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萧牧 《商业时代》2003,(243):30-31
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空调市场终于走过难耐的冬季,迎来了销售旺季。使得今年的空调市场格外引人注目,品牌的增多、巨大的库存、原材料的涨价,使得业内人士和消费者无不关注这样一些问题:空调价格大战会不会爆发?价格会降多少?在新技术、新品牌不断增多的同时,老百姓该如何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空调?近日,国美电器在北京召开“2003空调流行趋势发布会”,数十位国内空调企业巨头和行业权威人士坐以论道,共同对今年的空调市场进行全面剖析。  相似文献   

2.
陈宇 《商界名家》2004,(5):32-33
万家乐空调的困境,不仅撕开了空调市场的“冰山一角”,也给热衷于品牌租赁的万家乐股份公司泼了盆大冷水……  相似文献   

3.
傅勇 《商界领袖》2004,(7):65-66
继年初格力、美的、奥克斯大骂所谓的“假健康”之后,空调业开始了今年的第二轮“揭黑”表演。5月11日,威力空调宣布联合格力、大金、日立、三菱等空调企业,组建。合格空调”联盟,称市场上低价空调九成为不合格产品。同一天,空调新军帅康也向业界和媒体公布了一份“空调经营质量白皮书”,披露了目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空调企业来说,每年的五一市场争夺战既是企业淡季调整后的交锋,又是空调旺季来临前的较量,对旺季销售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如今的空调消费正从“买得起”向“买得好”转变。在空调技术差异不大的市场,许多厂家在保证产品原有功能特点的前提下,突出强调个性化,这也是空调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市场竞争激烈的一个新突破口。 走过行业洗牌阶段,空调巨头门各自摊开了底牌,未来的空调竞争格局必将是极少数千万级寡头的豪门盛宴,消费趋势的转变,正是新营销时代的第一道门槛,谁能够走在趋势的前面,谁将赢得未来的先机,厂家只有先人一步,才能领先一招。[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在经历了2001年度的市场冷清和2002年度的不如意之后,众多空调企业都铆足了劲,欲在2003这个被称为“冷冻年度”的市场中大战一番。然而,今年的空调市场注定要遭遇诸多的磨难,库存陷阱、原材料涨价、诚信危机加上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让空调厂商们的“雄心壮志”瞬间化为泡影,而不得不去面对一个“旺季不旺”的市场,令众多厂家愁眉不展。  相似文献   

6.
空调市场经过这几年的重新整合和发展。由原来的上百个品牌变成如今的三十多个,并且前三位占据了百分之七十多的市场份额。空调行业的竞争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了国内几大空调巨头之间的竞争。诸如,海尔,美的,格力。应当说,中国的空调市场发展已经是比较成熟的。品牌的集约化和同质化现象非常的明显。不同品牌的质量和功能差异很少。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企业在很有意识的树立自己产品形象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2005年,空调行业演绎了残酷的精彩,77%的品牌淘汰率成为市场最热闹的话题。2005年毫无疑问是“剩”者为王的洗牌时代。 2006年空调行业将上演怎样的精彩大戏?洗牌,也许洗无可洗,毕竟剩下的只有24个品牌。 有专家戏称,2006年将是发牌的时代,是二三线品牌绝地反击的时代。规模是洗牌的核武器.技术、渠道、创新,三者都可能成为发牌的新式武器。最大的危机就是最大的转机,2006年将是二三线品牌翻本的时代。 2006,强弱对决,意外的精彩。[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高兰英 《广告大观》2006,(5S):59-60
2005年,中国空调行业经历了一次大洗牌,市场上的空调品牌从2004年的104个下滑到24个,淘汰率高达77%。同时,市场份额很快向一线品牌靠拢,部分二线品牌开始亏空,大量三线品牌开始萎缩。  相似文献   

9.
郑霞 《新商务》2004,(2):30-31
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如今在空调市场占据三甲,“奥克斯”硬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了中国家电领域连续增长的奇迹,走过了一条艰辛而又成功的品牌发展之路,在业内树立起了“奥克斯”这一“优质平价”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国空调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空调行业被淘汰的企业不计其数,惟有注重品牌营销的企业才能够生存下来,志高空调即为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1.
1格力72748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空调企业。格力电器旗下的“格力”品牌空调,是中国空调业唯一的“世界名牌”产品。  相似文献   

12.
案由:格力掏“心”引发震荡今年3月2日,一贯低调的格力空调在北京几家知名媒体上打出了一则热辣辣的广告:“真金不怕火炼,格力空调,请消费者看‘心脏’”。旗帜鲜明打出了自己的品质牌,以质量战、攻心战叫板价格战。3月4日,格力又在众多消费者和闻风而来的记者们面前,将一个个完整的空调大卸八块,请消费者看清它的“五脏六腑”,并告诉消费者这样强健的体魄是绝对不可能与“狼心狗肺猪下水”之流的空调去玩什么降价戏法的。此举立即引起了业界震动和市场的支持,更引起了舆论的探讨。背景:二线品牌集体跳水今年的空调市场从一开春就开始闹腾。…  相似文献   

13.
创建国际知名品牌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如何打造国际品牌也成为每一个中国企业的必修课 在国际上,一些知名品牌的空调都是由志高代工的,但是价格要比志高空调价格至少高出50%。”全国人大代表、志高空调董事长李兴浩在接受《中国品牌》采访时如是表示,在他看来,中国制造不被世界认可已经是共识了。  相似文献   

14.
《商场现代化》2012,(35):69
<正>对于2013年中国空调市场走势,市场上有着不同声音,并且悲观情绪居多。截止2012年12月份的统计,中国空调产业与上年度同比出现下降,市场明显出现增长乏力的态势。近几年来,空调行业业已经形成稳定格局。即:一线品牌领跑,二线品牌紧随,三线品牌拾遗补缺。空调行业能够出现近几年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一方面是空调行业经过多年的竞争,已经过了大规模洗牌阶段,不适应的企业已经被淘汰出局,相对稳定的发展是近期行业发展的主基调;另一方面主流企业的产业链布局已经完成。不论是龙头企业,还是主流企  相似文献   

15.
漆婷婷 《广告大观》2013,(10):62-63
“中国好声音”常有,“中国好品牌”却不常有,海尔,作为为数不多的“中国创造”,海尔凭借在全球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在2013年荣获了总部设在英国伦敦的“世界影响力组织”授予的“世界名牌”的称号,同时,海尔旗下的空调、热水器、冷柜则入选世界名牌产品。这是中国品牌首次获得世界影响力组织的认定,  相似文献   

16.
梁正毅 《市场周刊》2002,(2M):20-21
2002年的中国空调业,又注定难改风云多变的命运。发起2001年“爹娘革命”而名声鹊起的中国空调新锐宁波奥克斯,并没有为自己的“名作”而坐喝“庆功酒”,他们赶在马年的元旦之前,把自己早已锁定的米卢“捉拿归案”,演绎了一场“空调换足球”的精彩故事,为冬季冷清的空调市场添足了一把火。  相似文献   

17.
李方 《网际商务》2005,(1):99-99
进入2004年,空调市场风起云涌,炒健康、炒节能、炒变频……各种概念炒作层出不穷,价格大战、口水大战此起彼伏,各商家为抢夺市场份额更是一路血拼。年产空调已达1000万台(套)的格力作为行业的领军品牌并不追随所谓的“潮流”,而是坚守品质和服务,继2003年举行“2500万用户大回访活动”后,再次开展“全球3000万用户大回访”活动。  相似文献   

18.
揭同行内幕是奥克斯营销的非常谋略——2002年4月20日,奥克斯人就放胆揭露“空调成本是多少”这一行业秘密,在业界第一个向消费者主动“投诚”,最终引发了一系列空调市场价格的“核爆炸”。  相似文献   

19.
2005年空调行业前四强(海尔、美的、格力、志高)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6.22%,13.21%、9.30%、7.28%,合起来占据近半壁江山,这是寡头市场的明显标志;同年,空调行业经历了一次大洗牌,空调品牌的数量从2004年的104个下滑到了24个,这是同质化竞争的结局。不言而喻,2006年,大部分企业为了生存而战,行业竞争必将更加激烈。而纵览各空调厂家2006年的竞争策略,空调行业仍未走出战略的迷雾。  相似文献   

20.
戴世富 《销售与管理》2006,(2):103-104,106
谓品牌延伸(Brand Extension),就是指企业在已经确立的品牌地位的基础上,将原有品牌运用到新的产品或服务上,从而希望减少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风险,以更少的营销费用获得更大的市场回报。品牌延伸是企业品牌经营的重要策略之一,然而品牌延伸是一把双刃剑,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运用得当,品牌延伸就成为了企业的“馅饼”,运用不当,品牌延伸就成了企业的“陷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