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泳 《农业经济》2002,(1):16-17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 :“‘三个代表’要求 ,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 ,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要求。”学习“七一”讲话精神 ,关键是抓住“三个代表”思想这条红线 ,自觉地用这一重要思想统领各方面工作 ,创造性地推进新世纪改革发展的实践。本文试运用“三个代表”思想观点 ,论述一下解决中国农民问题。  一、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的重要性  中国农民占世界总人口的 15% ,占世界农业人口的3 5%。世界上任何一个国…  相似文献   

2.
《南方农村》2006,(5):1-1
在今年第18期的《求是》杂志上,刊登了温家宝总理的文章《不失时机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文章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社会主义制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是我们党和政府深厚的群众基础,农村发展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任务,重视并解决好“三农”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农村改革近30年来,我们迈出了三大步。第一步建立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机制,保障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第…  相似文献   

3.
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在《中国改革》杂志撰文,对缓解我国三农问题提出以下五项办法。一、执政党要有代表农民利益的综合部门。执政党应该能够全面代表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的利益,当务之急是参照解决金融问题和国企问题的办法,抓紧建立“中央农村工作委员会”统一协调各涉农部门的政府决策;同时挂“全国农民协会的牌子”,给农民一个说话的地方,以农村的稳定来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二、国家应以就业最大化为基本国策。如果说20世纪中国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的问题主要是土地问题,那么到了21世纪中国的问题仍然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主…  相似文献   

4.
一、“三农”问题现状 农业、农村、农民,称为“三农”。农业的振兴、农村的稳定、农民的富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在任何一个国家,“三农”问题都是不可忽视的,如何利用有效的政策支持来扶持“三农”的发展是每一个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和难题。在发达国家,对于“三农”的支持力度是相当大的,高额的补贴扶持着农业的发展,我国这方面却做得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5.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的世纪难题,无论是农民的就业、收入增长、社会保障问题,还是农业的土地流转、结构调整、农产品国际贸易问题,或是农村的市场秩序、生态环境、乡镇企业、城镇化、费改税等问题,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症结难题。“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六大”报告还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可以预见,这将导致“三农”问题受到高度重视。本文将从农村…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当今谈论中国经济时无法绕开的重要话题。对于究竟是什么因素阻碍了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繁荣 ,到底应当采取什么对策 ,可以说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张晓山在《深化农村改革 ,促进农村发展》中将这些因素概括为三类 ,即劳动力供给总量过剩 ,农村劳动力的结构性失业问题日益突出 ;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缺陷 ,农民利益流失 ;农村劳动力很难同资本结合。该文在提出“一个基本认识”———即“三农”问题的症结不在农业和农村本身 ,而在于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密切相关的宏观经济体制和大的政策导向———的基础上 ,提出了“两…  相似文献   

7.
《农村财务会计》2002,(10):15-17
农村税费改革是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农村继土地改革、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之后的又一重大改革。2000年以来,通过在安徽等地的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减轻了农民负担,遏制了农村“三乱”。农村税费改革今年将继续向前推进一大步。根据党中央提出的“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的方针,国务院决定,在前两年试点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2002年进一步扩大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范围。今年扩大改革试点的省份主要是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省,进行改革试点的地区(包括进行局部试点地区)的农业人口约有6.2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3/4以上。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农业基础、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稳定作出的重大决策,不仅有利于规范农村税费制度,理顺国家、集体、农民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村生产力,而且有利于促进乡镇精简机构,转变职能,改进作风,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改善干群关系。农村税费改革工作政策性很强,意义重大。为了帮助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全面具体地了解税费改革的相关政策,国务院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最近就有关问题作了解答,本刊从这期起陆续刊发“农村税费改革问答”。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意义深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红宇 《中国改革》2005,(12):34-35
新农村建设是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涉及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积极推进城乡统筹;第二是发展现代农业;第三是深化农村改革;第四是促进农村公用事业发展;第五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五个方面为我们勾勒出了未来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宏伟蓝图。那么该怎样走这条路?我们应该做出相应的思考。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式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在方方面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如果说有什么地方值得反思或值得检讨,我个人认为应该就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从农民的角度讲,其核心是收入…  相似文献   

9.
许多学者指出,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三化”,就是“农业产业化”、“农民组织化”、“农村工业化”。其中,“农业产业化”的目的在于提高农业生产力;“农民组织化”的目的则是实现农业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农村工业化”的目的在于 为农业提供技术、就业及服务支撑。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从发展过程来看,“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是一个相对漫长的经济投入和积累过程,而”农民组织化“则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实效。为此可以认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促农增收的首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南方农村》2004,(2):27-27
著名“三农”专家温铁军在《经济日报》撰文,指出今年的一号文件体现了三大政策调整。一是清晰地说明农民增收的重点和难点在于种粮农民。二是强调全国范围内停止征收农业特产税,这是中央在农村的税费改革上作出的重大调整。三是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上留下了很大空间,允许多种不同形式符合农户需求的金融创新。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深化对农村改革和“重农”政策的认识。他认为,上世纪80年代的大包干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时农民增收问题,同时也导致了农民的高度分散,出现了2、3亿分散的小农户。农民难于合作,可能会引发农村改革的另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提高农村人口素质解决"三农"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三农”问题极其严重。农村不发达,农业生产条件落后、现代化程度低,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形成“三农”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工农产品交换中的价格“剪刀差”,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发展提供资金积累(农村资金净流出)达2万多亿元,大约相当于同期社会资本存量的2/3。还有二元结构政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有9亿农业人口,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经济全面发展的大事。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一直十分重视,在实行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治贫、解困等方面,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农村人口众多,情况十分复杂,就整体而言,农业滞后、农村穷、农民苦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治,解决“三农”问题仍然任重而道远。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上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强农业、支持农业…  相似文献   

13.
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最近在山东、河南专门就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进行考察。他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深刻认识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在思想上、工作上更加重视“三农”问题,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胡锦涛十分关心农民增收问题。他每到一地,都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探讨如何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加。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脉络、经验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78年以来,中国农村改革大体经历了家庭经济地位重新确立、资源配置从计划向市场过渡、新型城乡关系初步确立和发展、农村改革全面深化4个阶段,基本脉络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保障农民权益和主体地位为核心,从单领域到全方位、从点到面、从试点到推广的渐进式市场化改革。这种渐进式改革符合中国的国情特点,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农村的发展活力,为中国农村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40年的发展历程表明,改革创新是引领农村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是: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通过市场化解决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资源配置机制和市场主体激励问题;坚持"维护农民经济利益、保障农民政治权利"这个基本主线,确保农民是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受益主体;坚持破除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等各个维度上的二元结构,让农民分享国家发展成果;坚持基层创新与顶层设计相结合的农村改革"方法论",以把握改革的方向并取得实效。在新时代,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必须采取综合配套、整体推进的方式,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充分调动农民和基层的积极性,全面激发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崔欣章《农业经济问题》开辟“市场经济与中国农民”专栏,专门探讨中国农民问题这一博大精深的中国头号现实问题,确实抓住了中国农村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必将有益于中国农村改革。但对当代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却议...  相似文献   

16.
农民医疗是当前农村社会保障的一个突出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件为民、便民、利民的大好事”。温家宝总理说:“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让每一个中国公民都不会因没钱看病而发愁”。它充分体现了总书记、总理胸怀农民疾苦的诚挚情怀。为此,无锡市委、市政府将“农民健康工程”列为“十一五”期间农村新一轮建设五件实事之一,要求经过5年的努力,建立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新型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保障水平在2005年基础上翻一番。那么,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的症结究竟何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才是“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三农问题”所引发的社会危机其实是内在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逻辑之中的;农民的破产、农业的凋敝、农村的衰落是市场经济在中国展开的必然结果。中国的国情和农村改革的实践证明,消灭小农经济的道路选择并没有最优解,因此“三农问题”的解决只能是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8.
冯立 《南方农村》2004,(2):49-49
从1982年至1986年,中共中央连续5年下发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真实地反映了亿万农民的心声和要求.成为我国农村改革迅速推进的强大动力。时隔18年,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一号文件。鉴于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作用,下面将历次一号文件的主要精神做简要介绍,供大家回顾参考,从中可以看出中央对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政策轨迹。  相似文献   

19.
不忍离开     
李季平 《中国改革》2004,(12):63-64
在我国13亿人口中,大约9亿是农民,从整体来讲,他们文化素质偏低,极少有参与政治的机会,属最弱势的群体。但他们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希望得到社会公平,希望除恶扬善,希望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希望过上富裕安康的日子,也希望自己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于是,《中国改革·农村版》就与我国最底层的、千百年来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联系到了一起,他们从农村版中看到了国家的政策、听到了自己的声音,也知道了什么是权威和正义。自河北记者站建站一年多来,我们从农民口中听到最多的话是“《中国改革·农村版》是为农民办事的,我们信得…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时最长的税种之一,历经近2600年的农业税,到2006年将完成其历史使命,全国人大以立法形式宣布从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免除农业税。2005年,河南等省提前实行农业税免征政策,继续实行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一免三补”及其他惠农政策。一年来,随着“一免三补”政策的实施,农民增收减负效果明显,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公共财政对广大农村的保障作用增强,农村综合改革得到有力推进。但是在惠农政策取得丰硕成果,深得农民之心的同时。农村社会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如果不予重视并给予逐步解决。将会形成新的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