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意味着退耕还林进入了"后补贴时代"."后补贴时代"的补偿目的主要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仍然以财政直接补贴为主,这种生态补偿机制有其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巩固生态成果.补偿机制仍需要完善.本文以冀西北(张家口)为例,针对亟待解决困扰生态成果巩固的贫困、人口两大问题,立足于京津张各地优势资源,利用经济政策刺激京津等地资金、技术向冀西北转移,带动冀西北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工业转移,减轻人口对生态的压力和破坏力,进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相似文献   

2.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与京郊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郊区的退耕还林工程涉及7个区县,近60万山区农民,其成果能否巩固,后续产业如何发展,关系到能否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总结了北京山区退耕还林的成效和模式,阐述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以来,我国政府为此已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作为生态补偿机制,环京津退耕区现行的政府退耕直补力量有些不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区农牧民的生计问题,更不能从根本上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尤其是冀西北坝上四县农村,这一现象十分明显。笔者认为,冀西北坝上四县农村在退耕还林还草方面应该享受同西部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一样的优惠政策,同时针对退耕区的资源、区位特点积极发展相关产业,并就这些产业建立税收优惠制度,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广大的社会力量参与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去,发展沙、草产业,促进农牧民就业,带动农牧民致富,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从而实现生态恢复和经济发展双赢。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肃南县退耕还林的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进行评价,分析当前该县退耕还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加强退耕还林组织领导和工程管理,强化造林责任,提高工程质量,确保政策落实,加快培育后续产业,从而进一步提升退耕还林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5.
运用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分析冀西北地区生态涵养区建设现状发现:自然系统中气候、土壤、水资源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生产者生存发展,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能量流动不平衡;经济系统中循环经济模式发展水平低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社会系统中缺乏生态规划,体制机制不健全。冀西北生态涵养区未来发展,应保证自然系统得到优化并充分发挥生态功能;环境友好型经济长足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完善。这需要在生态调查的基础上科学开展生态评价,因地制宜制定冀西北生态功能区划,将该区分为坝上草原农牧生态区、冀北山地农业生态区、冀西北山地森林生态区、冀西北黄土丘陵农业生态区等一级生态区,以及若干二、三级生态区。并通过建立沟通协调机制、资金投入与使用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生态教育机制加以保障实施。选择坚守生态红线,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发展现代农林牧业,大力推进现代旅游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稳妥推进城镇化进程等路径实现生态涵养区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6.
落实后续产业建设是退耕还林成功的关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阐述了退耕还林工程的重要意义,指出退耕后造林保有率不高,主要是退耕后续产业跟不上等原因。提出退耕还林要和增加农民收入联系起来;要把农业结构调整和特色农业产品开发列入项目规划;要多成分、多渠道争取资金等5项落实后续产业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7.
陕北农户耕地利用方式经历了生态环境初步恶化、加剧恶化和改善等三个阶段,每一个演变阶段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与农业经营管理制度有关。优化陕北农户耕地利用方式必须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发展耕地集约农业、注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培育、加快城镇化进程等方面着力。本文分析建国以来陕北农村土地利用方式演变规律的基础上,寻求实现农民增收和生态改善双赢的陕北农村土地利用新方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蒲台乡为例,分析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退耕农户转产转业步伐和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深入阐述辽西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加强农业科技支撑、培育提升农业品牌、加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促进辽西北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冀西北坝上四县位于内蒙古高原南缘、冀蒙两省交界处。该地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土地生产能力低下,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缓慢,物质文化生活贫乏。面对冀西北坝上四县发展严重滞后的问题,相关部门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使得该地区贫困状况有所缓解,农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文章在分析冀西北坝上四县农村贫困的现状及成因的基础上,总结了适合冀西北坝上四县农村扶贫开发的几种主要模式,为冀西北坝上地区缓解和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于2000年开展退耕还林工作。海东地区是青海省退耕还林的重点区域,海东地区六县均为退耕还林区,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对海东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力发展后续产业建设变得尤为重要。文章综合海东地区后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制约后续产业发展的因素,针对海东地区的特点,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可操作的,符合海东地区情况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我国退耕还林政策分析及其调整思路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6年来,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自1999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年走低,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同时,退耕还林政策本身也突显出许多问题,退耕还林工程各利益主体的利益也没有得到保障。因此,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目标、退耕还林工程的运作模式、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方式等方面要进行调整,还要充分完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3.
农民收入增长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当前,冀西北农民收入增长的制约因素依然很多,探索农民收入增长的出路在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对农民补贴,增加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比重,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扶持和引导各类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典型引路,探索农业规模化经营途径;调整现行农村义务教育制度,建立对涉农生产资料的宏观调控制度,减轻农民隐性负担.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陕西省吴旗、志丹两县实施退耕还林现状的深入调查,分析了退耕还林取得的成就,指出从退耕还林总体规划、苗木选择、造林技术、后期管理、补助粮款、林权证发放以及后续产业的发展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从制定规划、宣传政策、建立管护体系、完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建立基本农田制、改变领导作风等方面,提出了退耕还林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辽宁省为例,利用2006年对彰武、北票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描述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在当地的发展情况,及其对农民收入结构产生的影响。阐述了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资金投入不足,科技支撑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政策依赖性强等问题,对后续产业的经济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最后提出了加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建立科技支撑机制,完善后续产业政策,完善后续保障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是调整农业结构、加强生态建设、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为确保贵州省退耕还林还草“退得下、造得上、稳得住、不反弹”,必须在采取综合措施,推进退耕还林还草的同时,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后续产业。一是围绕把贵州省建设成畜牧大省的目标,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要在认真规划的基础上区别不同地域,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牧则牧;要集中必要资金,加大优良畜禽品改基地的建设,扩大畜禽良种供给量和优质饲料种植面积,迅速建成一批特色种养业基地二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和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重点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取规范分析方法系统地构建出农户发展后续产业的影响因素理论框架,并将农户调查数据引入二项Logisi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意愿进行了较深入的计量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农户发展后续产业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8.
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可持续分析及后续政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陕西省为例,利用2005年和2003年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CCAP)对陕西省退耕地区进行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对样本农户的家庭基本特征及其收入情况等进行了定量分析;阐明了补贴政策存在缺陷、剩余劳动力转移滞后、生态工程为政府主导型、科技投入不足等工程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经济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从建立粮食安全保障机制、完善后续产业发展政策、建立科技支撑机制、完善林权制度、积极构建监督机制等方面对退耕还林后续政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对云南省干热河谷地区-X县2005年度退耕还林工程进行实地调研,从研究区概况、调研情况、取得成效及存在问题等内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后退耕时代退耕还林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农户生活水平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配套经费缺乏、林种比例失调、退耕农户生活无保障、规划设计粗放和后续产业发展滞后等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制约了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的提高,提出了建立退耕还林工程长期稳定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增加退耕农户货币性和非货币性收入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工作通讯》2005,(10):44-45
这五项需要重点突出的工作是:——巩固和加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建设。抓紧研究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把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与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封山禁牧舍饲等配套保障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妥善解决农牧民长远生计问题,确保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