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景华  李山河 《消费导刊》2009,(23):138-139
刑法新增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该罪是指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是特殊主体,只有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才能构成此罪;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客观方面表现为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违反国家规定,将其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行为;犯罪客体是公民个人的信息自由和安全。在本罪的司法适用中,应注意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以及刑事处罚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唐莹玲  胡勇 《致富时代》2011,(11):192-192
公民信息权是公民重要的权利,尤其是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公民的身份信息泄露日趋严重,如何加强对公民身份信息的保护,有力打击身份信息犯罪成为各国关注的课题。刑法修正案(七)的规定的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属于身份信息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规定对保护公民信息权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升级,我国公民个人信息比之前任何一个时期都曼易受到侵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新增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来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然而,《刑法》并没有对何为公民个人信息做出界定,对犯罪主体及情节严重的规定也过于笼统,给实务操作带来困惑。为此,拟就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4.
《商业科技》2014,(7):37-39
全国政协委员、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3月9日在全国“两会”表示:任何人都不愿意成为“玻璃缸里的金鱼”,应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 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统计消息,65.5%的网站存在安全漏洞,过去一年,中国网民在网上的损失接近1500亿元人民币。非法获取和买卖个人信息已经严重威胁公民财产安全乃至社会秩序,公民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5.
商业聚焦     
《现代商业》2011,(4):10-11
个人信息保护呼唤严刑重典近年来,无论是行使社会管理职能部门的政府部门,或者是被授权、被委托行使一定行政职能的组织,抑或是是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为大众提供服务的单位,都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收集了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随着网络和电信业  相似文献   

6.
火车票实名制的试行使信息保护问题再次引发热议,个人信息的公开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另一方面也会对公民的个人信息权造成损害。个人信息权是权利人对其个人信息控制、支配并排除他人非法侵害的权利,具体包括决定是否提供本人的个人信息、请求信息保密、请求更正、删除或者停止使用有关个人的信息、请求信息报酬、获得救济等各项权利,有着人格权与财产权的双重属性。在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尚未健全,公众对个人信息的重要性及信息保护制度的相关细节普遍缺乏深入的了解,保护意识不强,因而需要特别立法予以确认与保护。  相似文献   

7.
胡江宁 《光彩》2011,(4):40-40
今年一开春,小莉在北京的婴幼儿用品商店开张。起早贪黑地张罗,客流有减无增,小莉有些坐不住了。有个做保险销售的朋友给她出"主意",何不去医院妇产科搞些产妇资料回来,挨个打电话或登门游说,说不定能有所改观。但小莉的一个律师朋友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明确告诉小莉:不正当利用公民个人信息的做法很不可取,有可能触犯我国法律,严重的将触及刑律。2011年2月28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非法提供、获取以及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案。涉案人员将通过不正当途径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非法提供给他人,严重侵害了公民的人身权利,涉嫌  相似文献   

8.
在今天网络时代的背景下,信息的重要性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在日益彰显,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上不断出现公民个人信息被不正当地利用,甚至出现个人信息被非法窃取的现象。通过对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研究,提出合理的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建议,以期对立法和司法实践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刑事立法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规定为犯罪,体现了公民个人权利的尊重,具有历史进步意义.论文从四个方面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构成做了符合法理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对审理骗购和非法买卖外汇刑事案件的有关法律适用问题,作出了司法解释。这项司法解释规定,以走私、逃汇、洗钱、骗税等为目的,使用虚假、无效的凭证、商业单据或者采取其他手段向外汇指定银行骗购外汇的,应当分别接走私犯罪以及逃汇罪、洗钱罪、骗取出口退税罪等定罪处罚。非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与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勾结逃汇的,以逃汇罪的共犯处罚。在外汇指定银行和专门机构以外非法买卖外汇在20万美元以上的,或者违法所得在5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公民的个人信息泄露情况日益严重。《民法总则》第111条将个人信息与隐私作出了区别,2018年出台的《电子商务法》也对电商环境下的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作出了新的规定,因此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有了新的法律根据。通过对个人信息和隐私的对比得出了个人信息较隐私更具有财产性和商业性,进而得出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使用"个人信息"概念更具合理性;其次讨论了电子商务环境中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受到泄露的现状及原因,进而提出了建立政府为主导,行业自律为基础,公众参与的个人信息保护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迅速发展的今天,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不断受到威胁,这是由于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缺位和公民个人信息理论不完善所致,致使公民个人信息得不到法律有力的保障,公民个人信息的相关权益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据此,分别从学理角度对公民个人信息作出界定。  相似文献   

13.
郭翼 《商》2014,(31):186-186
近些年全球已经走向了信息化的道路,在人们的生活中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利用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非常普遍的行为。在大部分领域中个人信息是受到保护的,但也不排除出现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现阶段我国逐渐出现了一些商业机构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诈骗的行为,这不仅使公民的隐私权遭到了侵犯,而且公民的财产和个人安全也受到了威胁。所以必须不断完善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机制,使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杜绝在萌芽状态。本文主要对我国网络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因怀疑谷歌涉嫌非法搜集个人信息,韩国警方10日突袭谷歌韩国公司的办公室,并依法没收了一批资料。这一强硬行动让谷歌有点发懵,数小时后该公司才回应称,的确在无意中搜集了一些个人信息,但这些信息从未被非法做商业利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公民信息泄露事件时有发生,社会各界人士强烈要求加强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虽然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被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但通过对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与修订分析可知,这些规定尚不足以对我国消费者个人信息形成有效保护,我国在行政保护主体与管理者举证责任等方面的制度仍有较大完善空间。为此,本文笔者以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为重点,通过对部分国家或地区的立法调查,提出针对我国实际发展情况的消费者信息保护制度构想,并反思当下我国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能为业内人士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物价》2004,(9):34-34
为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行使举报价格违法行为的权利,进一步方便群众举报价格违法行为,提高价格主管部门的工作效率,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以15号主任令发布了《价格违法行为举报规定》,该《规定》将从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根据《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现以下十三类价格违法行为,可以向当地价格主管部门举报:  相似文献   

17.
北京“洋打工”有新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聘用中国雇员的管理规定》日前公布施行。《规定》称外国企业常驻北京代表机构招聘中国雇员,必须委托外事服务单位办理,不得私自或委托其它单位、个人招聘中国雇员。同时,中国公民必须通过外事服务单位...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经济价值进一步凸显,传统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模式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非法交易公民个人信息现象异常猖獗。单纯抑制型行政管理措施无法消除非法交易公民个人信息的土壤。堵不如疏,构建合理的个人信息交易制度不仅能有效破解现有个人信息保护难题,还可以最大限度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在个人信息交易中,涉及信息源头、中间商、使用者等多个主体,其中最为重要的网络中枢节点应当是个人信息中间商的定位。合理的信息中间商模式,可以使得个人信息准确配置到合适的市场主体,有效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当然为了防止信息中间商在实际交易中出现角色异化现象,应当结合现有制度框架,对信息中间商准入资格、交易标准、具体交易方式、政府监管措施及承担的法律责任等方面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9.
数据库营销泛滥并受到追捧,很大程度上并不在于其所谓的精准性,而在于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成本低廉性。迟早出台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会是分水岭。  相似文献   

20.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一些陕递公司人员在提供快递服务的同时,还将收集到的公民个人信息明码标价公开出售,并且形成了一个“灰色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