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98年上半年到2003年底.连续5年的扩张性政策使得2003年的中国经济产生了新转机.新变化,这种转机和变化很难拿经典理论和惯常经验去判断.例如: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高达9.1%到10%.近5年平均增长率7.3%.如此的高增长率下.失业率却没有明显下降,而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增长速度高.失业率应当下降.  相似文献   

2.
2003年,中国经济彻底摆脱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从2003年至2007年,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周期,高增长低通胀,始终都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至今,局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经济遭遇到了过去五年从未有过的复杂而又困难的国内外经济局面。  相似文献   

3.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有关资料显示:从2003年到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最高点是在2007年的第三季度,增长速度是14.4%,从第四季度起开始下降,到2011年第四季度,增长速度是8.9%。根据中国的投资、消费、需求等数据分析,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放缓。  相似文献   

4.
刘业进 《西部论丛》2009,(12):30-31
“国进民退”浪潮来势汹涌 2003年以来,在钢铁、煤炭、房地产等领域出现了一股国企业收购、并购鼋组的势头,到正在过去的2009年达到高潮。最近在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举行“‘国进民退’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研讨会上,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小玄指出,自2003年开始,在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情况下,金融支持力度的差异造就了持续至今的“国退民进”。王小鲁表示,  相似文献   

5.
防止无就业的经济复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业率可能再涨一个点 中国在这场金融危机下所遭遇的GDP的损失,其实并不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是在就业的损失上面很可能会更大一些。从数据来看,城镇登记失业率从2003年开始,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但是到了去年,从4%的水平一下提高到4.2%,今年第一季度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是4.3%,也就是说劳动力市场状况从去年起开始变坏,而且今年一季度还在继续。  相似文献   

6.
王云 《宁波经济》2004,(1):17-19
岁尾年头,回顾成了我们习惯性的思维。确实,这一年的中国经济经历了太多的考验,从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到经济是否过热的争论等等,这些都成为了2003年经济领域曝光率极高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日本《东洋经济》5月3日】此前的优点一下子全都变成缺点,一切都将发生逆转……对于中国和世界经济而言,2008年可能成为这样的“噩梦之年”。 从2003年开始,世界经济以4%以上的速度连续增长5年,这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中国。中国的贸易顺差从255亿美元增加到去年的2622亿美元,5年间实际规模增加9倍以上。  相似文献   

8.
第一个问题:中国是在帮助世界还是在损坏世界?过去几年中,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非常之快.但是现在,中国的需求、进口都下降了,特别是在资本密集型行业,比如钢铁.可以看这个趋势:从2003到2004年,2004到2005年,中国GDP的增长已经在下降,而且笔者认为GDP的增长还将继续下降.  相似文献   

9.
最近,世界银行发表的《2005年全球发展金融》报告指出,2004年是全球经济增长强劲的一年,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创下了30多年来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全球的经济复苏得以加强,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美国和亚洲,尤其是中国:而且经济复苏的范围也得以扩大,拉丁美洲出现了回升,日本经济在加速,同时欧洲也处于温和的复苏之中。在有利的全球经济环境和强劲的国内经济表现的推动下,发展中国家2004年吸引国际资本比2003年有所放慢.以以下四大因素表明,世界经济正在放缓、减速,这一趋势将持续到2006年。  相似文献   

10.
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再次加速,经济是否过热成为大家议论的热点。我们分析认为,虽然目前的经济高增长有一定合理的成分,但也使经济发展过程中固有的矛盾更加突出。事实上,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过热倾向)一方面需要短期政策的应对,更重要的是深层次矛盾的凸显意味着中国经济转型已到了不得不为的时候了。面对目前的经济发展态势,政策措施应兼顾短期与长期两方面,而且更多地需要从理顺利益关系、转变政府职能等制度性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辛辰 《西部论丛》2006,(12):14-17
这些年,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的高增长特别引人注目。我们来看几组统计数据:2000-2005年,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GRP)从1539.12亿元增加到3895.55亿元,提高了1.53倍,而全国GDP同期仅提高了0.88倍,经济总量在各省区的位次由第27位升至第19位,六年前移了8位。从经济增长率看,2000-2005年分别为1.8%、10.7%、13.2%/17.9%、20.5%和23.3%,不仅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而且从2003年以来连续3年增速居全国各省区之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海外经济评论》2008,(4):30-32
人们大多认为,中国的经济成功依赖于向富有经济体出口廉价产品。果真如此,那么美国经济的疲软将严重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总量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07年,出口占中国GDP的份额由20%猛增至接近40%。看起来,这不仅表明出口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且意味着如果美国经济下滑,那么中国经济受到的打击将远比2001年美国衰退时受到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经济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对外贸易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外贸易领域从货物到服务不断拓展,规模从小到大不断扩大.质量从低到高不断提升。经过60年的艰苦奋斗,今天的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自信的步伐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之中,以贸易大国的英姿屹立于世界经济舞台。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产业》2009,(11):12-12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日前透露,目前中国政府已开始启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虽然国际环境、经济格局、经济结构将会怎样变化目前还难以判断清楚,但无论世界经济如何调整和变化,中国决心对自身经济结构进行重大调整已成共识。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很难再维持2003年到2007年那种年均1O%以上的高增长,经济增长面临新的挑战;中国长期以来社会发展滞后局面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社会和谐面临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突然而至的非典疫情给正在逐步升温的中国经济带来了一丝凉意.亚洲开发银行预计,2003年,由于受到非典型肺炎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将增长7.3%.世界银行也将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从原来预计的7.5%调低到7.3%.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依然稳固,实现高增长趋势不会改变。2004年的发展环境总体稍好于2003年。经济增长进入繁荣阶段。  相似文献   

17.
陈玲  黄兰迪 《发展》2006,(12):65-66
从2003年7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的全面启动到2006年11月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召开,中国与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向纵深方向推进,对我国经济尤其是农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不仅不能没有农业,而且不能没有稳定发展的农业,农业保险作为农业发展的稳定器,其意义所在是毋庸置疑的。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加强,使我们不得不在一个更复杂的环境中思考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快讯》2003,(50):11-13
回首2003年,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政策变革,这些变革令行进在快车道上的中国市场经济制度更加规范和合理、更加稳健和成熟。本刊所遴选出的十大政策的出台或变迁不仅为2003年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而且必将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中国经济回顾 总体判断应该说,从2003年中国经济开始过热到2008年,可以将其归结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周期。实际上,这一轮经济过热周期以2007年的繁荣最为明显,而2008年上半年继续保持这一高涨趋势。  相似文献   

20.
【美国《全球主义者》3月7日】对中国经济来说,过去的10年是非常奇怪的10年。这还是一种相当保守的说法。从硬着陆到经济严重过热再到降温,从销售廉价的低端产品转为向高端市场进军,中国的神秘崛起——它也常常充满矛盾——激起了世界各国分析家的想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