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蔡吉甫 《财会通讯》2010,(3):109-111,117
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对非效率投资与公司业绩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均对公司业绩造成了负面影响,但相对而言,投资不足对公司业绩的负面影响更严重。从对非效率投资影响因素检验来看,自由现金流量多的公司,成长机会低的公司,银行负债高的公司,以及国有控股公司更可能出现过度投资。相反,总经理为女性的公司更容易出现投资不足。  相似文献   

2.
行为财务学将公司的管理者与决策者的心理因素引入投资决策影响因素当中,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投资决策分析的不足。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行为比较显著,分析过度自信对于公司投资行为非效率化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对过度自信对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影响的表现做出总结,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和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采用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6年至2012年数据,区分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两类样本公司,就高管变更因素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高管变更导致公司投资效率下降;高管非常规变更与公司投资效率存在负相关关系;在过度投资的样本中,随着总经理任职期限的延长,公司的过度投资现象变得更严重;高管人员内部继任与公司的投资效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可提高公司的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纳入国有资本授权经营制度改革试点范围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处理组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分别从政府干预和内部人控制视角对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与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国有资本授权经营对抑制国有企业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均具有显著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与中央企业和行政垄断行业企业相比,国有资本授权经营对地方国有企业、非行政垄断行业企业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更显著,但对投资不足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公司类别未对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与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关系产生显著影响;机制检验证明,国有资本授权经营能够通过减少政府干预来抑制国有企业过度投资,能够通过治理管理层的代理行为来抑制国有企业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我国2007—2011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对钢铁行业的非效率投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中,存在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公司数超过全样本数的一半,而且投资不足比投资过度更为严重;在影响钢铁行业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的众多基本面因素中,现金流、企业规模、债务期限结构和销售额增长是影响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的最基本因素;资产负债率、企业年龄和资产增长率与非效率投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陈咏英  宝丽  胡阳 《会计之友》2021,(19):94-100
以2009—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对人民币汇率和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大部分企业处于投资不足状态,而投资过度企业的非效率投资问题更为严重;不同企业的年度新增投资比例、投资效率、经营现金流比例存在较大差异;人民币升值对企业的投资效率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加剧了企业的投资不足,没有发现影响企业过度投资的证据;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下降是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中介原因;与国有企业相比,人民币升值对民营企业投资效率的负面影响更大;与规模较大企业相比,人民币升值对规模较小企业投资效率的负面影响更大.上述结论在替换投资效率指标之后仍然成立.文章最后从企业和政府两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上市公司2011-2013年度财务报告数据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财务报告质量、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财务报告质量有效缓解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的问题,促进投资效率;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没有显著影响;财务报告质量和管理者过度自信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具有替代效应,在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公司里,财务报告质量对投资效率的积极作用被弱化.  相似文献   

8.
方明  黄丽莎 《财会月刊》2012,(32):14-17
本文选择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行为及公司投资不足的财务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几乎都存在非效率投资情况,且主要为投资不足,而投资支出与其投资机会和内部现金流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且后者对于非效率投资的影响更为显著。此外,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等财务因素对投资不足有较显著的影响,而资产负债率对于非效率投资结果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乔艳 《企业导报》2015,(1):76-77
以2007—2012年度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按照非效率投资形成的内在机理进行分类,研究了最终控制权、公司治理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司治理能够抑制我国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其中,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对过度投资作用明显,对投资不足的作用不明显;而其它企业则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10.
企业投资效率直接影响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近年来,我国企业非效率投资现象普遍存在。公司治理机制健全与否影响企业投资效率,作为公司治理四大基石之一的内部审计对企业投资效率是否有影响呢?基于此,实证研究企业内部审计是否能够抑制企业非效率投资,提高企业投资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内部审计质量与投资过度、投资不足负相关。研究结果丰富了内部审计研究和投资效率研究的相关文献,同时为企业提高投资效率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国创业板公司为研究对象,依据企业代理理论,采用联立方程组模型研究了创业板公司在非效率投资和风险特征背景下过度投资与负债融资之间的双向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过度投资增加了企业的负债融资,而负债的增加又对企业过度投资起到了抑制作用。本文的研究为规范创业板企业投资行为,完善企业内部治理与外部债权人治理机制,优化企业融资结构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孙晓琳 《价值工程》2009,28(11):157-163
大量的经验文献支持了流动性假说,认为内部现金流是影响公司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文中基于信息不对称下的融资约束理论与自由现金流的代理成本假说,回顾了关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存在及其根源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梳理了该领域的研究脉络,并对主要结论进行了总结与评论。对文献研究发现,大多数研究均证实了投资与现金流之间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但挖掘这种敏感性的根源却尚未达成一致的结论。尤其随着股权结构的引入,考虑到管理层内部持股的激励与堑壕效应、股权集中下控股股东的监督与侵占效应,该领域的研究纷繁复杂。但基于股权结构的研究是揭示这种敏感性的根源、探索非效率投资治理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以2001—2009年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地方国企非效率投资来源选择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地方国企非效率投资来源选择首先是债权资金,其次才是股权资金;当拥有较多长期贷款时,企业会更倾向使用债权资金代替股权资金,并且这种选择是理性和不可逆的;在产权保护较强和信贷配置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企业选择债权资金替代股权资金的动机更强;随着政府干预的增强,债权资金对股权资金的替代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101家在董事会报告中连续五年披露研发支出的中小板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研发投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民营企业当期研发投资与企业绩效不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研发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滞后,具体体现在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的研发强度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金融分权的内涵,分析金融分权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机制,并利用2003—2015年的上市公司数据,估算企业投资效率,实证检验金融分权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分权降低了企业投资效率,并主要体现为投资过度;财政分权加剧了金融分权对企业投资效率的负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金融分权对非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负效应较小。中介效应检验表明,金融分权通过影响企业银行信贷和代理成本来降低企业投资效率。本文的政策含义是: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降低地方政府对金融资源的竞争性需求;完善地方政府官员考核机制,弱化地方政府参与金融竞争的激励;完善金融分权,既要求政府在保证金融市场稳定、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应向市场逐步分权,又要求清晰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自的监管权限,明确双方的救助责任。  相似文献   

16.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深入探讨了税收征管、企业避税与企业投资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选取2008—201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税收征管有助于降低企业避税程度;企业避税活动会降低企业投资效率;税收征管有助于提高企业投资效率;税收征管有助于缓解企业避税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We examine four separate classifications (high quality corporate, general corporate, government Treasury, and general government) of investment grade bond funds over the 1994–2009 period. We verify that distinct differences exist in investment styles across the classifications. We also documen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erformance as corporate funds outperform government funds by a risk adjusted average of 8 to 53 basis points on an annual basis depending on the model used. The performance differences are not strictly a function of expenses and are robust to alternative evaluation metrics. An examination of cash flows to the funds indicates that investment dollars are driven by the differences in risk adjusted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8.
We empirically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oil price uncertainty on corporate investment in the presence of growth options using the financial data of listed firms in China from 1998 to 2019. We reveal three key findings in this paper. First, we find that oil price uncertainty has a U-shaped nonlinear effect on corporate investment. In periods of low uncertainty, oil price uncertainty negatively influences corporate investment. However, in periods of high uncertainty, oil price uncertainty positively influences corporate investment. Second,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the U-shaped nonlinear effect is moderated by the irreversibility and growth opportunities of investment decisions. Third, further analyses reveal that this U-shaped nonlinear effect can be changed by a firm’s characteristics. Specifically, this nonlinear effect can only be observed in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small firms. We test the robustness of our findings and propose several policy suggestions.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relation between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 and hiring. We build a corporate investment model with dynamic technology conditions, and we find the optimal investment and labor inputs increase in response to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hocks. Consistent with the model predictions, we empirically show that corporate investment and hiring increase following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using various measure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urther, we find the effect is stronger for firms in more innovative industry, firms with higher capital intensity and firms with higher market-to-book ratio. Our findings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endogenous growth theory, i.e., firms with successful innovations tend to expand in capital investment and employment, suggest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are, to some extent, Hicks-neutral.  相似文献   

20.
Recent evidence suggests that large multibusiness firms can enhance performance by developing and exploiting corporate level distinctive competencies. In this study of 185 industrial firm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rporate level distinctive competencies and performance were examined across firms using different diversification strategies and having different corporate structures. The corporate level distinctive competencies/performance relationships were found to vary by type of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but not by type of corporate structure. In addition, only a small relationship was found to exist between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and corporate structure. The specif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rporate level distinctive competencies and performance and their normative implications are explo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