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保产业的又一新兴领域──环保设施运营业即将在中国各地兴起。这是国家环保总局日前正式提出的。近年来,中国在污染防治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相继建成了一大批污染治理设施,各种污染治理设施的存量资产已达到相当规模。但由于环境治理技术相对落后,监督管理力量薄弱、设施运行资金短缺以及环保设施运行管理粗放等问题,中国大量污染治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转,难以发挥应有的投资效益和环境效益。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国家环保总局借鉴海外先进的运行管理经验,结合中国现有部分环保企业运行环保设施的实际情况,提出…  相似文献   

2.
人有人品,官有官品,物有物品,经济也应有品位。当前我国一些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先污染后治理”、“只污染不治理”的现象十分严重。有些企业没有环保设施和措施,生产“三废”直接排放于环境,这种在污染的环境中生产出来的产品,其品质品位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3.
金三林 《浙江经济》2007,(12):44-45
即使对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征收环境税也不过是近20年才有的事。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目前还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环境税。开征环境税重要的是推动环保政策由“谁污染、谁治理”向彻底消除污染源的“先治理、少排污”转型[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煤炭企业环保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治理矿区环境污染这一重大难题,平煤股份十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环保政策,紧紧围绕“十一五”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开展对尾矿水、高噪音、锅炉除尘等多项高耗能设备及处理设施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了环境治理技术水平,通过运行污染源达到有效治理,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前浙江面临较为严峻的地表水污染、海洋污染、土壤污染和废气污染,为加大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不少县市把“谁污染、谁治理”作为重要指导原则。相对“有污染、无治理”、“一家污染、大家清理”,“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具有较大进步意义。但该原则存在理念上的缺陷和操作上的困难,不利于环境污染治理的有效开展、长效坚持和环境质量的根本改观。  相似文献   

6.
煤炭行业环境保护一级企业抚顺老虎台煤矿十分重视环保工作。该矿把环保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议程,认真贯彻环保法规,全面落实环保政策,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环保设施,有计划地治理污染源,坚持做到了“三同时”和“四同时”,有效地防止了新的污染的产生。在治理污染的同时,还大搞“三废”综合利用,绿化环境,美化矿山,提高环保质量,从而促进了生产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取得了可喜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自1988年以来,该矿连续被东煤公司、省、市、局等单位评为环境保护、绿化先进单位,被授与环境优美、花园式庭院等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一些“城市病”相继出现,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污染严重,就业压力增加等;由于机动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城市大气环境污染已由煤烟型转为煤烟型和氮氧化物混合型。为此,应明确城市环保设施运营管理企业的法律地位,安排环保设施运营管理资金,促进城市环境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发展与环境的协调。  相似文献   

8.
该文探讨了政府、企业和环保NGO在淮河污染治理中的结构与作用力.分析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企业环保NGO之间多重博弈关系,发现污染治理陷入了“囚徒困境”,并基于“永续发展”的环境理念,构建了三大行为主体环境污染治理的关系模型,以走出“囚徒困境”。  相似文献   

9.
<正>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为此,在建设项目开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在追求建设项目经济效益提升的同时,更要加大环保投入,承担好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稳定发展奠定强有力基础。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企业需要在建设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承担起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责任,在维护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环境,推动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由于环境保护在更多的方面反映为社会公共需求,环保产业的发展历来存在着“休谟悲剧”的困扰——市场需求不足。传统的环保产业发展模式不仅导致财政负担沉重、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而且严重阻碍了环保质量改善的进程和环保产业的发展。历史经验说明,一旦制度安排产生出非市场化的需求,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污染治理成本过高,影响经济发展速度;或者污染治理成本过低,导致环保产业难以生存和发展。从根本上来讲,要促成环保产业的良性发展,就必须为环保产业创造出有效需求,而创造环保需求的制度安排的关键在于真正让市场机制起作用,使污染者明确有支付“污染治理成本”的义务,同时明确拥有“选择提供环保服务的环保企业”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公众和政府的监督下,实现环保服务成本的最低化。  相似文献   

11.
波罗地海与我国渤海同属内海,具有相似的工业化发展历程.都面临着协调多方共同治理等诸多共性问题。因此.波罗地海的污染防治对渤海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本报告通过分析总结波罗地海海域污染防治的主要做法与经验,从完善渤海污染防治合作机制;污染治理投入机制;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率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重点控制近海陆域农村面源污染:建立渤海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系统等方面提出了渤海近岸海域污染治理的建议,为天津市配合国家编制好《渤海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一深化政府环保职能机构改革 根据《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建立珠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实现环保目标的要求,也要有一个环保一体化的工作系统相衔接,以利于构建全区联防、联治,统一监管和治理污染的机制。这就要在充实完善各级环保职能机构的同时,建议在省环保局内加设珠三角环保分局,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国策和节能减排关键措施落到实处的基础上,对全区环保的监管、治理,实行统一规划、全面合理安排污染监测和治理污染设施项目建设,治污经营企业的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3.
(一)  1.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在全国开工的156个工业大项目中安装了一些环境污染治理设备。这是新中国环保工作的开始。  2.60年代初,我国在北方重工业城市中设立“三废”治理办公室,推进了我国早期环保产业的发展。  3.1973年我国召开了全国性的第一次环保工作会议,并颁布了环保事业的纲领性文件,对当时的环保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要求,包括企业的污染治理、城市环境治理及“三同时”制度,这些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  4.1979年颁发《环境保护法(试行)》,明确提…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开始实施.我国环保产业进人一个重要发展时期。随着环境设施投资的持续增加,我国环保产业将由环保装备制造业为主向环保综合服务业为主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一、环保服务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污染物总量控制、重金属污染防治、环境风险防范、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社会环保服务需求增加,为环保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环保服务市场容量扩大的同时,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内容进一步完善,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据估算,"十一五"期间我国环保服务业收入年均增长率约为30%.到"十一五"末,我国环保服务业年收入总额约为1 500亿元,环保产业中环保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约为15%,从业单位约1.2万个,从业人员约270万,持有有效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许可证书的单位有2 100多个.  相似文献   

16.
九十五家环保企业获进入浦东新区的“通行证”浦东新区环境污染治理市场正在逐渐成为新区最有活力和潜力的市场之一,为构建面向全国、运行有序的环境污染治理市场,浦东新区环保部门采取切实措施,强化管理,规范市场行为,以提高环保投资效益.改善新区的投资环境。新区...  相似文献   

17.
《水污染防治法》的法律责任制度是水资源保护目标实现的根本保障条件之一。遏制水污染进一步恶化局面,必须加大水污染行为的刑法处罚力度,刑事法律责任制度(规则)进一步具体化、明细化和可操作化。真正贯彻“谁污染、谁治理”的环保原则,必须破除部门立法观念,建立国家立法、全社会(包括公众)参与水污染防治和水污染违法行为终身追究制的立法新理念。  相似文献   

18.
在环保管理中,经济手段的应用是有限度的。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市场化的手段在环保管理中也只占一部分,而非全部。经济手段在环保领域的应用是有严格的先决条件的,它需要一系列政府制度安排。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环境投资、改变融资机制的前提是,必须从制度上保证投资可以得到回报,实行"谁污染谁付费,谁治理谁收费"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事实证明,"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的运行,无法遏制水污染恶化局面,必须创新控制与治理水污染的制度(体制机制)。建立水污染治理费制度,真正确立"谁污染谁治理"的环保原则,通过经济手段(杠杆),培育水污染治理市场,控制水污染行为。建立水污染控制与治理(防治)的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制度(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20.
张俊 《中国经贸》2014,(6):207-207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环境状态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极深的矛盾,常常造成环境的恶化、污染的加重等诸多问题。尽管目前人们已经深刻地意识到“先污染,后治理”是一种错误做法,但是“只污染,不治理”更是说不通的,环境工程作为一种专门的防治环境污染的技术,对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意义重大。当然,环境工程还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对于经济发展而言,环境工程的作用举足轻重。要想有效地保护环境,治理污染,发展经济,就必须首先明确环境工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笔者从环境工程的含义、环境工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重要影响三个方面对该话题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帮助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