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陈华敏 《企业导报》2010,(8):271-271
随着西方工业化的完成,多数国家成为"富裕社会"中的一员。在这种背景之下,人们的消费模式从主要满足基本物质需要到考虑所购物品的象征意义,从消费物品本身到消费符号价值,导致了消费主义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在这种消费文化的影响下,人们通过以商品所具有的符号性以及消费的过程彰显自己的个性和品位,是一种符号化的消费。  相似文献   

2.
女性消费作为一种文化与伦理特征,其消费系统并非建立在对需求和享受的迫切要求之上,而是建立在对社会意义的欲望基础上。这里的社会意义包括:价值观念、社会地位、道德风尚、文化符号等等。她们与男性消费需求的不问是社会造成的,社会对女性消费文化的塑造和引导承担着主要责任。为此,本文着重于探讨城市女性消费行为的文化特征及其伦理定位。  相似文献   

3.
姚敏 《企业家信息》2011,(3):112-113
由全国妇联宣传部、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妇女》杂志社、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华坤女性消费指导中心主办,中国服装协会、北京市服装纺织行业协会协办的第六届中国女性消费高层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主题是“美丽消费引领女性消费市场一中国城市女性服装服饰消费现状及趋势”,论坛发布了2010—2011中国城市女性消费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4.
当前电视广告中的女性消费情结的表现形式为,利用女明星来充当消费意见领袖和形象大使,以女性的外在形象来吸引受众眼球;主要原因是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商业文化的推波助澜,以及虚幻美的女性美标准误导了女性消费.  相似文献   

5.
服装消费文化既是一个社会重要的物质文明,也是一个时代的意识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地域文化的体现.研究服装消费文化可以丰富和完善服装文化理论和消费文化理论的知识体系.目前我国学者主要从服装消费文化的定义、特征、构成、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在服装消费文化的定义上已基本达到共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将服装消费文化纳入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的为数不多;二是对女性、大学生、老年人等群体的研究,没有考虑某群体服装消费的系统性、地域性;三是对某个城市典型区域的研究却比较匮乏.  相似文献   

6.
消费欲望与消费符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元浦 《中国审计》2003,(14):59-60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消费主义的时代。人们自由地享受生活,消费鸡块,消费可口可乐,消费衬衫领带;也消费广告、消费品牌、消费偶像;更消费虚荣、消费欲望、消费美丽,乃至消费语言与符号……  相似文献   

7.
论消费主义与资源节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消费主义的泛滥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严重的环境危机 消费主义指的是"一种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它煽动人们的消费激情,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消费主义不在于仅仅满足'需要'(need),而在于不断追求难于彻底满足的'欲望'(desire).换句话说,人们所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消费主义'代表了一种意义的空虚状态以及不断膨胀的欲望和消费激情."在目前环保还未能成为大多数人的习惯和首要意识的情况下,实际上就是在更多地消耗资源,变本加励地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8.
随着物价上涨,出现一种新的消费观念“瞬时消费主义”,瞬时消费主义提倡只租赁或交换来获得商品而非购买,并认为是一种“低碳”消费模式。瞬时消费主义引领了一种潮流,但从其本质看,瞬时消费主义是一种西方消费主义的异化,导致人沦为“物”的奴隶。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和网络背景下,消费主义思潮逐渐蔓延至国内.物质条件的满足刺激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人们不再止步于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开始沉迷于过度消费和炫耀性消费等不良消费中.这种错误的消费观念使得少数大学生逐渐陷入消费主义的牢笼,不断产生攀比、浪费等错误消费行为,给学生和家庭带来负担,影响了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因此,要强化大众媒体...  相似文献   

10.
张文静 《价值工程》2012,31(30):12-13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宁沪杭三城市女性家长体育消费特点与差异。研究表明:妇女获得体育信息途径一致;体育服装鞋帽是女性家长消费最多物质产品;体育休闲场所门票和会费是女性家长消费最多的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11.
消费主义是一种消费观和价值观。它以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为基础,把消费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和最大幸福。作为西方的一种社会思潮,消费主义自传入中国就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致使高校人文价值缺失。消费主义视域下,凸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代消费不仅体现了消费方式的变化,更体现了消费者认同形式的变化。消费与认同的联系是十分明显的事实,人们选择哪种消费方式,在很大程度上由人们的自我认同所决定的。在这个用消费主义理念支撑的社会,人们通过消费能否获得自我真实确认。本文通过对自我认同的分析,揭示了消费行为中的自我认同的两个表现:归属感与个性。  相似文献   

13.
解读都市“新女性”的消费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城市现代职业女性作为女性中的杰出群体,正日益显示出其独特的气势,从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中解放出来,形成现代城市中令人瞩目的一族——都市“新女性”。由于较高的经济收入、超前的消费观念、自由的消费选择,都市“新女性”已表现出强大的消费能力和潜力,从而成为当今城市经济中的一个新亮点。 一、都市“新女性”生活方式的新变化 生活方式的变化是消费方式和消费心理转换的基础,都市“新女性”的生活方式近年来呈现出如下新变化: 1.事业至上、收入稳定、经济独立。城市现代职业女性大多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的专长,可以较自由地选择自己  相似文献   

14.
书斋     
《制造中国:消费文化与民族国家的创建》[美]葛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当初的国货运动反映了影响近代世界的两大关键力量——民族主义和消费主义先后在中国滋长,本书探讨了这种历史纽带,重新解释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15.
通过全面解析消费的概念及其在社会层面的深刻意义,以及中西方社会观念和消费模式的差异,认为我国当前的消费主义更多源于特定的社会结构转型时期,呈现出竞争性消费、补偿性消费和交换性消费三种主要形式,从探索适宜消费模式的角度提出了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6.
《财会通讯》2006,(2):I0024-I0025
《2005年度中国城市女性消费调查报告》显示,家庭日常消费基本上是女性说了算,77.3%的已婚女性决定着家庭吃、穿以及日常用品的选择和购买。这说明,女性已成为家庭日常消费的主要购买者和决策者。在买房、买车、购买贵重物品等大额投资时,22.7%的已婚女性会自己做主,77.3%的女性会和丈夫共同商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8,(14):260-261
当前社会的发展使得"消费至上"的理念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愈加严重,甚至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都产生了影响。这种消费主义将对无节制的物质享受作为生活的主要目的和价值意义。消费主义的拜物主义特征和功利主义特征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本质,弱化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更对其人生理念和信念造成了淡化。针对这种情况,广大高校更需要积极开展相应的价值观教育,开展优秀和积极的传统文化教育,从而为广大学生营造一个更为积极、和谐和文明的高校学习环境。为此,本文也将对消费主义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展开研究,希望对高校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更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消费文化的社会意义及消费文化阶层结构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消费文化,消费文化已成为一种“地位符亏”。本文阐述了消费文化理论的形成及研究视角,分析了消费文化的符号性与社会意义,在此基础上,从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等五个方面,将中国城市社会阶层分为五个消费文化阶层,并对每个阶层的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产阶级的消费观念是中国消费主流趋势的代表,其固有的消费主义思想、奢侈消费与炫耀性消费的享乐主义思想和超前性消费理念,及其所引发的代际不公平和造成的代内不公平,对低碳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只有在消费观念中融入生态消费意识、绿色消费意识、适度消费意识、责任消费意识、公平消费意识,才能使中产阶级承担起低碳社会责任,做低碳消费方式的推动者,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消费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20.
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SSIC)在北京、天津、上海、哈尔滨、广州五地针对中国女性消费专题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女性生活消费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温饱型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化;都市女性逐渐成为网上阅读、购物的主力军。休闲文化消费不断增多,装扮的支出增加,餐桌上的消费水平大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