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泰安市各级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不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全市呈现出农民生产积极性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快、农村经济结构趋向合理、农民得到实惠增多的良好局面。2004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93.9亿元,同比增长7.1%;农民人均纯收入3690元,增加340元,增长10.1%,创多年来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韩宏 《唐山经济》2004,(2):29-31
近几年来,我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较快,到2002年底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87.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62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和3.3%。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解决“三农”问题的又一个全新路径。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虽然形成了一定规模,取得了很  相似文献   

3.
周亚雄 《浙江经济》2004,(21):51-51
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三农”问题.提到十分重要的战略高度。杭州已连续13年保持了两位数的经济增长,2003年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达到3530美元,预计2004年有望达到.4000美元;今年前三季度年,经济增长达到15.6%,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可达到15%,杭州步人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杭州更必须抓住机遇以新的思路率先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更是个农民大国,所以有“农业兴,百业兴;农村稳,天下稳;农民富,国家富”的说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农”问题被归纳到一起,作为一个整体问题提了出来,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更是成为全党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目前“三农”问题的现状和对策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解决“三农”问题,要具有产业化的思路,市场化的思维,科技化的手段,工业化的举措,要树立工业化理念,以经营企业的思路经营农业,把工业的效益、科技、市场、经营、人才等理念引入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近年来,在“三农”工作中,我们做了许多探索与尝试,取得了显著成绩,2004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08元,同比增长20%,为1997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以中药材、红薯“三粉”、蔬菜、畜牧等为主的特色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充分显示了特色农业在推进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中的巨…  相似文献   

6.
结合实际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今年“两会”,“三农”问题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巢湖市作为安徽省的农业大市。全国人大代表、巢湖市委书记十分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巢湖实际。把发展农村经济与发展县域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经济主体多元化,着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重视和加强民生工作,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006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45亿元,增长5.3%;农民人均纯收入3317元。增长13.6%。  相似文献   

7.
滨州市是一个农业人口近80%的新建城市,“三农”问题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难事。近年来,滨州市紧紧围绕为农业服务构建载体、为农村发展搭建平台、为农民意愿疏通渠道,积极进行了领导方式和工作机制的探索与创新,立体推进“三农”工作的构架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8.
从北京市郊区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北京市将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措施支持“三农”工作,把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细化、实化、具体化,市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达15.19亿元,同比增长65%,市政府投资用于远郊区县的资金达到46亿元,增长109%;全市  相似文献   

9.
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三农”工作,是贯彻十七大精.神和“两创”战略,适应“三农”发展新形势的的必然要求;是认真总结改革开放历史经验,增添“三农”发展新活力的必然要求;也是面对宁波发展基础与挑战,推动“三农”发展新跨越的必然要求。通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市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保持年均24.4%的增长,2007年预计达到8400亿元;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已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问题,也是一个沉重的理论和社会话题。时至今日的“三农”问题,已经不是仅靠某项政策和科学技术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研究和实施多元整合创新发展战略才能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十五个方面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整合性战略选择,以期引起深入研究和讨论。一、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企业化在农业要发展、农村要繁荣、农民要富裕的“三农”问题中,农业的发展是核心。所以,解决“三农”问题应当把农业问题放在首位。农业生产关系是农业生产力的社会形式,农业生产力是农业生…  相似文献   

11.
“三农”是当代中国重中之重的难解问题,宜从源头上加以剖析,顺乎规律才能解决。在“三农”问题中,农民是从事农业的劳动者,实是农村人口进而城市人口问题;农村是承栽农业的地区,主要是农村土地问题;农业是“三农”中的根本,实是农民与农地的结合方式问题。“三农”问题根本在于解决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2.
西部“三农”问题的形成机理是PPE怪圈(“贫困-人口过度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和RAP怪圈(“农村社会发展程度低-传统农业所占份额大、农业经济结构单一-农民文化素质低”的恶性循环)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要突破这个怪圈,必须控制西部农村人口的过度增长,要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民主法治建设。促进西部“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全省“三农”工作,要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为中心,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大力推进农村改革,深化农业结构调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加强农村规划建设,创新农村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贸工农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力争农业效益有新提高,农民收入有新增长,农村面貌有新变化。  相似文献   

14.
傅国民 《唐山经济》2006,(11):12-13,38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三农”问题始终是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近年来,古冶区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协调推进三个文明建设,保持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良好局面。2005年,全区农业实现增加值4.77亿元,较上年增长5.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62元,较上年增长6.6%。  相似文献   

15.
“十五”期间,德州市的农业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预计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5%,分别比“九五”期间高出3.3和3.7个百分点,彻底扭转了前些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局面。成为德州市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济宁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把统筹城乡就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不断强化领导,完善政策,创新思路,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2004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完成152.57亿元,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3648元,增长14.8%。  相似文献   

17.
夏卫凯 《发展》2007,(6):29-30
近年来,甘肃省张掖市把劳务输出作为破解“三农难题”、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产业来抓。2006年,全市共输转劳动力37.2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25.1万人次,常年性输出18.59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劳务输出已成为全市经济中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品牌过硬、极具活力的当家产业,也是农民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  相似文献   

18.
张志暹  李爱萍 《发展》2005,(6):18-19
民为国之本,农为民之本。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去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两年都以农业和农民增收为主题下发了一号文件,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已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甘肃省作为一个西部欠发达的农业省份,“三农”问题尤为突出,而要解决“三农”问题,其关键是防范农业风险,发展农村保障体系,持续提高农民收入。惟有农民的腰包鼓了,农村经济发展了,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甘肃省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现状甘肃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72.9%,…  相似文献   

19.
耿玲 《发展》2006,(7):34-36
近年来,兰州市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两个1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扶持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题,农业在探索和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基本走出了一条具有兰州特色的“城市农业”发展之路。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所增长,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2005年底,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37.15亿元,农业增加值完成21.6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13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4%和6%。全市农业总产值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6.85%。  相似文献   

20.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基于分工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京安  罗必良 《南方经济》2003,(2):60-62,47
尽管“三农”问题历来受到各界的重视,但我国农经界往往就现象谈现象,缺乏对此的严格、系统的理论分析,因而无法给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方案。本文试图以分工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经济发展一般过程的分析,指出“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需要农业的分工发展,而这必须保证农业领域中各项资源的完整产权,因此,减少农业领域中各项资源的产权残缺是农业分工发展的前提,也是“三农”问题解决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