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虚假新闻与有偿新闻、侵权新闻、低俗新闻并称为“四害”饱受人们的反感与遣责,其中,虚假新闻弊端无数,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都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是综合性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新闻从业人员丧失新闻职业道德,违反职业操守。该文从虚假新闻现象背后的原因入手分析,阐述了由于新闻职业道德滑坡导致的种种社会危害,并提出了重建新闻职业道德、杜绝虚假新闻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日,新闻出版总署印发《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要求新闻机构建立健全内部防范虚假新闻的管理制度、纠错和更正制度,完善虚假失实报道的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3.
臧毅 《商》2014,(15):115-115
近年来,新闻媒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虚假新闻也是层出不穷,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本文以分析虚假新闻法律责任确立的法理依据为基础,对制造和传播虚假新闻的法律责任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进而可对此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大众传媒在在新闻传播中出现的虚假新闻、不实新闻的现象,不但干扰了受众的视听,辜负了受众的信任,也容易发生对社会或新闻当事人的法律侵权问题,这就使新闻机构和新闻制造者不可避免地应当担负相应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等。在虚假新闻事件中,由于某些原因的影响,使得新闻机构或新闻制造者所担负的法律责任,具有免除责任的情形。  相似文献   

5.
《中国报业》2009,(5):14-15
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报刊不断出现严重失实报道,个别采编人员炮制虚假新闻,一些报刊转载未经核实的报道,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为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保护新闻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新闻出版总署于3月26日印发了《关于采取切实措施制止虚假报道的通知》。  相似文献   

6.
随着移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兴起,网络上各种谣言、虚假信息泛滥成灾,一些虚假信息借助微博粉丝的转发,得到充分发酵,极容易渗透进传统媒体,成了正式见报的虚假报道、虚假新闻。在新形势下,如何当好新闻"把关人",防范虚假报道,成为传统媒体采编人员面对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7.
朱智勇 《商》2014,(49):167-167
论文强调新媒体环境特点的前提下,分析了新媒体虚假新闻乱象频现的主要原因。继而,针对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媒体单位要健全内部管理体系,规范新闻采编流程,建立媒体主编责任制及新闻自律机制。其次,要加强外部监督,不仅要监督新闻工作个人,规范采编人员的行为规范,也要监督媒体单位,一旦出现虚假新闻要追责到底。最后,强调要提高新闻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新闻暗访、采访、挖掘、整合信息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要提高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走转改正在继续。这是继去年杜绝虚假报道专项活动之后,新闻界又一大型专题活动。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是新闻媒体的立身之本,其成为一场从上到下、遍及全国的浩大教育活动的主题,本身就值得每个从业者深思。新闻能脱离民众吗?能摒弃  相似文献   

9.
虚假新闻在网络中呈现泛滥之势,不仅影响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而且对网络新闻传播活动的管理秩序也造成了破坏,社会危害性极大,必须进行刑事规制。但是我国现有的刑事立法不能有效的对此类行为进行管理,因此,必须重新构建罪行评价体系,从而有效的防治虚假新闻在网络中的肆意传播。  相似文献   

10.
李梅 《中国报业》2015,(2):71-72
传播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大众传播活动中,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心理行为特点和规律。在新闻传播中,接受者的心理行为特点和规律主要受到客观事实的影响,但是他们并不是被动接受这些传播的。主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起着主导的地位和作用,在认识主体的作用下,新闻传播者选择传播什么样的信息,接受者接受什么样的信息。研究虚假新闻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心理行为特点和规律,对建立正确的心理行为和对虚假新闻的防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晓亮 《中国报业》2011,(11):67-67
“走转改”正在继续。这是继去年“杜绝虚假报道”专项活动之后,新闻界又一大型专题活动。“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是新闻媒体的立身之本,其成为一场从上到下、遍及全国的浩大教育活动的主题,本身就值得每个从业者深思。新闻能脱离民众吗?能摒弃人本关怀和民生视角吗?可以沦为上对下的空洞说教吗?想来职业新闻人都不会给出肯定回答。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虚假新闻在网络中逐渐呈现泛滥之势,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危害。但是,我国现行刑法并没有专门的法条对其进行规制,从而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不少的冲突和矛盾。因此,我们必须尽快进行立法改革,将网络传播虚假新闻行为纳入我国刑事立法的规制之中。  相似文献   

13.
刘畅 《中国报业》2013,(12):69-69
如果不是陈永洲的自述,断难相信居然有这样没节操的记者.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不搞有偿新闻、新闻敲诈、虚假报道,是记者的从业底线,如果突破底线、放弃良知,  相似文献   

14.
增强科技宣传服务能力,创新科技传播服务观念。文章从新闻信息管理机制的建立,科技新闻策划创新,科技报道中导语、导读的提炼,防止虚假新闻的产生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刘滢 《中国报业》2013,(5):76-76
社交媒体在为新闻传播带来极大便利和丰富性的同时,再次敲响了网络信息安全的警钟。一些虚假新闻和信息披着权威新闻媒体的“外衣”,迅速在社交网络广泛传播,造成了恶劣影响和现实后果。  相似文献   

16.
马丹 《商》2014,(44):202-202
本土化的地方性商业网络媒体,在内容方面倾向于生活服务和轻松娱乐,与官方主流媒体区别较为明显,有利于媒体自身于打遗特色品牌栏目。地方性商业媒体过于注重媒体的趣味性,煽情、媚俗的软新闻,缺乏真实性的虚假新闻等时有发生,新闻专业主艾理念有待强化。  相似文献   

17.
政策信息     
《中国报业》2009,(1):2-2
柳斌杰:确保新闻出版业较快发展;新闻出版行业高新技术企业将享受国家优惠政策;2009年将严厉查处食品、医药等四类虚假违法广告。  相似文献   

18.
龚超 《中国报业》2023,(19):100-101
媒介融合背景下,主流媒体要面对信息传播的竞争,以及新媒体平台对传统媒体市场份额的挤压。在舆论引导中,要面临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舆论生态复杂化和虚假信息与网络暴力等问题。对此,主流媒体要不断创新新闻传播方式,利用数据新闻、可视化技术等手段,提高新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张东旭 《中国报业》2012,(8):190-191
新闻信息要通过网络传播,就必须借助互联网,而网络又是一个虚拟空间,相比于传统媒体更加无法保证所传播的信息的真实性。如何铲除虚假报道,让互联网的虚拟形式快速、真实地传播新闻信息,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信息的传播在人们生活工作中越来越占有很直接的影响作用,传媒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部分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介道德缺失,搞有偿新闻、虚假报道、新闻腐败等败坏新闻道德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地损害了新闻宣传的公正性和公信力,败坏了新闻工作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