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模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本国产业自主创新的成败.文章在应用二元最优模型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了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相结合的农业生物产业自主创新的基本模式,然后根据产业创新主体、创新资源、产业的技术与经济实力等构建了适合我国农业生物产业自主创新的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2.
创新驱动战略是新常态背景下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高技术产业是我国实现科技创新的核心产业,在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北京市为例,利用北京市1997、2002、2007和2012年投入产出表,对4个典型高技术产业的投入结构、产业关联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引入修正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归纳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驱动模式:人力资本驱动特征日益显著;对经济的驱动模式以需求拉动为主;产业内互动模式以产业后向关联为主。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政策建议:实施差异化的创新人才战略,增强高技术产业供给支撑作用,促进高技术产业内部双向融合发展,基于产业政策立法建立稳定的科技产业政策支持机制。  相似文献   

3.
产业创新是欠发达地区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根本途径,选择一条适合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创新模式非常重要。以苏北欠发达地区——宿迁为例,对欠发达地区产业创新的三种主要模式进行了探讨,指出自主内生性的产业创新模式既能充分发挥本土主导产业的基础优势,又能促进产业创新的持续发展和经济的长期增长。最后提出了自主内生性创新模式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第六次创新浪潮与产业变革对我国产业创新模式选择提出了挑战。基于创新过程模型对我国产业创新模式选择进行了研究。通过集成技术成熟度曲线(Hype Cycle)与产业创新模型(Utterback-Abernathy Model)构建生命周期创新导向模型,揭示了产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存在的3种创新导向:流动阶段的创意导向、过渡阶段的技术导向和成熟阶段的轨道导向。基于该模型,分析了70年代我国通过二次创新实现经济增长的前提,并指出当前我国将基于技术创新实现的产业技术价值投资。最后,指出我国产业创新模式应以技术导向为主要方向,以全球创新资源下的技术成果商业化为战略重心。  相似文献   

5.
陆国庆 《财经研究》2000,26(10):60-64
企业战略与产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密切相关。衰退产业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但衰退产业中的企业战略却很少受到关注。为了摆脱衰退困境,企业必须重视战略创新。首先企业应当识别衰退,树立产业危机感;其次,要认识到以产业转型为核心的战略创新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再次,根据衰退产业的特点造反蝗战略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产业生态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生态化创新的宏观背景是企业面临政府环保要求、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 产业生态化创新是在生态学、产业生态学等原理的指导下,按照物质循环、生物和产业共生原理对产业生态系统内的各组分进行优化组合,建立高效率、低消耗、无(低)污染、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产业生态体系的过程。产业生态化创新的核心是技术生态化创新,本质是全程生态化,内容主要有技术生态化创新、绿色制度创新、绿色文化营造等,其实现形式是建立生态产业园。文章认为,生态产业园是实现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途径,是实现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理想模式。文中还对沱牌集团生态园的建立和实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生物产业创新路径选择正确与否不仅影响着该产业发展的快慢,还关系到一国的生物安全。文章在简单述评美国和欧盟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状况的基础上,从创新途径和创新模式两个方面对美欧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路径进行了考察,并从创新动因、支撑条件及实现途径等方面对二者进行了比较,最后探讨了美欧农业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路径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产业协同创新是以产业发展为主导,以企业为中心的一种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通过对中部6省产业特色、基础以及优势的分析,对发达国家产业协同创新举措进行梳理,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在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部地区产业实际情况,对中部产业协同创新的政策规划、框架搭建、路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8,(2)
山西省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其发展属于要素驱动型,存在较为严重的资源依赖和技术创新"挤出效应",导致经济增长滞缓。摒弃传统的资源依赖思维,依靠科学技术创新推动资源型产业转型,培育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增长机制,探寻资源型产业转型过程中的科技创新思路,形成创新驱动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模式,是山西实现资源型产业转型的关键和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0.
李天柱  马佳  梁萌萌  冯薇 《技术经济》2012,31(11):9-13,30
通过观察和追溯生物制药、纳米等产业,发现这些产业采取"接力创新"这一特殊的创新模式。以生物制药创新为例,研究了接力创新的内涵,并从主要优势、与其他创新模式的关系、易发领域等方面分析了接力创新的一般规律。最后总结了运用接力创新的主要思路,即帮助创新主体明确定位与科学决策、指导建设产业集群和创新网络以及为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等。  相似文献   

11.
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是“创新驱动”,而“创新驱动”与创新教育息息相关。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依托地区优势,开展创新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要实现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的目的,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创新人才的培养应充分结合区域产业分布的特征、考虑地区差异性和产业优势,发挥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物产业是当今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带动作用,在解决人类食物、资源、环境等重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当前,生物产业发展呈上升趋势,正在成为信息产业之后世界经济中又一个新的主导产业,许多国家把生物产业作为战略产业重点发展。生物产业属于典型的高技术产业,在创新方面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长周期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高科技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放式创新是高科技产业集群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高科技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本质上表现为集群创新主体对外部创新和创意知识的获取和利用,强调群内外创新资源的整合。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我国高科技产业集群应以开放式创新意识的树立为前提,以创新文化的培育和创新平台的开放为保障,以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核心,提高产业集群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基于产业集群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在创新能力、创新资源等方面存在先天劣势,只有通过与其它创新主体协同合作才能更有效开展创新工作,而选择合适的协同创新模式成为建立协同创新体系的关键。在研究协同创新模式和影响协同创新模式选择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产业集群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模式选择模型,该模型的建立为产业集群科技型小微企业选择协同创新模式提供了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已步入全球话语权竞争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升级为协同高质量创新,而建设国家自创区是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与全球话语权的战略举措,推动产业集群协同高质量创新是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和构筑区域创新创业高地的重要路径。在梳理国家自创区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状况与高质量创新特征的基础上,明晰基于价值链、产业链、知识链的产业集群协同高质量创新路径。在产业集群协同高质量创新模式方面,主要有企业引领型模式、人才支撑型模式、平台引导型模式、机构合作型模式,其是高质量创新的重要特质所在,也是理论创新之处。最后,针对如何进一步推动产业集群协同高质量创新发展,从整体规划、人才管理改革、科技创新管理、服务体系4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产业整合:目标、路径与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自力  房贤会 《生产力研究》2007,(12):89-90,143
文章系统阐述了产业整合理论,从不同市场结构对知识创新的促进作用入手,探索合理的产业组织形态,进一步明确了产业整合应以知识创新为导向,围绕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以促进合理产业组织形态为目标,探讨各种产业整合模式,并以此作为产业组织政策制定的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区域创新体系模式的基本内涵,并基于要素结构、产业组织、空间结构、制度结构、发展动力对区域创新体系的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不同视角下的区域创新体系模式。  相似文献   

18.
产业创新的理论综述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产业创新理论是创新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包括产业创新和产业创新系统两大部分。本文阐述了国内外产业创新理论的研究现状,探索了产业创新理论的学科发展方向,并分析了我国产业创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产业集群创新的中间组织模式优势、集群技术创新的分工优势、集群创新的扩散作用优势、优越的学习能力优势等分别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利用和培育产业集群创新优势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江浙沪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仁开 《江南论坛》2009,(8):13-15,58
一、江浙沪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现状及特点 上海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特点 目前,以产学研合作创新和特色产业基地创新为典型特征的集群创新模式已成为上海城市创新的主要模式。同时,1997年以来,上海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目标,以信息、现代生物医药、新材料为重点,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基地,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要载体,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支柱产业高科技化,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