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微信平台内容传播的两种方式,对微信平台的内容作了分类,探讨了微信平台内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认为微信平台信息传播存在的最严重问题便是内容的雷同以及普遍存在的抄袭现象,对此,要采取反制手段并加大处理力度。同时,微信在很多时候成了谣言的集散地,对此,要加强对传播信息的监控,更要对谣言的恶意传播者严加惩处。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络谣言已成为困扰网民获取有价值信息的一大阻碍。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不完全统计,仅2012年3月,有关部门清理的各类网络谣言信息就高达21万多条。据法制网的调查显示,在2012年出现的网络谣言中,有51.7%是源自微博,27.6%的网络谣言源自论坛或者主要在论坛中传播。2012年4月,中国互联网协会、人民网、新华网等联合发出"抵制网络谣言倡议书",指出"健康、文明的网络是每一个网友美好的家园",希望广大网民坚决抵制谣言、谎言在互联网上的传播,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不给谣言、谎言提供传播渠道,做网络健康环  相似文献   

3.
借鉴国外经验整治网络谣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谣言是散布于网络,流传于社会的对事实歪曲的网络言论。网络谣言的成因主要有两种:一是信息在自然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异,导致信息失真,成为谣言。二是某些人基于社会性或经济性目的对信息进行篡改,主观恶意目的明显,形成谣言。目前微博谣言的传播路径往往表现为谣言从微博引爆,引起较大的舆论,  相似文献   

4.
网络谣言的滋生和蔓延极大地危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激发了社会矛盾和底层民众的情绪,严重扰乱社会生活,破坏经济社会秩序。网络受众作为谣言传播的主体,其复杂的心理状态决定着网络谣言的生成和传播。网络受众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从众心理、泄愤心理、投射心理、窥视心理和逆反心理等多种复杂的心理状态,其成因主要是受众缺失足够的理性精神、政府公信力不足、缺乏多元化的辟谣渠道以及法制建设滞后等。网络谣言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在现有的政策环境下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基于网民受众心理提出适当的控制措施,是现阶段解决网络谣言及其社会影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篇论文从传播的心理学角度来分析突发事件中的谣言及谣言造成的社会恐慌,针对突发事件中的谣言现象,笔者将分别从政府、媒体和公众三个方面提出遏制谣言的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突发公共事件中易出现谣言,会威胁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的稳定。要消除谣言传播,政府应及时进行信息公布,提高政府公信力,铲除谣言的生存空间;同时,要惩治谣言的传播者,问责政府失职部门和人员。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中网络媒体对公共安全信息的传播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社会公众的了解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参与,但同时也带来了谣言、恐慌和社会公众不满。通过建立网络信息传播平台,加强对网络信息传播的管理控制,及时消除谣言信息,公布权威信息,有助于防止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孙晓阳  王敏 《理论观察》2014,(12):146-147
面对网络谣言在校园的传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积极主动地引导大学生正确应对网络谣言,笔者从最为基础和根本的层面——公民教育,到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再到运用多种教育方式进行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一个整个高校应对网络谣言的对策体系。  相似文献   

9.
王伟 《改革与开放》2016,(11):61-63
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谣言传播,不仅影响突发公共事件公共舆论的形成和发展,而且影响突发公共事件的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政府要有效控制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谣言传播,就必须对微博谣言的危害性及其产生的内在原因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从公开信息、解决现实问题、实行“实名制”、规范大V网络行为等方面着手,多方联动,综合整治,彻底铲除微博谣言得以传播的生存土壤.  相似文献   

10.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网民数量将近5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网络主体传播信息的自由和无距离,使得一些虚假信息迅速放大,形成网络谣言.近年来,我国引起重大社会影响的网络谣言发生了数十起,造成了诸多社会负面影响,网络谣言为何肆意横行?如何对其进行法律规制?笔者认为对此进行探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网络公共话语空间已经成为公众就社会事务展开自由、集中的理性讨论,并以形成共识、产生公共意见的话语平台。良好的网络公共话语空间能够形成较好的议事论事氛围,能够真正发挥言论自由所应起到的例如针砭时弊、政策引导、精神学习等作用。但网络公共话语空间在发挥良性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网络行为失范现象,最为常见的即是网络谣言现象。谣言作为一种异化的信息形态,是伴随传播共生的社会现象。在网络这一打破过往时空限制的工具运用下其危害性更大,更应当引起我们的警惕与防范。  相似文献   

12.
日益发展的网络通信技术给社会危机事件的传播带来便利地同时,也给政府进行网络危机治理带来了难题.网络谣言传播、网络隐私泄露、网络暴力、网络不良信息传播等现象层出不穷,网络危机治理迫在眉睫.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不仅给政府网络危机治理带来了给予,同时也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正近几年,微信朋友圈时常有各类谣言冒出,各种真伪难辨的健康养生、饮食知识类的文章层出不穷。要遏制健康谣言在网络上的传播,除从源头上加强对微信公众号推广信息的监察和审核外,还应从当下入手,采取多管齐下的方法,使公众自身不再在无意中成为健康谣言传播的"中介"。首先,各地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宣传健康  相似文献   

14.
扫描     
《环球财经》2013,(9):12-13
整顿 全国公安机关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拉开序幕,网络名人“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人因涉嫌寻衅滋事罪和非法经营罪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警方调查显示,两人所属的尔玛公司为了提高网络知名度和影响力,先后制造和转发谣言超过3000条,铁道部、张海迪、雷锋等皆曾是尔码公司的中伤对象。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运用,很多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其影响。网络在给人们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网络伦理失范。因此,深入研究信息与网络技术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认真探讨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蔡盈洲 《黑河学刊》2014,(10):33-34
相比传统媒体,突发性群体事件中的谣言传播在新媒体的传播有几个比较突出的特征,包括突变性、广场性和匿名性。对这些传播特征的认识,有助于有效应对新媒体环境下突发性群体事件谣言传播。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谣言作为网络毒瘤正日益侵蚀着网络文明,影响着网络的健康发展.如何在分析网络谣言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有效对策来消除网络谣言这个网络“毒瘤”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承淑 《发展》2016,(6):74-76
在信息化社会,网络媒介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在网络信息泛滥的当下,网络谣言也相伴而生,出现了大量不合法的谣言、诽谤和恶语中伤,这些谣言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依法对网络谣言加以规范和治理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网络谣言愈演愈烈,形势严峻。国家的重拳出击,社会各界纷纷响应号召,打击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环境的行动越来越多,文章就大学生对网络谣言责任意识与行为作出调查,分析大学生对网络谣言缺乏行动的原因,并因此得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不够、缺乏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实践能力较弱3个方面的不足。并对此向大学生自身、高校教育和政府引导3方面做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分析。  相似文献   

20.
李彩晶 《黑河学刊》2013,(12):32-33
微博谣言已成为时下一大社会公害,对社会产生了较大危害。微博用户整体综合素质不高、微博"把关人"角色缺失、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等是微博谣言泛滥的主要成因。微博用户自觉自律、职能部门严格把关、政府部门加大监管力度是遏制微博谣言泛滥的有效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