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蔡涛 《现代乡镇》2007,(1):44-46
刘易斯模型面临着挑战并具有扩展、创新的内在要求,把刘易斯模型应用于珠三角地区二元经济演化和工业化路径分析时,该地区表现出刘易斯模型未能覆盖和未曾分析的特殊模式,而其特殊性主要是在一个开放条件下的演化增长,从而拓展了传统刘易斯模型的封闭系统分析框架,构建了由资本、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口贸易、技术转移等这四个要素组成的开放型二元经济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越来越突出,并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许多学者对此也作了大量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对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和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比较分析,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提出了一个适合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变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二元经济理论是早期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指出将传统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向现代工业部门转移,不仅可以解决很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和增加这部分劳动力的收入,而且可以增加现代工业部门的产出和积累。反过来,现代工业部门的不断增长使之能吸收更多农业剩余劳动力。然而,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却没有按照刘易斯过程一帆风顺的发展,而是表现了转移的艰难,目前我国还存在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我国工业化进程角度探索了它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并认为目前的工业化进程并不十分有利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而是表现了资本排斥劳动的趋势。因此,本文认为在短期内用“两条腿走路”仍是解决我国农业剩余劳力就业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甘肃农村剩余劳动力消化吸收问题研究──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扩大劳动容量平惠敏(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政法系)发展中国家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部门转移是工业化的中心问题.对这个问题,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国民...  相似文献   

5.
中国长期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特征,刘易斯拐点是二元经济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目前中国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对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模式的分析,试图从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新的视角来看中国的刘易斯拐点问题并对新形势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发展经经济学的拉尼斯一费景汉模型,将人口增长率高,农业部门广泛存在隐蔽性失业.同时存在个规模小但充满希望成开起来的工业部门的经济称作劳动剩余的欠发达经济或二元经济该经经济模式以劳动力的非稀缺性和资本的稀缺性为基本特征,随着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打入批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从农业部门溢出,通过合适的途径把这作劳动力配置到其他产业部门中去。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促进经济工业化,城镇化是每个二元经济所必须经历的发展阶段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自然然环境差、经济基础不强从人口结构、劳动力结构上说,农村人…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刘易斯和托达罗关于发展中国家消除二元结构的人口流动模型对我国现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存在着一系列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选择城乡同时吸纳的模式。户箱制度改革、全方位多层次提高城市化水平以及提高农民素质应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8.
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受阻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对于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一般都借用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来说明。然而,该模型却难以解释目前我国一方面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出现民工短缺的现象。文章从民工的供给及需求出发,对民工短缺现象进行分析,指出相对收入及支出的变化是导致民工短缺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提高民工的收益,降低各种成本,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转移。  相似文献   

9.
史继红 《特区经济》2007,224(9):278-280
本文在对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与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的相关性,并通过二元经济结构强度的测量指标,从而寻求解决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刘毅 《珠江经济》2008,(10):1-1
乍看这题目,有点伪命题的感觉。严格意义上说,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刘易斯的二元结构模式中,以传统方式为基础的农业部门,劳动力数量远远超出其他生产要素,使劳动的边际生产率等于甚至低于零,形成剩余劳动;而以现代化方式进行生产的工业部门的劳动产出大于工资总量,形成剩余产出。因此,农村的剩余劳动对工业部门创造了无限供给。  相似文献   

11.
"民工荒"和工资上涨现象引起较多关于"刘易斯拐点"的争议。本文从开放经济与二元经济关系的视角出发,指出中国的二元经济转型是城镇化、工业化和经济开放过程的并存。同时,中国的刘易斯拐点仍未到来,工资差距仍在行业和地区间存在,并吸引剩余劳动力向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而外部冲击、城镇化和工业化不匹配等现象的存在,是造成剩余劳动力与"民工荒"现象并存的主要原因。基于284个地级市宏观层面数据的实证分析支持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2.
民工荒与中国“刘易斯拐点”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和民工荒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国现状,认为现今的民工荒并非"刘易斯拐点"到来的标志,而是低工资与制度短缺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范静 《理论观察》2011,(4):95-96
通过对刘易斯劳动力流动模型的分析,探讨发展中国家的剩余劳动力流动规律意义重大。根据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具体特点与新问题。加强对刘易斯劳动力流动模型的再认识。分析我国农村刺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寻求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等。不仅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还对我国城市化的科学发展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夏飞  袁洁 《湖南经济》2002,(3):20-21
长期以来,关于发展中国家就业吸收和乡一城劳动力迁移的主导理论是“二元经济理论”。1954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刘易斯在《曼彻斯特学报》发表了名作《劳动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主要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失业问题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著名的二元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该理论至今仍是国内外经济学界探讨和研究发展中国家就业吸收和乡一城劳动力迁移的主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一、农民城市化经典模型评价人口城市化是城市化的重要内容,而城乡迁移又是其本质特征。在发展中国家,农业劳动力过剩是一个普遍现象,其经济发展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农业剩余劳动力逐步从传统农业部门向城市现代部门转移的过程。刘易斯(1954)在《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分析了盐城市经济二元结构在建国后形成的原因。并根据盐城市发展的特征,提出了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民工荒”的成因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刘易斯二元经济下的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型,分析我国长期低工资水平下的“民工潮”,并建立一个民工供给成本上升、民工市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民工市场的分析框架。该分析框架既希望回答“民工潮”期间民工工资为何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的问题,又试图说明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存在的情况下“民工荒”出现的原因。“民工荒”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我国目前的“民工荒”是一个短期现象。  相似文献   

18.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式是西方经济学界著名的人口流动模型之一。它是建立在对“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人口流动模式”批判基础上的人口流动模型,比较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启示是:在农业和农村内部转移、利用剩余劳动力;发展小城镇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9.
王洋 《南开经济研究》2005,71(1):42-47,54
二元经济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一个主题。本文首先评述了经典的二元经济模型:刘易斯一费景汉一拉尼斯模型和乔根森模型,指出它们的逻辑矛盾出自于古典假设和新古典方法的冲突,同时都是一种关于实物经济的模型,本文称之为“实物模型”;借鉴国民核算体系的统计方法,本文从宏观角度提出一种二元经济转换的货币模型和货币量值的生产函数,讨论有效需求与二元经济转换的关系,最后对中国的数据做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宏观经济理论,建立了一个二元经济条件下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均衡发展的理论模型,并通过这个模型,分析了工业和农业均衡增长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