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中东地区形势和国际战略格局发生大很大变化,但作为以色列军事战略核心内容的威慑战略始终未变。以军认为,在新的形势下从“和战两备、软硬兼施”的国家安全战略出发,仍需不断调整和加强威慑战略,力争在各种情况下通过有效的威慑,最大限度地遏制别国对它可能的攻击,最大限度地获取政治、安全等方面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2013年,中国实力继续快速增长,国际政治结构继续向中美两极格局发展。中美关系保持了基本稳定,中国采取了更为积极进取的对外政策,在地区和全球的影响力继续增强,比较明显地改变了地区秩序。美俄关系趋于紧张,俄罗斯的战略选择从模糊走向清晰,而中俄战略合作明显加强。欧洲和中东的地缘政治地位继续下降,亚太地区的重要性继续上升。大部分地区和国家都以更加积极的态度看待中国崛起,愿意加强与中国的友好合作。  相似文献   

3.
1978年开始的农地制度改革不仅使农民成为农村经济生活的主体,也导致农民的经济分化、农户兼业化经营格局逐步形成以及农民就业方式的巨大变化.同时,它对农民政治态度、农村政权和民主建设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十个明确"中的重要内容,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①.历史逻辑是我们探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一个视角.构建新发展格局既是顺应百年变局的战略抉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性起步和国际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人口问题越来越成为国际新秩序中最大的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资源大国,人口问题在中国的发展中无疑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中国正在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促进世界的和谐政治建设。该文对如何架构既符合实际又合乎长远的国家人口安全战略,推动世界人口安全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石油产业安全是政治和军事安全的基础,最近,中东局势紧张以及委内瑞拉罢工造成国际油价短期性动荡,使得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并引发了与石油相关产品的价格上扬,已给我国交通运输、冶金、渔业、轻工、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带来了程度不同的影响,给经济的发展带来隐忧.我国对于能源安全已极为敏感,这要求我们对石油安全战略给予更多的关注,用全新的视角审视我国的经济和政治安全.  相似文献   

7.
经济新常态下,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多变.世界经济结构正在深度调整,贸易、产业、投资等方面均面临重大变革,发展形势复杂多变.我国经济处于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和增长动力转换"三期叠加"阶段,正经历速度换档、结构调整、动力转换、开放格局重塑等变化.广东必须全面把握和准确判断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新变化,从国际分工格局调整、产业转移再调整和国际贸易规则变化中寻找发展的良机良策,抢占新一轮发展先机,为我国稳增长、调结构发挥支撑作用.因此,广东开放发展战略应该是基于对世界经济格局、国际贸易格局、世界投资流向、高技术流向、要素(如劳动力)流向的趋势而作出的科学预判.  相似文献   

8.
传统乡村社会的公共活动和公共秩序处于士绅阶层管理之下,受益于儒家传统和差序格局,乡村社会公共秩序得以维持.随着国家政权逐渐深入乡村,传统乡村公共秩序不断瓦解.现代乡村自治组织作为公共管理机构,其职能与范围已完全不同于传统乡村自治组织,而国家政权对这种日益增长的权力却缺乏有效的制度性约束.政府审计作为国家政治与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民主法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理应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本文以巴泽尔的"交易-履约模型"为分析框架,首先探讨了国家对乡村自治组织强化监督制约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阐述如何发挥政府审计职能以有效制约乡村自治组织对权力、尤其是经济权力的滥用,从而实现乡村社会的良治.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与美国的长期资源导向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是一个最善于运用战略管理技术的国家。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取得政权独立和经济自主。这种新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使得西方工业化国家再也难以通过明火执仗的直接军事占领和政权控制方式来取得外部资源,通过在全球建立、推行并运用市场  相似文献   

10.
银行信贷它是直接涉及到各个银行贷款权限的大小力度,对调动银行积极性来说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正"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作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筹划国际国内两个不同的格局,按照地区和全球合作的方向,更好的契合了沿线国家和地区们发展所需要的重大的战略构想和新的提议,是习近平总书记治理国家政治方面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战略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一带一路"三年来的建设,一幅欧亚大陆友好合作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共商、共建、共享的和平社会.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阐述中国西部能源战略通道的区位及构建任务的基础上,认为通道建设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实施能源安全战略的突破口和关键所在,并提出通道构建形成了国际能源合作机制,影响了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具有推进国际能源合作的示范作用,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倡议为跨境电商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本文通过对我国跨境电商的现状和中东地区市场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入驻中东地区的机遇:政府政策扶持,强大的电商市场潜力,对中国国际地位的认可,双边金融合作支持体系比较健全和投资保障性高;挑战:技术上的挑战,政治和文化所遇到的困难,电商入驻中东地区的内忧外患;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加强技术水平提升,加强沟通促进政治互信.  相似文献   

13.
地缘政治格局是政治地图的空间排列与组合模式,动荡不安与相对稳定的交替演化是其固有的表现形式。影响地缘政治格局的因素包罗万象,因为时间和地域的不同而千差万别。本文拟以当前中东地缘政治格局为例,探讨影响地缘政治格局的因素和机制。 1 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因素地缘政治学认为,地理空间是任何政治实体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和内容,特定区域内政治实力单位、政治实力单位集团的形成与发展、分布与组合,都受制于区内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条件及其与人文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结合程度,人地相关的地理环境中蕴含着政治现象的规律,从而影响着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显然,影响地缘政治格局的因素丰富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村民自治的发展,在中国农村逐步形成了“乡政村治”的治理格局。在这一格局中,农村基层政权的发展经历了改革启动时期乡镇政权的建立、村民自治推进时期乡镇政权的发展、村民自治深入发展时期乡镇政权的建设这三个阶段。历史证明,“乡政村治”是以确认和保护村民公民权和村民个人权利为前提的乡村治理制度,适应了农民作为生产经营主体的需要,促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以来,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的"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极大地影响着国家间、国家和地区间的地缘政治经济战略的转向,以及双边、多边地缘政治经济关系的分化与组合,世界正进一步迈入新的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大变动时代。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经济格局需要我们拓展地缘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不断进行理论提升,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贡献出中国智慧。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在大国博弈处于关键阶段,深入探讨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16.
《经济科学》2015,(3):5
编者按:"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该战略是我国政府从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和亚太地缘关系的深刻变化出发,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的区域发展倡议,意在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立足当前、谋划长远。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摩擦不断,全球后危机时代经济前景扑朔迷离;中国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呈现,踏入"新常态",步入改革深水区。此时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不仅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为解决区域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将成为中国新时期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战略发展的不平衡和战略格局的重新调整,中国崛起的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重新评估中国国际战略机遇期对于中国未来十年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战略机遇期;另一方面,从历史上来看,每个大国崛起无一不是抓住了国际战略机遇期。本文主要分析作为外因的战略机遇期的国际内涵、条件新变化以及中国如何抓住国际战略机遇期的因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经济研究》2017,(10):204-208
<正>2016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领域"黑天鹅事件"屡屡发生,极大地影响着国家间、国家与地区间的地缘政治经济战略转向,以及双边、多边地缘政治经济关系的分化与组合,世界正加速迈入地缘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新时代。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经济格局需要我们拓展地缘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提升地缘政治经济学理论品质,增强对不断涌现的地缘新问题之解释力,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贡献理论智慧。同时,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进入  相似文献   

19.
单极化、多极化和无极化趋势并存是冷战后世界格局发展变化的重要特征。所谓极,无非是由国际所有制决定着的、当今人类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世界经济格局上的表现。单极化和多极化均不能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无极化则体现了主权共享原则,必将促进国际社会的成熟和全人类的共同发展。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的推动下,国际所有制正在进行着由私向公的不断转化,未来世界格局将进入无极化时代。  相似文献   

20.
1978年开始的农地制度改革不仅使农民成为农村经济生活的主体,也导致农民的经济分化、农户兼业化经营格局逐步形成以及农民就业方式的巨大变化。同时,它对农民政治态度、农村政权和民主建设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