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封建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民族矛盾、阶级矛盾错综复杂,科学、艺术得到高度发展,音乐发展也达到了新的高峰。对宋至清代的音乐研究虽然有了全面的发展,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对这两个时期的音乐发展作比较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3.
中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变化实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通过使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对开放以来中国比较优势的变化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分析从三个角度进行:一是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在产业层次上测算比较优势。二是选取与中国出口产品相竞争的几个主要国家和地区进行对比。三是以美国、日本、欧盟作为目标市场,比较中国和竞争国在这几大市场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由拉美现象看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较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美国家的经济在达到一定阶段后开始衰退,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其比较优势的丧失,由此对我国对外贸易中发挥比较优势进行了思考,分析了我国比较优势的发展动态,发挥比较优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探讨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佛教是贵州文化一重要组成部分,欲了解贵州社会生活之全貌,我们就需对贵州佛教做一深入、系统之探究,以便我们更好的了解贵州文化与佛教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在贵州佛教的发展历程中,明清两代是贵州佛教繁荣鼎盛期,对此时段贵州佛教的探究,在整个贵州佛教研究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7.
明清时期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封建社会商业历来发达,明清时期又有更大发展,但是,由于缺乏数字比较,迄今不甚了了。本文之作,是想通过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来看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程度,虽然仍无数字可比,但对其发展程度的理解,似可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作为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的青海,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同杂居,各种文化互相交融的地区,在各民族共融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儒家文化凭借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和强大的生命力及感染力,深刻地影响了青海河湟地区的传统文化,本文就明清时期儒家文化在青海河湟地区传播的情况作一简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的异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农村集市的发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农村集市,是中国传统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市的发展,也是明清时期区域经济发展中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关于农村集市的研究,自本世纪三、四十年代迄今已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成果。①这些先行的研究从理论上、方法上,以及各区域的发展特色等方面,给笔者以诸多教益与启迪,也引起笔者的思考和探索的兴趣。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明清时期农村集市的发展做一综合考察分析,并对农村集市的功能和作用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一、农村集市的发展概况中国历史上农村集市起源很早,“日中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种小生产…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以知识经济和技术创新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国通过实行大量鼓励出口的对外贸易政策,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但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国际贸易格局和形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知识和技术等因素在产品中已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长期指导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理论和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经济贸易的发展变化,并开始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目前对外贸易模式的不足,抓住经济转型的历史机遇,及时转变贸易模式,建立起适合我国对外贸易模式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歇家是明清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可以代指一类人,又可以代指一类特殊的社会群体,除此之外,歇家也可以指代一种经营方式.歇家的基本含义是客店,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歇家的社会功能逐渐延伸到商贸、词讼、赋役等领域.直接影响着明清时期社会的发展进程.除了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以外,歇家还有众多的别称,这些别称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与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2.
13.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WTO被称做贸易联合国,世界上每年96%的贸易额是发生在其组织内部的。中国入世标志着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意味着我国企业有了更多的外贸机会。我国企业,特别是在生产中较多使用劳动力的制造业企业(如服装、家电等企业)为迎接这一机遇,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计划,希望借助于我国丰富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大举进攻国际市场,把中国变成“世界工厂”。应该说我国企业的这种美好理想不是没有理论依据的。国际贸易中长期以来所推崇的“比较利益说”认为,国际贸易是建立在各国比较优势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阐述鸦片战争后、改革开放后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后这三个时期典型的关税政策和与其相应的对外贸易情况。在对比中看出关税的巨大作用以及关税政策对一个国家对外贸易乃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巨额的贸易顺差给中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挑战。通过对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现状的概述,分析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状况的形成原因并提出应适当缩小贸易顺差,这更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区域经济的发展——江南、华北等若干区域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十分显著的特征。本文选取江南、珠江三角洲、华北平原、长江中上游地区,以及东北和台湾等较具代表性的区域,分别考察其在明清时期的发展特色。文章特别强调,虽然各区域自然条件、发展背景不同,发展水平、特点也有较大差异,但有一点则是共同的,即:明清时期各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与商品流通大大加强了。正是由于区域间经济联系的加强,商品流通的扩大,才使得各区域可以扬长避短,分工互补,并从而形成各自的经济特色 相似文献
17.
湘桂走廊是古代内地与西南边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明清时期,在湘、桂区域经济交流中,商路上流通的物资以民生日用品和生产资料为大宗。商路是物资交流的重要载体,湘桂商路上的物资流向,反映了湘桂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互补性。 相似文献
18.
19.
广东省建立在区位、政策、资源等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对外贸易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了国际产业转移带来的一系列挑战.为了更好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促进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广东省必须在原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推动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由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从而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比较利益学说为核心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都认为各国的比较优势,或生产率优势,或假定生产率相同前提下的自然禀赋优势,是构成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各国应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来生产和输出那些劳动生产率上占有优势,或密集使用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而输入那些劳动生产率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