员工提供现代化的技能培训机会以提高员工在公司外求职的能力;政府和社会应对雇佣双方权势不对等的现状予以关注,为求职者创建"体面"工作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4.
雇佣关系是企业所有者和劳动者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合约模式,与社会制度没有必然联系。面对组织变革,传统的长期雇佣在降低成本、技术进步、战略调整等因素作用下逐步解体。对传统雇佣关系的否定并意味着对长期雇佣的否定,构建好新型雇佣关系对企业和员工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6,(12)
文章结合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特点和课程设置,构建了一套合理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可雇佣能力进行评价,可以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综合素质提升、未来职业选聘、培训和核心竞争力提升方面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如何适应经济转型中社会发展,如何在经济转型中社会人才需求不断发生变化中不断完善,是高校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为例,探讨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实现的条件,为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高科技企业的雇佣关系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中影响重大的问题。而中国高科技企业的雇佣关系呈现出迥异于传统产业的特征,它具有外部市场主导、个体性、外部化和灵活化以及超组织性等特征。而这些变革特征导致的核心问题是员工组织承诺下降、核心员工挽留难度加大和核心技术培养和积累困难增加,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于企业调整雇佣关系管理策略,建立以可雇佣性为核心的心理契约和员工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8.
19.
柔性化雇佣关系是缓解人才供求矛盾的方法,其最大的特点是人才流动.本文通过分析柔性化雇佣关系下人才流动的优势和不足,提出几点研究对策,以便柔性化的人才流动发挥它的更大效用  相似文献   

20.
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争议由于具有很强的公共政策性而在传统上一直被排除在可仲裁范围之外,因为一旦涉及公共政策,争议便不可仲裁.但事实上,此类争议中含有部分涉及公共政策的可仲裁的争议.从实然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法律及国内外实践中对这类争议的可仲裁性的规定和态度,可知这类争议的可仲裁性依然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