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河蟹的一生是从溞状幼体——大眼幼体——仔蟹——蟹种——成蟹。在海水中潘状幼体中生长发育,经5次蜕皮变为大眼幼体,这阶段生产上称为蟹苗培育阶段。大眼幼体开始逐渐进入淡水生活,经过20天左右的精心培育,完成3次蜕壳成为仔蟹(俗称豆  相似文献   

2.
<正> 一、什么叫五期幼蟹? 五期幼蟹是当年早繁大眼幼体利用塑料薄膜大棚和增温设施,经过五次以上脱壳,在4—5月份育成规格为2000—6000只/公斤的幼蟹,在生产上又称豆蟹、仔蟹,实际上称豆蟹、仔蟹没有五期幼蟹名称来得科学。 二、五期幼蟹特点有那些?  相似文献   

3.
<正>蟹种培育是指将仔蟹培育成Ⅴ期幼蟹(豆蟹),再将Ⅴ期幼蟹培育成蟹种(扣蟹),是河蟹养殖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也是成蟹养殖苗种来源的主要途径,蟹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成蟹养殖的成败。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中华绒螯蟹仔蟹培育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土池培育、网箱培育和水泥池培育三种,简单归纳如下,供广大养殖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人工养殖河蟹有了长足发展,其市场前景看好,但因幼蟹培育及饲养管理等技术缺乏,性早熟幼蟹(1龄蟹种)较为普遍,这些早熟幼蟹(俗称小绿蟹),体重均在20g左右,生命力和抗病力极弱,导致河蟹商品规格过小,品质低劣。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往往发生大批死亡,严重挫伤养蟹群众的积极性。生产实际表明,引起幼蟹早熟的主要原因不外乎种质因素、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三类。只要  相似文献   

6.
<正> 安徽省明光市女山湖蟹苗厂是本市河蟹产业化建设的龙头企业,拥有工厂化育苗水体2000立方米,仔幼蟹培育池120亩,前些年该厂幼蟹培育的成活率一直很低,成为困扰河蟹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幼蟹培育的成活率徘徊在15%左右。女山湖渔场渔技员陈新东经过几年的探索,今年在自家门前的排涝沟旁,开挖土池336m~2(长20m,宽16m),5月6日投放该厂繁殖的蟹苗3500克,经43  相似文献   

7.
<正> 二、蟹种放养 (一)放养前先做池塘清整消毒工作 池塘清整在冬季进行,先排干池水,冻晒一个月后,铲除塘底过多淤泥(留10cm左右淤泥,用于种植水草和培育底栖生物),安装好进排水口防逃铁丝网,维护好池埂。然后在蟹种放养前15天,应彻底清塘。先向池中注水30—50cm,每亩施生石灰50—60kg(将生石灰加水稀释后,趁热时全池泼洒)。 (二)蟹种选择 1、池塘养蟹以长江蟹效果较好。所购蟹种要求规格一致,活泼健壮,附肢齐全,其体色为青灰色或黄绿色为好。  相似文献   

8.
<正>优质蟹种(又称一龄幼蟹、"扣蟹")是成蟹养殖获得高产、高效益的重要基础。蟹种培育是指利用河蟹大眼幼体(又称蟹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育成规格适宜的蟹种,并取得优质、高产、高效的过程。笔者从事蟹种培育实践和指导推广工作近30年,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现将其关键技术归纳整理成文,以供养殖户朋友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所谓懒蟹,通常是指长期栖居在远离水面的洞穴、泥沙、石缝中,终日不出来活动、觅食,很难蜕壳长大的河蟹称之为懒蟹。这种蟹基本是养殖中的废品,没有经济效益。在河蟹养殖中,有很多养殖者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产生懒蟹较多。根据我们多年养殖经验,经研究分析,现将产生懒蟹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总结如下:一、懒蟹产生的主要原因1、不暂养或暂养效果不佳由于缺少经验或图省事,将大眼幼体直接放入成蟹养殖池中,使大眼幼体在变为Ⅰ、Ⅱ、Ⅲ期仔蟹过程中,由于游泳能力的捕食能力都很差,只好多聚集在岸边,遇有风浪更是如此。又因为河蟹在摄食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正>一、池塘面积:一般扣蟹池塘越冬面积3-5亩;成蟹池塘越冬面积5-10亩。二、池塘底质:扣蟹、成蟹越冬对池塘底质要求比较严格,要求池底必须平整、底质淤泥深度不要超过20厘米。由于底质有机  相似文献   

11.
中华绒螯蟹疾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中华绒螯蟹疾病发生的原因 蟹病与其它水产动物疾病一样,其发生也与环境因素、机体自身因素、病原体因素及人为因素等密切相关。 1、环境因素 环境恶化通常是中华绒螯蟹疾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导致蟹病发生的环境因素有水质因素(水温、溶氧、pH值、盐度、透明  相似文献   

12.
<正> 时下,有不少养蟹池塘中,由于放养蟹苗种数量较多,在养殖过程中,产生不少小蟹种。这些蟹种,主要由懒蟹、小扣蟹和性腺未成熟的小规格蟹组成。每亩蟹池内至少有300—400只。如果对它们采用科学的管理措施,就可为翌年提供一部分优质蟹种。 但是,根据我们调查了解,不少地方有很大一部分蟹池内的小蟹种,普遍存在着五个  相似文献   

13.
蟹种培育     
<正>生产上把蟹苗养至5分硬币大小的小蟹,为时2-3个月。一般苗种培育又是分两步进行的:首先把蟹苗养成第1-2期幼蟹,个体达3-4mm;然后把第1-2期幼蟹分塘饲养至160-240只/kg的小蟹。由于蟹苗个体小,又喜集群,对外界环境环境的适应力弱,遇到敌害等往往死亡率很高,因此生产上将蟹苗在小水体中精养,人为控制有些环境条件,用10-15天时间长到第一或第二期幼蟹;成活率达80%90%。苗种培育一般采用水泥池、网箱和土池等。以前两者为佳。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在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体系)的强力支撑下,本市河蟹养殖有望喜获丰收。据专家介绍,今年大规格的成蟹(雌蟹150g以上,雄蟹200g以上)比例可达50%以上。河蟹养殖取得如此好成绩,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河蟹良种选育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经过10年的连续选育与评估,河蟹良种取得突破性进展,暂定名为中华绒螯蟹"江海21",已于6月15日向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申报了新品种审定。用该良种繁育的生态蟹苗量比去年提高20%,达1万多斤;中试养殖面积比去年增加60%,达10万亩。  相似文献   

15.
<正>宜城市宣州区朱桥乡魏村村民魏爱民,经过七年的“摸爬滚打”,探索出河蟹生态养殖技术要点,2006年,他利用8亩水面进行河蟹生态养殖,共投放幼蟹4000只,仔虾50kg,鳜鱼种160尾,全年累计投入资金1.12万元,共产成蟹480kg,青虾90kg,鳜鱼56kg,收入为  相似文献   

16.
秋季来临,河蟹开始上市,近距离运输,一般不会有大的死亡,如长途运输,不论蟹种或商品成蟹,如技术不到位,往往造成较高的死亡率。这里介绍运输途中不仅保鲜(成蟹)而且保活的技巧。  相似文献   

17.
<正> 前几年,在我场将中华绒螯蟹的大眼幼体(蟹苗)培育到 V 期幼蟹的成活率很低,一般都在10%以下。为了提高蟹苗培育阶段的成活率,1997年我们进行了温棚培育中华绒螯蟹蟹苗的试验。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随着河蟹价格大幅下降,要想取得较好的效益,必须养成大规格商品蟹(150克以上)。这需要我们放养高品质蟹种,蟹种培育就十分关键。在整个培育中,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塘埂需夯实,以防河蟹打洞逃跑。目前养殖池多新建在稻田中,养殖户为贪图方便,通常不对塘埂进行夯实,这样进水后,土质松软,时间一长,塘埂发生渗水。另外幼蟹寄居在沟缝中,形成“懒蟹”。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开挖后用推土机对塘埂反复辗压,以夯实土质。同时可以用密眼筛布铺在护坡  相似文献   

19.
<正> 1998年5月以来,我站连续开展了安徽省实施渔业致富工程计划项目——河蟹工厂化育苗培育及养殖成蟹试验示范,作为该项目的子项目,现将2001年,我站进行的海水工厂化育苗投放后培育豆蟹、扣蟹试验,介绍如下: 一、材料方法 1、池塘条件:试验在10口池塘进行,每口面积2.5-4亩,总面积33亩。水深1.0-1.2米,  相似文献   

20.
<正> 养殖河蟹以长江水系的中华绒螯蟹最好,生长快,个体大,品质好,养殖效益高。近年来,由于该苗种一直供不应求,养殖户屡吃假冒蟹种、混杂蟹种、性已成熟的蟹种之苦。南通市港闸区幸福乡养蟹户施某,1996年购进12万只混杂蟹种,养至年终很少有超过一两的,结果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