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珠算加减法的教学珠算基本加减法有两种。一是用26句口诀计算,二是根据数的组成和分解原理进行拨珠运算,背口诀容易造成学生枯燥乏味的心理负担,实用、易学的方法是:计算过程中不用口诀,实际上是口诀和拨珠溶为一体,口诀就是指法,拨珠就是无言的口诀。1直加直减:易懂易学,形象直观,初学者利用直加直减练习指法。2满五加:被加数是1、2、3、4加上4、3、2、1,其和满5,就要动用上珠,并减去加数的凑数。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记住:下加满五,加五减凑。例:4 2,拨珠的思维过程: 2= 5-3拨珠的指法就是口诀(二下五去三)。3破五减:被减数是5、6、7、8…  相似文献   

2.
我们黑龙江省珠算协会是按照理论联系实际这个原则走出自己的珠心算算法发明创造道路的。现在汇报一下我们自己的体会。一、加减法研究的汇报(一)加减法口诀的改进我们现在珠算所用的加减法口诀源于明朝程大位的《算法统宗》。我们在80年代进行算史研究发现.程大位虽然在明朝是一位了不起的数学家、珠算宗师,但是那个时代还没有解析几何,运珠的向量性地还没有认识清楚。譬如,同样向梁加5,他有“五上五”,“一下五去四”等。都向一个方向运珠,且有“上五”、“下五”的用词矛盾。为了纠正这个用词矛盾,我们把拔珠方向规定为“上、…  相似文献   

3.
推荐珠算加减升进数表刘扬彦我国珠算加减的教学,长期来采用“加减法口诀”,从数的关系方面指导拨珠。近几十年来,珠算“无诀加减”逐渐兴起;尤其近年小学三万个“三算结合”实验班,普遍推广珠算“无诀加减”,且取得显著效果,成为传统珠算加减的重大革新。中国算盘...  相似文献   

4.
早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印尼华文小学就开始有珠算课传授,一直沿至该世纪60年代。 印尼大约有800万华裔,大部分居住在大城市经商。具有5000年历史的中华文化的成果之一——珠算很自然的也在华人社会普遍使用;许多杂货店、药材店、中小型商业等的老板及会计都以算盘作为计算工具。他们都使用的是上二下五珠算盘,运用“二一添作五”之类的口诀。随着华校的关闭,计算机的流行,渐渐地这古老的文化被人们淡忘,算盘也渐渐被当成古董收藏。  相似文献   

5.
自程大位《算法统宗》问世后,明代珠算已十分流行于民间,所用的算盘,一般是十七档、梁上二珠梁下五珠的圆珠算盘。加减基本通用上法和退法口诀,乘除多用留头和归除。到了清代,社会上仍流行珠算。清代流行的珠算乘除法,完全沿用明代的留头乘和归除法。清梅文鼎对归除...  相似文献   

6.
提到试商口决,人们首先会想到林平驷教授的原作《珠算新除法》(广西人民出版社,1975年8月第一版),打开第三版的第2页,有“求商数口诀表(下称原表)”:求商数口诀表一、“头小类”口诀二、“大数类”口诀头小商挨位五除商加倍九除商相同四除倍加1八除商大1...  相似文献   

7.
冯盛良 《新理财》2003,(11):14-15
一、什么是动珠码法 在珠算中,把运动的算珠作为拨珠原理的珠算加减法,称为动珠码法。 动珠码法,是我国珠算专家郭启庶教授在70年代提出来的,直到90年代才完善的一种无口诀的加减法。该法,又名为“符号拼排法”。经实践,笔者认为它易懂易学,最能体现珠算五升十进制等的特点,是当代中国珠算最优秀的加减法。 二、教授动珠码法的方法 目前,很多学校对于珠算课时的安排都是越来越少:开  相似文献   

8.
珠算和珠算法被误解讹诬错乱,以归、归除最为严重,在这里首先进行清理!归口诀有前身吗?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载:“算术多门,如求一、上驱、搭因、重因之类,皆不离乘除,唯增成一法,稍异其术,都不用乘除,但补亏就盈而已。假如欲九除者,增一便是,八除者增二便是...  相似文献   

9.
自从拜读华印椿先生编著的《中国珠算史稿》一书,对“珠算飞归”一节,笔者看到二十世纪30年代徐渚烟先生提出改革飞归的两点办法:(1)把飞归口诀一律改为七字句,头两字是除数,第三字是被除数,第四字是商数,第五字是“下”字,末二字是余数。(2)破除飞归限于除数二位数的除算,主张除数二位以上的除算,先用除数头二位飞归诀求得商数和余数,再从除数第三位起,比照归除法进行乘减。窃以为这一改革既有悖于“飞归总诀”的原意,即将“立商加余”的首要口诀反而改良得烦琐绕口让人难记,又使本来浩繁的口诀,不但不能减少,而且仍须编制商数1—9的全套飞…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珠心算只是珠算的内化形式,其算法就是珠算法。珠算加减是基本算法,高级珠算法都是加减的程序,能够进行珠算加减,就能够进行一切运算的珠算。 珠算加减法有多种。归纳起来大体可分为三类:用口诀实施加减,用法则实施加减,用符号实施加减。其它的一些算法,可以说都是这几类算法的变种,有的是改进,有的则是“改退”。显然,不论用口诀、用法则、用符号都可以实施珠算,也都可以教会孩子珠心算。无非是繁简、难易、功能强弱、花的时间长短不同而已。 笔者在长期的财经院校珠算教学、少年儿童珠心算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各种珠算法进行过比较…  相似文献   

11.
“简易珠算除法”是参照兄弟院校的教学经验,集上述三种除法优点于一身并又有改进的一种除法。具体地说,它是以商除法为基础,把一套归除口诀移植改编为商除试商口诀;当用口诀试商为1,2和9,8时,则用累减除法中的“商一法”和“商九法”与商除法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运算;同时对商除法中较繁琐的中途退商方法,根据“借减法”原理,采用借1续减办法加以改进。这样,就使珠算除法达到简便易学,运算迅捷的效果,成为优选除法。现分别论述于下。 一、关于把归除口诀移植改编为商除试商口诀的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12月成功申报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珠算赋予新定义,突出了珠算应用口诀性,因此有口诀的归除法是珠算除法的代表。归除法仅有归诀是不完整的除法,还要有退商、撞归口诀才是完善的除法,从而形成完整的科学运算体系,由此可见退商在珠算归除法中的重要地位。“编制归除口诀,只取除数与被除数的首位数码相除,因此估商的准确率只有50.6%。”归诀求初商准确率低,归除时需要退商运算处理在所难免,所以研究归除法退商具有现实性和深远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珠算是一种科学、快捷、高效的计算技术,加减运算是珠算的基本算法.珠算口诀加减法,口诀繁杂且读起来拗口,学习难度很大.而珠算本补加减法利用26个算母进行运算,其规律性很强,加减只用“本“和“补“即可,即直本加减、直补加减、反补加减、齐本加减,非本即补,非补即本.本补加减法具有形象直观、易学易用、简捷高效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追念前辈以励后人(中)──写于华印椿老先生百岁延辰之前姜士贤二、结合实际勇于创新华印椿老先生于1912年(当时17岁)担任无锡西漳天上市第一国民小学算术珠算教师。当时珠算教学都以熟读上法、退法为启蒙方法,学生在不尽理解口诀的朦胧状态下死记硬背,教学效...  相似文献   

15.
现就已有资料勾勒珠算数典探源简图 :一     二     三     四   珠算 : 游珠算 正负数珠→ 筹算 :红筹表正黑筹表负→ 蓍草 :计算卜筮→ 八卦 (挂 )阴 - -阳—→五     六     七     八   十数图 : 河图 洛书→二分、四季数图 : 二分数图 四季数图→ 卦台山圆形固定排列→ 结绳 :数字符号通过这八项珠算数典探源勾勒图 ,就可以粗略的把珠算发明前的数典弄清楚。为珠算的发明时间和发明人的确立找出数理依据。一、珠算“珠算”一词 ,最早见于汉徐岳撰《数术记遗》一书中。按杜方铎、张子龙考证 :“现…  相似文献   

16.
珠算扒皮除法口诀介绍赵维和球算扒皮除法就是在被除数中一次一个地一次几个地连续减除数。减去几个除数就得商数几,直到减完或减到预定位数止的一种方法。珠算扒皮除法易学、易用,更宜于多位数除法的运算,可是历来珠算扒皮除法是配合心算进行的。这不仅是减去几个除数...  相似文献   

17.
我们是使用算盘、钻研珠算的人,对珠算盘和珠算法,围绕一个目标,一准二快!这就得好好学用辩证法,看准矛盾,促进转化,以达到速计的目的。 首先是算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珠算算盘,大有文章,大有潜力。 要消除历史累赘,删掉顶底珠。汉献帝建安三年到十一年(198—206)徐岳《数术记遗》珠算,是游珠算盘。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珠各当一;这种机制很合理,很科学。唐代珠算穿了档,算法上创造了右乘,商除、归、  相似文献   

18.
“睡算九十九归”有感王昌水睡算是睡在床上的心算,每逢夜间不能入睡,就以此为催眠。笔者1935年开始任教珠算,以口诀指导拨珠,用算术原理,阐明算理算法,六十多年来,一如既往。近几年来,在报刊上学到一些珠算式心算的皮毛。在浙江省全省珠算技术比赛中,看到慈...  相似文献   

19.
马中星 《新理财》2003,(5):40-41
宁夏回族自治区珠算协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特别是在宁夏校际珠算教研中心成立以后,十分重视对先进的珠算算理算法的研究、开发、创新、推广和应用,有力地促进了宁夏珠算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一、研究的项目与成果 (一)研究推广无诀加减和一目多行加减法。 1.无诀加减优于口诀加减,不需背  相似文献   

20.
陈甸文  任慧真 《新理财》2003,(11):16-16,47
珠算和珠心算具有启发智力、教育、竞赛、延缓衰老和超常计算等方面的功能,在此不再赘述。由于算盘是一个很直观的教具和学具,所以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也是很多方面的。在此仅就乘法和除法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加以阐述。 一、表内乘法口诀的形成 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教学乘法口诀都是从复习相同的数相加引出,然后通过数小木棍等较直观的操作演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感知,形成表象,最后抽象出概念。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