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办,把正式规范的中式菜名的英译问题,推入公众视野,最终公布的《中文菜单英文译法》手册,具有权威性,但不能涵盖全部的中式菜名。从翻译的实质和目的出发,详细分析了中式菜名的组成和命名方式:写实性和写意性菜名,再次探讨中式菜名的翻译原则和技巧,以期对口笔译人员、餐饮业人士具有实用性、普适性。  相似文献   

2.
张宏伟  张建辉 《商》2013,(19):144-145
本文中,笔者将收集并翻译的67条保定特色菜名的翻译原则进行了整理,总结出一条中式特色菜名的翻译公式,以期为以后的中式菜名翻译提供可循之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中华菜肴享誉海外。因此,中式菜名的英译便显得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的翻译现状并不令人满意,而是大量充斥着直译、乱译等弊病,严重阻碍了中国饮食文化传播的推广。有鉴于此,应在翻译时合理采用音译法、直译注释结合法、意译法等方式,以便更好地传达菜肴的品质和内涵。  相似文献   

4.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中华菜肴享誉海外。因此,中式菜名的英译便显得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的翻译现状并不令人满意,而是大量充斥着直译、乱译等弊病,严重阻碍了中国饮食文化传播的推广。有鉴于此,应在翻译时合理采用音译法、直译注释结合法、意译法等方式,以便更好地传达菜肴的品质和内涵。  相似文献   

5.
目前关于川菜菜名研究的文献已经很多,这对四川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还需进一步深化研究。依据川菜的特点,川菜菜名可分为三类。分别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非文化莱名,由于其直截了当地传递菜肴本身的信息,因此适用语义翻译;容易引发误解的莱名,由于菜名中合有很多西方人的禁忌,因此可运用交际翻译法,适当地选词和意译,使西方人能够最大程度地理解;有文化内涵的菜名,这一娄菜名,因本身表达较为含蓄,故适宜先用交际翻译将菜肴本身的特色翻译出,后用语义翻译,解释名称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功能派翻译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德国,其奠基理论为翻译的“目的论”。本文运用翻译“目的论”的原理,从中式菜名翻译的功能和目的性出发,选取我国八大菜系中一些最为普通的菜名及其英译文本作为样本,从功能和文化性两方面的翻译失误加以剖析,论证了译者缺少翻译的目的意识是产生这些失误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东西方饮食文化存在着较大差异;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菜名文化蕴含丰富,这给菜单的英译带来较大的困难;基于此,菜单的翻译要跨越中西方语言和文化上的双重障碍,想要让英美人理解并接受中国菜名,翻译时必须遵循一些相关的原则。为此我们提出一些翻译技巧可供鉴赏。  相似文献   

8.
《品牌》2014,(1)
本文从跨文化视角对《舌尖上的中国》中菜名的英译进行研究,依托归化和异化翻译理论,提出采用直译和意译(必要时加注释)的翻译方法,希望有助于中国饮食文化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9.
传统汉语语法对词的分类方法是从印欧语系语法体系直接引进而来,然而汉语自身所具有的音系、语词、句法结构特征都明显地区别于印欧语系,致使汉语语法对词的分类不能"恰当"地切合汉语语料分析,并造成汉语的词性分类与词的句法功能"两张皮"。这也长期困扰着中国菜名的语词研究。从功能对等理论来分析,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词与句法结构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中国菜名的翻译中出现了大量的"过译"现象。"过译"并不一定是真正的"过度"翻译,而是因英语与汉语语词与句法结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0.
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外文化交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式菜谱翻译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中外交流的顺利进行。本文通过对中式菜谱命名特征的分析,尝试归纳出一些中式菜谱常见的英文翻译规律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周峰 《商业科技》2008,(22):167-168
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外文化交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式菜谱翻译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中外交流的顺利进行。本文通过对中式菜谱命名特征的分析,尝试归纳出一些中式菜谱常见的英文翻译规律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商》2015,(10)
<正>Chinese food早在千百年前就美名远播,那些先驱洋人走南闯北,跨越重洋,将我们瑰丽的语言和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给了世界。由于翻译的障碍,这其中出现不少忍俊不禁,而正是这些看似逗乐的菜名翻译恰恰反映出了更为深刻的中西差异。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西方受众能通过中国菜肴的译名,更好地了解中国菜名所传达的菜肴基本信息和文化内涵吗?能在享受中华美食的同时,感受到汉语菜肴名称中所蕴含着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吗?中  相似文献   

13.
苏文军 《商场现代化》2007,(18):244-245
中式英语是影响中国学生汉英翻译及表达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式英语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受母语干扰和影响,套用汉语规则和习惯而导致的不符合英语语言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本文尝试着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归纳中式英语的成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公示语翻译是当前我国许多大城市追求国际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公示语翻译也体现了一座城市的建设风貌以及当地的人文素质和文化教育水平。 公示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但是,公示语翻译应该避免用中式英语进行表达,而要尽量用地道的英语进行表达,当前各类商业场所店堂内的公示语译文却存在着中式英语痕迹明显,词不达意,用词不当,说法不一甚至不知所云等错误,严重妨碍了交际,从而使公示语翻译的目的大打折扣,无论是从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策略还是德国功能派主张的目的论翻译原则出发,商业场所公示语翻译错误百出的主要原因就是显然没有遵循最基本的翻译原则,本文依据大量实例再次对南京市商业场所让堂内公示语翻译错误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教学实践,从词语搭配方面,部分描述以当代美语语料库(COCA)为工具,对平卡姆女士杰作《中式英语之鉴》译例修改稿的查证结果。实践表明,COCA和《中式英语之鉴》结合使用,能够很好克服中式英语现象,同时也能辩证使用这一汉英翻译领域极具参考价值的力作。  相似文献   

16.
《商》2015,(9)
二语习得者在做汉英翻译实践的过程中普遍存在Chinglish(中式英语)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本文主要是从词汇负迁移的层面出发,就公示语误译、增译范畴词、"假朋友"词语搭配三方面高频误区进行分析,从而给出建议,以期将母语对汉英翻译中产生中式英语的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企业将有越来越多的机会进入国际市场。要参与国际竞争,首先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这不仅与企业自身息息相关,还涉及到国家的对外形象问题。但是企业在对外宣传中的问题也应运而生,外国顾客往往被不确切的宣传翻译所误导而引起不必要的纷争。中式英语的普遍存在就是其中一个。然而很多企业并未意识到不合格宣传翻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陈述企业对外宣传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出几点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式糕点作为中华传统美食,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也深受民众喜爱,但在当前西式甜点的冲击下发展前景堪忧,本文从中式糕点的发展机遇、面临的挑战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中式糕点可持续发展对策,并提出建议,以利于中式糕点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分析中餐菜名的命名特点入手,探讨了如何使中餐菜名英译后实现与原文的等值。即实现菜单的功能,让外国人吃得明白、放心而且开心。  相似文献   

20.
中国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式面点在中国美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式面点馅心的制作工艺及味道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但主要分为甜馅心和咸馅心两种。本文在深入了解了中式面点馅心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式面点咸馅心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