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旅游业是全球化程度最高、地方化表征最强的产业之一。旅游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深深的地方烙印,全球化特征却较弱。旅游产业地方化实践既是旅游学科探究的地方素材,也是地方旅游产业全球化的基础。植根地方旅游产业实践的旅游人才培养路径,有利于旅游人才培养真正走在时代和学科前沿,促进旅游人才融入全球化体系。基于全球化和地方化辩证视角,选取江西上饶市为案例,着眼旅游业地方化发展实践,探寻旅游人才培养的全球化思路。建议旅游人才培养既要顺应全球化趋势,构建高校赋能式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又要把握全球化趋势,引进国际旅游新业态人才培训项目体系;更要引领全球化发展,组建国际旅游产业实战人才孵化基地。  相似文献   

2.
阳朔西街是一条传播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文化街。英语是跨文化旅游的交际工具 ,更是阳朔西街旅游经济崛起的主线。融洽的跨文化交流环境 ,构建起阳朔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经济社会 ,英语在独特的文化群体中给阳朔旅游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旅游是一股促进社会文化变迁的力量。在旅游社会学的研究中 ,必须把旅游社会学融入社会文化变迁的众多因素中作情景化的审视。对阳朔西街的旅游市场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 ,有助于推动我国旅游科学理论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旅游在先秦时期称为“观光”,就是观瞻一地优美的风景和光辉灿烂的文化。“观光”观的是文化,文化是观的目的,从本质上来说旅游是一种精神文化活动,是满足旅游者审美需求的社会文化现象。因而,文化资源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石,是旅游开发的核心内容,也是一个地区进行旅游开发研究的重要对象。昌都是藏、羌、纳西、回等少数民族聚居区,有着令人羡慕、值得骄傲  相似文献   

4.
作为地方治理重要手段和职权活动的地方性立法,对地方社会法治和地方经济、文化、生态的科学发展意义非常重大.地方立法要达致地方立法的宗旨,实现地方立法的目的必须凸显地方性特色.地方立法地方性特色的凸显,可以在地方立法程序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实现.在立法规划、法律草案拟定、法律草案征求意见和法律议案审议等地方立法必经程序中,可以采取一定措施、经由一定机制确保地方性特色的凸显.  相似文献   

5.
地名是人类历史活动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地名是当地居民在从事与生计相关的活动中,不断积累传承下来的宝贵地方性知识。通过黄岗侗族地区小地名的研究发现,当地小地名的命名制度,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激励作用。因此,挖掘、利用民族地区的这一宝贵地方性知识,对认识当地公益事业的运行方式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岱、侬族熟语是流传于越南岱、侬族群民间社会的熟语。笔者收集和整理了180条岱、侬族熟语,按照内容划分为节令气象、农业生活、爱情婚姻、家庭伦理、为人处世、立身之道、社会生活乃至习俗宗教等类别。通过跨文化视野研究,岱、侬族熟语的地方文化文献的丰富价值得到呈现。岱、侬族熟语包含了大量丰富的岱、侬族群农业生活的地方性知识,形成地方性知识文化之网;流传于地方族群的熟语,恰恰是有关于族群发展、生命周期、思维本质、性别差异以及个体认知、情感表达方式的人观人论的文本,其包含了后现代人类学异文化研究中“人观”民族志的文化研究价值。而跨文化视野下的熟语研究工作则凸显出探究异文化意义之网的现代阐释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阐述了关于文化旅游四种类型的定义,概述了文化旅游中的“文化”与“旅游”的涵义及二者的关系,重点剖析了文化在文化旅游中的价值作用,强调其价值作用主要体现在文化可提升文化旅游资源品位、有助于找出文化旅游者旅游行为的规律、主导文化旅游形象定位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关于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时至今日,在许多关于旅游的学术论著或普及性文章当中,常常把“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互相取代,造成一种模糊的认识。文章试图对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作出阐释,理清思路,同时指出当代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研究的重点及发展趋势,以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必须掌握丰富的旅游文化知识,而其中地方文化知识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职高旅游专业在教学中应注重地方文化知识的传授.具体的方法为:归纳法、横向联系法、问题教学法、实践操作法等.  相似文献   

10.
文化资源旅游化是旅游化研究议题中的主体和重点,从研究关注的逻辑起点、主要研究内容等方面梳理了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文化资源旅游化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国内外关于文化资源旅游化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国内外的研究在理论基础、研究起点、实践指导等方面存在差异。国外的研究从旅游现象入手,以文化资源旅游化的概念为统领,重点关注历史城市的旅游化、名人的旅游化、土著民族文化的旅游化和文化遗址的旅游化,国内的研究以文化资源的旅游化策略为主导,从文化资源旅游化的价值评价、文化资源旅游化的开发利用、文化资源旅游化的影响与响应等方面展开。文化资源的旅游化研究虽然尚不成熟,但未来的发展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1.
“农业旅游”在我国正式提出来是2001年,是指“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场景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受欢迎的旅游业态之一。社会文化环境是旅游的灵魂,但是,目前的农业旅游却面临农村社会文化环境的破坏,可持续发展难以实现的问题。社会文化环境只有在真实生活的土壤里才能生长延续,因此要倡导正确的文化观念,保护“鲜活的”农村社会文化环境;同时,要重视对当地旅游人才的培养,使农民成为农业旅游的真正主体和受益者。  相似文献   

12.
"旅游规划与开发"教学中的工具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规划与开发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游客体验、景观环境、旅游产业及社区参与为主要元素的旅游规划理论是“制作”旅游规划工具包的理论基础,有助于在教学中实施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旅游规划知识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相似文献   

13.
旅游目的地“旅居社会”的建构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居社会”“旅居社会”和“网络虚拟社会”是当今社会的三大具体社会形态,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保持中国社会稳定的三大支撑点.随着现代商务活动的常态化,置业旅游的潮流化,休闲旅游的主流化,气候旅游规模化,现代人重新开始由“定居生活”走向“旅居生活”,旅居社会成为当代的一种主流的社会形态.旅居社会本质上是对“旅游业发展全部”的完美表达,是对旅游业发展方向的一个判断,也是对旅游业发展归宿的一个预言.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旅游资源的灵魂。地方文化以其个性鲜明、底蕴丰厚成为旅游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部分。整理研究地方文化,开发地方旅游文化资源,是发展地方旅游的必要手段。广西东南地区拥有丰富而且有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为地方发展旅游奠定基础,但由于主观及客观原因,桂东南地区的旅游尚未形成热潮。文章意在对桂东南的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分析其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对开发的地方文化旅游资源提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旅游以其独有的方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种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西方和亚洲地区出现了快速发展的趋势.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文化,我们应该注重开发体现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资源,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加大对外文化旅游促销宣传力度,努力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6.
姚宏 《特区经济》2006,(5):357-358
实施旅游文化竞争战略的目的是旗帜鲜明地昭示旅游的文化内涵,建设积极的有特色的区域旅游文化品牌,从“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文章结合陕西省旅游实际,提出要采取树立新的旅游发展战略理念和竞争意识,注重旅游地形象文化形象导向,围绕主题进行旅游地文化营销,突出发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和规范商业行为,旅游活动开发中加强旅游地方文化表现等基本措施,全面提高陕西省旅游文化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旅游以其独有的方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种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西方和亚洲地区出现了快速发展的趋势。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文化,我们应该注重开发体现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资源,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加大对外文化旅游促销宣传力度,努力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8.
针对以上两方观点的碰撞。我们需要做更加理性的分析。其实针对小排量汽车“限”与“放”焦点是国家宏观的政策和地方性规定之间的;中突,国家宏观上需要减少对汽车工业的发展阻碍因素,而地方则要考虑到城市的交通压力、交通安全。呼吁为小排量汽车“解禁”是一个社会的呼声,小排量汽车的拥有者、预期拥有者以及部分汽车生产、经销商表现活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网络游记已成为众多学者研究旅游者对某地的形象感知意象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大量有关地方理论文献的梳理,在结构主义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地方理论视角下,利用八爪鱼软件对携程网站上有关丽江的网络游记进行整理,分析丽江旅游扶贫的地方文化意义。对网络游记的分析不仅局限于个人地方感知,还可以深入到社会文化内核对游客感知的影响等研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我国边陲地区苗族村寨的实践式考察,总结出相对于“经纪体制”的“寨老体制”.作为自然领袖,寨老在仪式、规范、传统、意识形态的领域管理寨子,其权威产生于寨民的信任和认同,是苗族社会所特有的“信任型权力”;作为“台面干部”,寨老辅助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的建构,是联结国家与苗族基层社会的地方性权威.苗寨社会“寨老体制”的权力合法性来源于与其社会的天然血缘关系及于国家的辅助工具作用.至今存在于苗寨中的地方性权威延续着多重的象征意义,是不可复制的精神领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