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DCC-GARCH模型研究开放背景下中国股市国际联动性变化,应用分位点回归的方法探讨了极端条件下国际股市对中国股市的影响规律。主要结论包括:(1)随着一系列开放政策的实施,在2007年以后中国股市的国际的联动程度大幅提高,主要体现在国际股市对中国股市的影响;(2)2007年以后中国股市对香港股市具有引导作用;(3)国际股票市场上证A股开盘收益率的系数呈现"U"形图像变化,在极端情况(大涨或者大跌)下,国际股票市场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冲击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
恒生指数10年大起大落之路 2007年是香港回归10年之喜。回顾这10年,香港经济如坐过山车,由1997年回归时股市、楼市欣欣向荣,到接连受到几重经济重击:亚洲金融风暴引致楼市、股市暴跌,科网股泡沫爆破,“9·11”恐怖袭击及“沙土”爆发等,令香港经济陷入谷底。随着CEPA及“港澳个人游”政策出台,以及受惠于中国新股上市集资热潮等,2007年香港经济已收复失地,并再创高峰。  相似文献   

3.
新股民股事     
申城刚进入6月,一场不大不小的雨恰恰为炎热的天气降了高温。在不久之前的5月30日凌晨,中国财政部将印花税从0.1%上调至0.3%,向比天气更火热的中国股市泼了一盆凉水。虽然此前的牛市为中国人创造了极佳的致富捷径,可是由此也为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问题:股市泡沫,大批并不理智的新股民涌入股市,甚至有人辞职或抵押房产炒股,都构成了2007年中国股市不能承受之重。  相似文献   

4.
许多人都说,千年等一回的2007年的大牛市。是不可复制的。股市是不可能年年牛市的。在股市挣了多少钱,最后都会还给股市。在从紧性货币政策大背景下,2008年的中国股市充满了变数。  相似文献   

5.
魏葳 《产权导刊》2013,(2):17-20
中国股市2012年年线收阳,摆脱了年线三连阴的极度危险的局面。实际上,2012年一路下行的中国股市就牛了一个月,即2012年12月,中国股市收复了决定命运的牛熊分界线:半年线。让人对2013年的中国股市充满希望。同时,中国股市仍处在非常之低的低位。  相似文献   

6.
中国股市“疯了”。中国股市从2006年下半年的1000多点(A股股票指数)低谷一路攀升,到2007年1月底,直逼5000点大关。“中国股票的牛市来临了”,一时间众多专家、证券投资者惊喜地呼喊。  相似文献   

7.
中国老百姓有多少钱? 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高储蓄国家,民间储蓄高达20万亿元以上。这样高的储蓄额,说明中国老百姓手里有很多钱。中国老百姓手里有钱从股市上也可以得到佐证。从2007年1O月份开始,中国股市从6124点一路暴跌到1660点,1.3亿股民从股市蒸发的钱超过20万亿,  相似文献   

8.
红榜     
曹培玺:履新华能集团;张维功:大舍成就大得;李德水:股市不会辜负成熟投资者;杨百万:“中国股市第一人”;约翰·塞恩:领衔2007年美国CEO薪酬榜。  相似文献   

9.
妖股妖基     
中宁 《东北之窗》2008,(23):32-33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这首调侃中国石油的诗在网上一度热传。自2007年以来,中国股市如"过山车"般的大幅波动让人目瞪口呆,其中,更涌现出中国石油等一些最"妖"的股票和基金。  相似文献   

10.
也许再过几年,百万富翁将在中国进入“井喷”时代。 这只不过是2001年以来经济周期的重演,尤其是2003年以来,股市、房市的狂飚,催生了中国的百万富翁遍地开花,当然,现在拥有一百万人民币的人未必能称为富翁。  相似文献   

11.
从任何理性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国内股市都已迈入了《艾丽丝梦游仙境》领地。上证综指继2006年赢利130%后今年又上涨了50%。尽管所谓的“A股”大陆公司2007年的预计市盈率现在已达到30倍左右,但中国投资者继续将更多储蓄资金投入股市,认定这场股市盛宴不会结束。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是中国股市的分水岭,2005年之前是一个阶段,2005年之后中国股市进入了另外一个阶段。2005年之前,政策对市场起主宰作用,市场波动的特征是涨跌持续的时间都很短,属于脉冲式的行情,不存在真正的牛市和熊市。2005年后,随着市场容量的迅速扩张及投资者结构的变化,市场的力量开始真正主宰市场,政策的作用逐渐弱化。这样看来,2007年底以来的下跌是中国股市第一次真正的熊市。  相似文献   

13.
【美国《华尔街日报》2008年1月4日】中国2007年牛气冲天的股市在将近年末时显得后劲不足,而随着2008年的到来,它有可能进一步丧失上行动能。分析师们说,作为去年刺激股市飙升的重要因素,企业的利润增长率2008年预计会显著降低,股市的龙头板块金融和能源企业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4.
《西部论丛》2008,(1):68-69
2007年已经过去,许多中小投资者开始关心起2008年的股市。从2007年12月底开始,各家券商相继发表了对2008年宏观经济与股市走势的报告。  相似文献   

15.
宗学哲 《东北之窗》2008,(Z1):68-69
有人说2007年是中国人理财观念变化最快的一年,这一年股市的快速发展使普通百姓很快掌握了基本的投资理财知识,理财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对那些什么都不懂就贸然进入股市的人来说,最可能的结果是:肚子里的学问越来越多,账上的钱越来越少。因此,我们结合2007年投资市场的变化,为2008年的投资理财提出一些可以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7年中国股市“牛气冲天”,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也节节攀升。这些数据表明,2007年是改革开放30年来名副其实的“财富创造”之年。与滚滚财富相伴而来的消费增长似乎也印证了股市和房市的财富效应。然而,仅从名义社会商品零售额的增长来判断财富效应,难免有过于简单之嫌。如果考虑到物价上涨水平,有理由相信,  相似文献   

17.
2007年5月9日可谓中国股市纪念日。在经过剧烈振荡之后,上证指数终于跨越4000点大关。  相似文献   

18.
声称中国股市泡沫可以持续的人常常用几年前的银行业和当前的股市做类比。在近几年的重组和资本注入之前,中国各大国有商业银行曾长期背负巨额不良贷款。从技术上看,它们是处于资不抵债状态。尽管如此,各银行却保持着偿付能力,  相似文献   

19.
张宁 《中国经贸》2008,(4):80-82
过去的2007年被一些媒体命名为中国投资元年,在这一年里,中国广大居民的投资热情被史无前例的调动起来,基金发行纪录被一再打破.出现了限时限量发行,抢购者需要“中签”的奇特现象。面对2008的奥运盛事.虽然大部分人都不会有2007年那样的高预期,就在大部分投资者还相信着2008——8002(上证指数)的美妙图景时.股市今年前三个月的走势却出乎大部分投资者甚至机构投资者的预料。  相似文献   

20.
恒生 《沪港经济》2007,(8):42-43
2007年上半年,中国的股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牛市,股市的赚钱效应产生极大吸引力,成为历史上新入市股民数量最多的时期。同时在这半年里,也是各种与股市相关政策出台最频繁的时期。由此引发的数次大震荡,又让投资者对风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短短的半年内,集中了股民所经历的各种欢乐与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