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湖南长沙、岳阳、娄底、怀化、常德70家葡萄园农户的生产资料作为研究样本,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生产效益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与非社员农户之间存在生产效益的差异,非社员在葡萄销售价格、每亩资金成本、每亩收入、每亩净收入这四个生产效益指标上都低于社员,体现出加入专业合作社的优越性。为鼓励更多农户入社,建议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点,并且增加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特色农产品的扶持,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可以让农户更多地分享第二、第三产业的利润,实现持续稳定增收。本文在探索铜仁市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农村发展、农业产业化和适度规模化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在促进农业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中,农民专业合作社需在加强农业产业链和创新链的主体协同、深化与农户的利益联结、进一步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资源整合优势、优化农技推广交流服务平台、完善基层农技推广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发方面发力。作为基层农户自愿联合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天然靠近农民,能够更加高效地整合农户生产的技术需求,推动农业技术深入推广,促进农业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近年来,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纷纷涌现,其组织类型和发展模式不断创新,整体的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也稳步提升。然而,地方农户仍普遍感受到农业规模化生产和新技术应用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4.
《上海集体经济》2010,(2):48-48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孙中华日前答《农民日报》记者问时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探索和伟大创造。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呈现出数量增长快、带动农户多、产业分布广、服务内容宽等特征,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作用凸显,成为加快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突出亮点。  相似文献   

5.
在河北省衡水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近年来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立足服务"三农",积极兴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到2011年5月底,全系统共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20个,入社农户61000户,实现年销售收入  相似文献   

6.
实践证明,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收入增长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利用黔、渝2个省市623份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QR)分析模型从收入增长和差距缩小双重视角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促农增收减贫绩效。结果表明,无论是贫困县,还是非贫困县,农户入社行为决策都能显著促进农户收入增长。但是相较于非贫困县,贫困县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其收入增长的正向影响更大,使得合作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与非贫困县农户的收入差距。因此,加快贫困地区尤其是国家级贫困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体培育,完善合作社内部治理机制,鼓励、支持并引导农户加入合作社,这对于有效发挥合作社的促农增收减贫效应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郑双怡  冯琼 《改革》2021,(11):130-140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进程中,农户的行为选择体现了农户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变化与现实需求,对农民组织化发展会产生影响.在我国农民组织化、合作化发展进程中,农户与组织之间的合作与对抗行为始终存在.要对具体情境中的农户行为进行分析,关注农户在不同阶段的行为逻辑及农户的实际需要和利益诉求.可以通过完善保障体系、尊重农户需求、维护制度权威、完善组织结构等措施,规避农户生存风险,实现农户深度参与,提高农户契约意识,促进入际关系合理化,进而提升农民组织化成效,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董静  何忠伟 《科技和产业》2014,14(12):73-76
加快发展京郊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京郊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既是首都加强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也是京郊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对京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必然、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对京郊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人才与科技支持、资金扶持、政策倾斜、联合社、品牌保护与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措施,旨在为京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的合作互助性经济组织,已成为我国当前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将会成为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就云南省红河州而言,供销合作社通过领办、创办等形式从2008年开始正式组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年就发展了120个。到2011年底,累计发展了962个,比2008年增长8倍多,入社农户达6万多户,每年帮助农民实现收入超过10亿元。目前,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进行了工商登记注册.  相似文献   

10.
贾壮 《乡镇经济》2009,25(3):F0002-F0002
近日,中国银监会和农业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积极构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互动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服务,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稳定增收。  相似文献   

11.
论影响当前农民增收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阿娟 《特区经济》2010,(4):194-195
"三农"问题的根本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问题不解决,"三农"问题就得不到根本的解决,而"三农"问题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从分析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入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土地权益予以高度关注,提出了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及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等重要施政方针。文章在此背景下,针对当前农民土地权益流失涉及到的制度、市场及管理等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要在完善制度、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建立农民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等方面来维护农民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3.
农户受益、福利水平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关联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耀波 《改革》2012,(3):97-102
分析不同成本分担方式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农户受益程度和福利水平的影响,基于成本分担的视角探讨农户福利内涵,结果表明:农户收入、农户满意度和农户间收入差距是解释农户福利的三个维度,且不同融资渠道下农户承担成本差异将通过三个维度指标来影响农户福利;农村公共产品效果评估研究的思路应拓展到提高广大农户福利水平方面。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对中国"三农"问题进行了战略性的思考,特别是他把农民致富增收作为其思考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他也把它作为制定农村政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在实践中邓小平形成了丰富的有预见性的农民致富增收思想,为当代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农村经济的重要组织形式,在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上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合作社发展良莠不齐,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效益究竟如何,可以通过组织绩效来研究。通过查阅历年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研究的学术文章,发现对合作社绩效这一热点问题的研究处于发展阶段。为此,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评价维度、评价方法、影响因素、改进对策4个方面梳理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丁忠兵 《改革》2020,(5):150-159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与农民联系较为紧密的两类经济组织,是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生性力量。但在实践中,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承担市场经营风险能力弱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总体规模偏小、脱贫带动力不强等因素影响,两类主体的扶贫作用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重庆市城口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近年来的脱贫攻坚中,一方面普遍性地成立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承接相关政府部门扶贫资源、开展村集体资产运营管理的平台;另一方面通过平等协商将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接的扶贫资源以入股方式投入当地运行规范、实力较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获取相对稳定的分红收益,并优先用于增加贫困户收入。该模式既为村“两委”参与市场活动和承接政府扶贫资源提供了有效载体,又较好地保证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的经营自主权,有利于构建激励兼容、多方共赢的长效扶贫机制,是有镜鉴价值的扶贫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7.
华小全  马怀礼 《乡镇经济》2009,25(10):105-109
安徽省农民增收问题表现为绝对收入水平和增长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差距、与周边省市的区域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逐年增加等。文章采用VAR模型分析得出: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民收入的格兰杰成因,农民工资性收入波动超过50%是由城镇居民收入波动造成的、农民经营性收入波动的贡献度达到30%。因此应通过改进国民收入分配、提高农民生产技能、构建城市反哺农村的新型城乡关系等方式,提高农民增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农村信用社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贷是农村信用社生存竞争、改善经营的需要,是解决农民贷款难、帮助农民增收的需要,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是规范农村金融秩序、促进农村信用文化建设的需要。但是在推广过程中,由于小额信贷存在资金供求矛盾大、利率低、期限短、额度小、具有一定风险等问题,限制了民族地区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根据民族地区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农民收入结构的演变、成因与优化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凌  朱丽莉  彭小智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2):16-20
随着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农民收入水平低下问题日益凸显出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谐社会建设的制约因素。如何加快农民收入增长始终是政策关注的焦点。因而,研究农民收入结构的演变、成因与规律有助于探索农民增收新途径、促进经济发展。文章对1978—2010年江苏农民收入结构的演变进行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发现非农业收入已成为江苏农民增收的首要来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产业比较优势转换、城市化水平提高、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等经济规律的影响。总体来看,江苏农民收入结构不尽合理,应加大优化结构与增收的政策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