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民社会能否促进民主化,一直是学术界争论比较激烈的一个话题。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认为:"如果能够超越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思维,超越市场和政府的二维思维,发展公民自治,社会治理会更完善。"基于此,特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出发,试图探讨公民社会与民主化的关系,以期对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及探讨民主化进程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韩芳  韩晶 《理论观察》2010,(5):66-70
20世纪以来,志愿服务事业在全球快速发展,并成为一股重要的社会力量影响着社会发展进程。志愿参与以"利他"、"奉献"为精神宗旨,它是志愿服务的先行过程,也是核心过程,决定着志愿服务能否实现及其未来发展走势。济南是山东省省会,历史文化名城。在和谐济南建设过程中,公民积极广泛地参与了各项志愿服务事业,对构建和谐济南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志愿参与仍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志愿参与主体意识淡薄、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依然存在。本文针对济南市公民志愿参与的问题,提出培育公民文化,完善法制建设等措施,促进公民志愿参与,构建和谐济南。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取得公民身份,在大多数情形下,是在自然状态下完成的,人们把"公民"看作自己的基本社会身份,也是不暇思索的.这表明"公民"已深入人心,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和认可.但是,自然取得的公民身份是否就意味着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呢?谁是公民,不是贴一张公民标签就够了.判断谁是公民,从观念上讲,更取决于他是否具有公民意识.如果仅有公民身份,观念上却存在着群畜意识、臣民意识,那么他只是"顺民"、"臣民",非公民.  相似文献   

4.
论强化公民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意识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今天,强化公民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公民意识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公民关于法律规定的公民在国家的地位、性质、作用以及权利义务等思想观念的总和。一个国家公民意识的强弱,反映这个国家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水准。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包括公民的社会主义民主意识、公民的权利义务意识、公民的法律意识、公民的爱国意识等。本文试从这几个方面谈一谈强化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5.
当代学界对公民意识和民主研究非常关注,公民意识和民主的理念的源头就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制的,民主政治的发展历史其实就是公民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我们考察公民意识与民主的历史渊源,就能够进一步解读公民意识与民主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6.
培养中学生树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公民意识,对落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对新疆喀什地区中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现状的调查,发现学生具有较强的国家意识、责任意识、民族团结意识,需要加强权利与义务意识、参与意识。为有效提高中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学校需要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统领的基础上,构建公民意识教育内容体系、创设校园公共生活、加强中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7.
构建现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法治建设是必需的.法治的实现,不仅需要立法、制度建设的跟进,还需要公民法治意识的培育与提升,少数民族公民法治意识的培育更需要重点关注.来自新疆某市的实证调研,着重回答了探索少数民族公民法治意识培育机制的问题.量化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公民法治意识的形成与提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法治宣传效果、宗教人士的遵法行为、政府工作人员的遵法行为、严格执法情况以及腐败治理情况作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民主的发展以及加入WTO等,都要求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实现更多的公民参与.针对目前公民参与中缺乏规范的程序、保障制度不完善、公民参与意识淡薄等问题,今后应大力提高公民参与意识,拓宽参与渠道,加强制度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意识的缺乏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障碍之一。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和培养,不断丰富大学生公民教育内容,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公民意识的升华,并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公民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环节,随着改革开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公民意识的重要性日益显示出来,成为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大学生作为我国公民群体中的重要力量,其公民意识的培养受到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尤其是在高校学生中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就是通过适当的教育手段促使大学生养成对自身主体国家公民身份的正确认识,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是高校公民教育的基本任务.文章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新时期我国国情和构建和谐高校的背景,阐述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相关概念及其主要内容,指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所处的现实困境,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公民主体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城乡二元格局仍然存在,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农村地区都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而农民公民意识的高低则直接关系基层民主的价值体现和发展空间.为全面促进城乡一体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现代化建设,培养农民公民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农村公民意识缺失的表现和培养路径进行探讨,以期为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战略任务。但从当前河南省公民意识的现状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加强对"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公民意识教育进行研究,对区域经济经济建设和公民社会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汶川大地震是人类的一场灾难。汶川抗震救灾过程中,国民积极捐款捐物、献血,许多志愿者活跃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无私的帮助他人。这些感人的画面实际上向我们昭示着中国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的形成。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抗震救灾过程中唤起的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仍然是朦胧的,是感性的。这就需要对这种朦胧的公民意识精心呵护,认真培养,使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深深的植根于每个公民心灵的深处。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如今提倡的和谐社会理念里,"善"、"善生"成为衡量公民道德标准的重要维度。如何为公民营造一个和谐的道德生态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社会问题。公民对"善生"思想的理解,并将这种理解转化成为一种价值认同和行为标准,成为和谐社会公民道德生态建设的重要理路。  相似文献   

16.
国民意识就是现代所说的公民意识.思想家们在"自由、平等、博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理念和口号下,界定了公民对国家的权利和义务,得到了民众的广泛认同,这就是最初的公民意识.在近代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促进下生成的国民意识,是国民外交产生的前提,而国民外交反过来促进了国民意识的巩固和沉淀.  相似文献   

17.
张爱善 《魅力中国》2009,(7):163-164
本文分析新时期大学生公民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大学生公民意识薄弱的原因,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与培养有所建议,希冀为大学生公民意识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公民意识培育具有特殊性和紧迫性。在新时期,可通过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公民意识的理论教育、注重公民意识培育的具体实践等措施加强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提高其“四个认同”度。  相似文献   

19.
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以及教师的"教"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从心理意识的角度出发,学生的"学"意味着学生要在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方面进行有效的心理构建,而教师的"教"意味着教师应清楚地意识到自身在网络教学环境下的角色转变,并构建与之相应的心理定位模式。  相似文献   

20.
马宇飞  梁荣武  王倩 《黑河学刊》2011,(3):48-50,52
自中国近代以来,"民主"纷杂地舶进,诚然"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但对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受专制人治影响至深的中国,其"民主之路"究竟"路在何方"?而现代中国的"公民社会"却在悄然兴起,并对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日渐浸透、约束与制衡。同时",摸着石头过河"的部分中国学者也逐渐审视到了"自由主义协商民主",在中国趋向"公民社会"的宏观背景中所具备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