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任务是什么?它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这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关于后者,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在各种不同意见中,有一种看法认为农业现代化应该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为基本任务,而且认为随着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可以解决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粮食)商品率的提高问题。  相似文献   

2.
方原同志在《经济研究》1980年第3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任务应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文章,反对把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基本任务。对此,我有一些不同看法,提出来和方原同志商榷。一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不是一对矛盾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还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种提法本身就是不正确的。因为,它把本来不是一对矛盾的两个事物,人为地当作一对矛盾对立起来加以  相似文献   

3.
美国农业生产的高度机械化、化学化和专业化形成了带有工业化生产性质的现代化大农业。当今,美国生产的粮食占世界粮食产量的1/5,1989年的农业出口值达400亿美元。然而,美国在农业上因长期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和除草剂,尽管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但是这种以化学品高投入的生产方式却带来了一系列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任务应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目前在这个问题上有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有的是把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折衷并列起来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基本任务。我认为,这两种提法都有商榷的必要。这里,先就将两者折衷并列起来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关于用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农业现代化基本任务的问题,下文再展开讨论。我认为解决我国农业现代化所面临的问题,应当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循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对我国农业进行历史地全面地具体分析,正确地规定它的目的和任务,找到合乎规律的发展途径。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此一事物与彼一事物之间总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抹杀两者之间的区别,只从表面的两者之间的联系着眼,加以折衷,无助于问题的解  相似文献   

5.
<正> 若干年来,农业机械化问题在我国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意见。过去人们较多地从农业现代化的角度探讨农业机械化的得失,而对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商品化的关系则很少有人做出较有说服力的阐述。目前,从农业商品化这一前提出发,如何确定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道路,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必须解决的带有实践意义的理论问题。本文拟从这一方面提出一些粗浅意见,以就教于经济学者和实际工作者。  相似文献   

6.
农业现代化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般将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道路划分为北美、日本、欧洲、印度等几种主要模式,尤以北美模式和日本模式最为典型。由于人少地多,美国主要是通过农业机械化和土地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日本则与此相反,人多地少、资源贫乏,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和资本大量投入来实现农业现代化。本文通过简要比较美、日两国农业现代化模式,进而探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7.
“九五”期间江苏省提出要在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地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这一目标,目前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认真研究和探讨。 一、关于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自80年代中期开始,苏南土地规模经营获得了较快发展。截止今年秋播,苏南地区15亩以上的土地规模经营单位已有2万多个,经营的土地面积已达120万亩。 然而,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今后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的难度将越来越大。一是由于国家提高农产品价格,农民种田积极性上涨;二是由于乡镇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存在就业不稳、收入不稳的情况,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又有所加强;三是由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已逐步改变了传统农业劳动的  相似文献   

8.
马吉成 《城市建设》2011,(6):117-118
农业生产机械化是国家农业生产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对提高国家生产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农业的关系,我国农业机械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进一步确定了现代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和现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农机装备是重要的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要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与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技术支撑与可靠的工程装备。  相似文献   

1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新时期垦区农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势头较好,但仍存在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体制不完善、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农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等问题。为促进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发展,应完善经营及管理体制,建立现代化大农业;推广"互联网+"模式,提高龙头企业竞争力;拓展农业产业价值链,挖掘新经济增长点;继续改善民生,促进垦区共享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业机械化促进高效农业的发展──从建平县小麦生产的发展看农业机械化的作用辽宁省建平县农机管理局李广森一、前言农业机械是农业的生产工具,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作为科技的载体和结晶,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提高了农业装备程度和生产力水...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十一次关注"三农"问题,推进农业现代化成为中央聚焦"三农"的核心主题。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保证粮食稳产增产、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为分析影响农户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增长、农民增收贡献程度的大小,文章根据2000—2012年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农户农业机械化投资相关数据,对农户农业机械化投资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回归分析,表明户均农业机械投资在增加农民人均收入、亩均收益、农业产值、人均粮食产量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最后,文章提出增加农业机械投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的农业现代化思想。他注重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村人口城市化转移,加强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强调农业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鼓励发展商品经济,推进农业经济现代化;认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农业机械化。这些观点对我们探索有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道路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一、搞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也要实行专业化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实行专业化生产,这点已为世界上许多经济发达国家的实践所证明。这些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实行农业生产专业化的过程,美国、西欧许多国家都如此。在那里,问题比较明显:他们搞农业现代化,主要是抓机械化、电气化,大幅度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在这种情况下,不实行专业化生产显然是不行的。因为在  相似文献   

15.
<正> 栾城县在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农业人口264,000人,农业劳动力118,000人,集体耕地448,000亩,农业人口平均每人拥有耕地1.7亩,每农业劳动力平均负担耕地3.8亩。农业生产以粮棉为主,粮田面积30多万亩,棉田13万亩。近七、八年来,粮食生产发展很快,是全国闻名的粮食高产地区之一。由于它地处冀中平原,地势平坦,便于机械耕作,近年来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很快。截至1977年,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马力99,231马力,每亩拥有农业机械0.209马力,灌溉用电量35.8度,施用化肥161.4斤,农药7.5斤。从农业现代化的技术装备来说,已达到一定水平。目前,正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力争在今年实现机械化。  相似文献   

16.
保证农业增产增收,是加速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目标。农业增产,即增加农产品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才能充分满足国家建设和城乡居民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我国目前农产品人均占有量水平比较低,保证农业大幅度增产,是我国农业相当长时期内的战略任务。在农业增产的同时,还必须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果,以较少的劳动消耗生产更多的农产品,保证农业增收(这里主要指农业净产值即V+M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农业科技进步的综合载体。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农机化的发展在新的起点上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农业机械化是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它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深入分析了农业机械化的作用,提出了新时期下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模式、发展途径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与技术取向,对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快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机械化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怎样?存在哪些矛盾?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等等,都是迫切需要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只有在深刻揭示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对上述三个问题作出恰当的答案,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才可能有正确的决策,才能避免盲目性,一往直前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1 替代农业的由来美国在实现了其农业的机械化、化学化以后,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生产效率,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粮食、农产品出口国之一。自1940年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五十、六十年代常规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过度的机械化耕作、翻耕,使水土流失,养分遭受损失,七十年代初期的石油危机,使这种以大量消耗石油能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受到冲击。人类对环境污染危及人体健康、资源衰竭的认识的提高,也使这种常规的农业生产方式受到了挑战,因而近十年来出现了一种从自然界物质,能量循环的观点出发,以生物学的过程和手段来替代农业生产中引起污染、有害健康、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