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三要”与“三不”时下,个别地方于群关系仍不融洽。当谈及根源时,很多人便脱口而出"干部向群众要钱,(收提留钱)要粮(收征购粮)要命(抓计划生育),干群关系怎么能好。乍一听,似有道理,细分析,其实不然,笔者认为,广大农民是愿意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问题的...  相似文献   

2.
眼下,又到收乡统筹、村提留的时候了,每当这时,我们的一些乡、村干部不是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工作方法,而是习惯于利用高音喇叭“高空”作业和宣传车“流动”作业。据某村村民讲,一位村干部曾在大喇叭上大呼小叫:“不管你情况怎样特殊,怎么困难,限你几天内必须交上,否则,于部就要砸你的门,撬你的锁,拉你的东西。总之一句话,就要上门‘突击’你,到时候别说咱干部对你不客气”——听起来简直令人不寒而栗。“突击”固有实效,干部费了很大的劲,总算把款收得差不多了,但却损害了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寒了群众的心…  相似文献   

3.
层层剥皮抓出蛀虫最近,我们对刘家庄近年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在清理各摊承包金交纳情况时,发现该村苹果园比合同少交承包金31000元。我们立即找承包人于某查询,于说:“承包金交清啦。”并拿出交款收据,但其中一张收据是村干部刘某收款31000元的便条。...  相似文献   

4.
还是“引导”好笔者调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发现了两种典型。甲乡一见到市场上生姜走俏,就作出调整2000亩耕地兴建生姜基地的"宏伟"规划,并把任务层层分解、硬塞给农民,后来由于受干旱、技术等因素影响,有的甚至连种也收不回,群众怨声载道。乙乡乡领导在考...  相似文献   

5.
常听一些村组干部这样抱怨:“我们操心费力地为群众办事,群众有时却不理解我们的苦衷。”我不禁要反问一句:“作为一名村组干部,你是否理解了群众?”我看有些村组干部得不到群众的理解,重要的一条是,他们根本不理解群众。比如有个村在征收提留款时,要求群众在5天内交齐  相似文献   

6.
时下,有一些机关干部在转变作风、深入农户的过程中,既不带上笔和本子记下民情,也不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群众戏称这些干部为“三不动”,即不动腿,不动嘴,不动手,真可谓两手空空,一身轻松。对此,群众很反感,称这样的干部为“甩手官”。干好农村工作需“三勤”,就是勤动手,勤动嘴,勤动腿。勤动手。干部下村入户的目的是为了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疾苦,帮助群众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而不是下村旅游观光,呼吸新鲜空气。因此,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听到这样那样的反映。面对这些问题和反…  相似文献   

7.
信息集锦     
《企业世界》2008,(4):47-48
我国服务贸易开放度接近发达国家;安徽干部送收礼金和参与赌博一律免职;云南严禁超职数配备领导人员;财政部、国税总局公示耕地占用税标准;福建住户保障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重庆集中使用资金为少数民族办实事;广州每年投10亿元支持创新  相似文献   

8.
近闻,江西省丰城市铁路镇全面实施村民事务代办制度,村民的民事“全托”村干部跑腿,32名专职“跑腿干部”一年帮群众办事1860件。笔者不由得为“跑腿干部”叫好!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光泽县寨里镇的山头村,是南平市“小康建设先进村”,党支部是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今年,又被列为全省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示范点。谈起这些成绩,村干部的体会是:村级工作事事与群众相关,要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参与,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开群众会。群众会开好了,事就好办了。那么,在乡以上干部嫌会多,给群众开会的干部叫“开会难”,农村群众喊“会荒”的呼声中,山头村的群众会是怎么开起来的呢?想解决“会荒”,就要开群众爱听的会山头村地处闽赣边界山区,全村33.4平方公里,山林面积2.6万亩,其中毛竹面积8000亩,有…  相似文献   

10.
说好话不如做好事部分地方干群关系紧张,群众意见纷纷,干部是满肚子委屈。群众有群众的理,干部有干部的词,各执己见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针锋相对的局面。有句谚语这样说:“对群众说一百句好话,不如为群众办一件好事。”可有些基层干部恰恰忽视了这一点,整天在广播里、...  相似文献   

11.
民政干部应成为党士群关系的“粘合剂”最近,笔者在基层与群众座谈中发现,部分农民朋友心存怨言。一是抱怨收费的部门多。一位老农说,在他的印象中除了民政未向农民收费外,几乎所有部门都有向农民收费的理由,有些甚至变着法收。二是抱怨基层干部上门收款多。一位农家...  相似文献   

12.
张太印 《乡镇论坛》2011,(34):17-17
“干部中不中,群众说了算;工作好孬,群众评议。”山东省成武县工业园区11个村的村干部、人大代表向工业园区群众公开述职,群众拍手称赞。  相似文献   

13.
下乡也要“打假”当前,许多干部深入基层乡村,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受到广大农村群众的一致好评。但是,也有些机关干部下乡只到乡(镇)政府,而没有真正深入到群众中去,聆听群众的呼声与建议;有的下去“一阵风”,不到现场去考察,不到群众中去座谈,只是“隔着车窗...  相似文献   

14.
李德新 《乡镇论坛》2014,(25):28-28
对于村“两委”干部来说,跑上跑下需要好体力,落实政策需要新知识,带领致富需要真本领,服务群众需要脑子活,一句话,村“两委”应该是青壮年干部挑起大梁、担当“主角”。但是,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欠发达地区,一方面由于大量农民外出打工,很难找到合适青壮年进班子;一方面不时出现青壮年干部中途“撂挑子”出去打工挣钱,导致村“两委”青黄不接,大量“花甲干部”难以如期“卸任”、安享晚年。  相似文献   

15.
吴玲 《乡镇论坛》2011,(13):25-26
最近,在与一位老干部闲谈中,听他发出这样的感叹:“过去干部下基层静悄悄,打起背包就出发,动静不大影响大。如今干部下基层,官不大架子大,动静大。过去干部给群众留下念想,如今干部下基层给群众留下不好的印象。”细细品味,这些话既朴实又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6.
“干部动动嘴,群众跑断腿”的情形,如今在江苏省姜堰市张甸镇三陈村完全颠倒了过来,农民家中有事,只要“动动嘴”,村干部就会为他们跑腿。今年以来,该村干部为群众全程代理各类事项120多件,办结100多件,20多件正在办理之中,代办事项回访满意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7.
近日,笔者到基层采访,发现一个村镇设立“干部去向说明栏”,上面详细写着相关部门干部当天的去向以及联系方式。只要看看公示栏,镇干部去了哪里、去多长时间一目了然,这个小小的公示栏被农民群众称为“民心栏”。  相似文献   

18.
干部就是要“干事”,就是要以身作则带头干,就是要带领群众干成事。不想干事或不会干事不能干事的,就不叫干部或不能当干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殷殷爱民情     
方才 《审计观察》2003,(7):37-37
“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心里要时刻装着人民,想着群众。”我已成为湖南省澧县审计局的一条“局训”。该局组建近20年来,始终把心贴近群众,这在当地被传为美谈。  相似文献   

20.
干部为群众办事,要多看群众的“脸色”,因为群众脸色实际上是反映干部工作好坏的一面镜子,也是正确评判干部政绩的“显示器”。群众的“脸色”好看时,说明你的决策和言行是正确的,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就高,工作劲头就大;相反,当群众的“脸色”不好看,说明你在某些方面肯定有失误,或者是决策不当,或者是处理问题有偏颇,或者是忽视了群众利益。干部决策水平的高低、自身行为的公正与否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与群众关系的亲疏等,都必将在群众的“脸色”上得到充分显示。看群众“脸色”行事,是一种务实的作风,是秉公办事的前提,更是凝聚人心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