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华 《价值工程》2014,(20):165-166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敏感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基于生态足迹计算模型,以2007年忠县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为基础,计算并分析了忠县2007-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对忠县的土地承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魏来  薛齐 《城市问题》2012,(2):42-45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以安徽省临泉县为例,测算了其生物资源、能源消费及建设用地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临泉县生态足迹存在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供需总量失衡、矛盾突出、受"域间贸易"影响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构成不对称等问题;与安徽省生态足迹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临泉县暂时属于弱不可持续发展等级,相当于安徽省1994年的状态;结合临泉县城市产业经济特点,基于生态足迹角度的分析,认为人口因素、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是临泉县面临的生态压力的主要根源。基于测算结果,提出了临泉县建设宜居城市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生态足迹模型,对20002010年新疆产业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进行时序分析,然后引用完全分解模型对生态足迹动态效应进行分解分析,研究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足迹强度三个因素在不同时期对总足迹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新疆总的足迹呈上升趋势,产业生态足迹变化各异,在第一、三产业足迹下降的同时第二产业足迹增加较快;在生态足迹变化的分解效应中,经济规模效应是推动足迹增长的主导因素,产业结构效应在波动中也缓慢拉动足迹增长,而技术效应则驱使足迹下降。产业结构与资源压力状况不协调,应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湖南省张家界市为例,利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法来度量旅游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将旅游生态足迹分为可转移足迹和不可转移生态足迹两大类。利用改进模型计算分析了2007—2009年张家界旅游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显示该地区旅游消费模式具有相对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生态足迹的投入产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足迹是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测度指标之一.本文将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引入生态足迹模型,使用北京市2005年投入产出延长表等数据衡量了北京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北京市2005年生态足迹总需求为3853.8万公顷.约为北京市土地总面积的23倍;人均生态足迹为2.51公顷,高于其生态承载力.北京的经济发展尚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6.
生态足迹理论在长株潭城市生态安全研究中的应用与改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长株潭城市群是国家"两型"社会实验区,其生态安全是指其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状况能够维系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理论为研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量化研究的手段,对于研究全球或一个较大区域系统可持续发展是一条很好的可行性思路.但是,我们研究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进而具体到生态安全时,发现生态足迹理论在用于长株潭生态安全研究与评价时遇到了困难,如果对传统的生态足迹理论进行改进,将生态足迹区分为消费性生态足迹和生产性生态足迹,并以生产性生态足迹作为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这能更真实地反映长株潭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广东省佛山市2003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对佛山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指标进行了计算与分析,提出了能够促进该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态足迹是衡量区域生态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温州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采用相对指标法和生态可持续指数法对温州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温州市存在较大的生态赤字,表现出强不可持续性。据此,就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为温州市减少生态赤字、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6,(4):30-32
文章根据青岛市2013年的统计资料,对青岛市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显示,青岛市2013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4.18hm2,生态承载力0.515455hm2,总生态赤字为3.66hm2。人类活动严重超出了青岛的生态承载力,造成青岛人地矛盾严重,其中化石能源的生态足迹最大,青岛目前以消耗资源存量作为发展的代价,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建立了基于能值分析的房地产建设项目生态足迹评价模型,计算房地产建设项目的生态足迹,以此来分析房地产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评价项目的可持续性。并以长沙市某房地产建设项目为例,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建设项目产生了2 107hm2生态足迹,承载效率指数大于1,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最后,提出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减少项目建设物资投入、发展循环经济等措施,实现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是资源的瓶颈和环境承载的超限,技术要素的提升是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促进技术进步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途径。本文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了测算,分析了技术进步对生态足迹的动态冲击效应,从而提出技术进步层面上提升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应致力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当前刻不容缓的是提高管理效率,从而改进纯技术效率;在制定政策时不可盲目扩大规模;为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加快高效率的、能改善环境状况和降低资源消耗的"清洁技术"的研发。  相似文献   

12.
依据宁夏和银川市2006年的统计数据,对银川市的生态足迹作了定量分析。结果为银川市2005年的人均生态赤字为2.271565公顷,表明银川市的生态发展不可持续。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习勤  张春 《价值工程》2013,(36):10-12
本文利用生态足迹模型、相关分析以及灰色预测模型对江西省的生态足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江西省的人均生态足迹比2001年增加了68.05%,为2.2366hm2/人;生态足迹与GDP、城镇化、居民消费水平及人口的相关系数均在0.94以上;预测得2012年江西人均GDP生态足迹为3659.247hm2,2019年为1798.4273hm2,即未来江西发展的不可持续状态将逐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徐世敏 《价值工程》2011,30(27):273-273
我国的天然草地会对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但是草地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其经济、生态与社会的不可持续性越来越凸显。因此,如何恢复和保护草原的生态功能,解决草原过度放牧,实现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是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生态状况不容乐观。退耕还林是我国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程,具有现实和历史意义。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现阶段必须进一步针对新的问题与情况,结合退耕还林的政策研究,依靠法制推行退耕还林的实行。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越发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作为以高耗能著称的建筑业转型升级尤为关键,为了深度剖析装配式建筑对比传统建筑在生态方面的改进效应,本文利用SCP范式的角度分析装配式建筑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政策环境和企业行为对生态改进效应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引导相关部门和企业做出行为改变,使得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生态改进效应最大化,进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This paper empirically examines the effect of biomas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complexity o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 G7 economies. The current study attempts to repor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biomass energy and economic complexity on ecological and carbon footprints and carbon emissions. We employ data from 1990 to 2019 and adopt robust panel econometric techniques that account for the analysis's cross-sectional dependence. We conduct cointegration analysis, pooled ordinary least squares (OLS), system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 (GMM) and conditional quantile model for our empirical analysis. The empirical findings show that both biomas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complexity are detrimental to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carbon footprint. Additionally, we find that globalization positively affects the environment, while we find some evidence that bureaucratic quality improves environmental quality. Finally, in line with other research, we find that economic growth has detrimental effects on the environment.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policymakers should be more cautious in promoting biomass as a clean energy source and that the G7 economies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their leading position in innovation to invest more in sustainable practices and inves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