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对我国西部大开发进程中顺利实施经济跨越式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里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本文针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地质地貌、气候变异、人为因素、市场失灵、政府管理诸方面 ,进行了分析研究 ,并提出了该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及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是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区域,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经多年的治理,但是水土流失的状况依然严重。1999年,朱镕基总理在陕西延安考察时提出“退田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政策思路,明确了黄土高原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方向。在2001年  相似文献   

3.
审计作为一项免疫系统,在国家宏观治理过程中,对提高决策者和人们对国家审计的重视程度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首先讨论对国家审计的认识,然后逐步浅议其在国家治理中的现状和问题,最后给出笔者对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过程中重要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经济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生态治理的关系,将直接影响到西部开发的成败。应立足西部现有的自然生态基础,使经济建设、生态治理同步进行,实现良性开发,达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快推进我国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多项治理要素的协调配合,只有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治理,才能开创食品安全治理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盛 《经济师》2001,(6):75-75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继 2 0世纪 80年代实施东部开发战略以来又一影响深远的战略部署 ,也是我国调整经济布局 ,协调经济发展的重大步骤。如何搞好开发工作已经成为新世纪我国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 ,因此 ,搞好西部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一、西部面临的环境挑战西部地区位于中国大江大河的上游 ,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但是 ,近年来 ,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而且趋向恶化。从西北地区看 ,干旱少雨 ,水源贫乏 ,森林稀少 ,沙漠戈壁面积大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而西南地区 ,…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总结治理黄土高原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了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应注意的六个问题,山川秀美与脱盆致富的关系,农林牧的关系,长远规划与分步实施的关系,整体布局与分散经营的关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的关系及领导群众与依靠群众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优化和完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发展中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根本所在.因此,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公司治理的现状、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完善公司治理的措施及我国公司治理的未来对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与路径的转变,需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体制机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而通过充分利用网络与大数据技术,构建连接政府各部门的大数据共享平台,是落实该战略任务的重要一环,也是打破"行政壁垒"、促进互联互通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0.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规范上市公司行为、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和建立良性金融资本市场的迫切要求,而建立健全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是提高公司财务决策效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对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认识开始,论述了财务治理结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并对建立以“财权配置”为核心的财务治理结构做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同时,该地区还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区域,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由于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历史经验教训,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总结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发展历史,探讨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是现阶段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保障措施。文章以地处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区的陕西省米脂县孟岔村为例,以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等参与式方法对该地区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政策的实施进行了走访,同时对该地区基于土地流转机制的山地退耕还林效果等进行了野外实际现场勘察。利用问题矩阵对该地区与土地流转政策有关的问题进行重要性排序,并采用问题树工具分析其因果关系,发现了目前导致土地流转政策难以大范围实施的关键性问题。最后,对该地区已经成功实施土地流转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黄土高原山地土地流转政策的科学实施和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水土流失为基本特征的生态退化严重制约着黄土高原的社会经济发展,重建及恢复生态系统是新时期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战略目标之一。本文在分析以往黄土高原生态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从生态经济学角度解读黄土高原生态退化的社会经济原因.分析生态一经济相互作用的机理,并探讨了该区域生态经济建设的主要目标及途径。  相似文献   

14.
Eco-economic regionalization (EER) is to divide an area into geographical zones. Each zone is linked to the others based on the eco-economic similarity and disparity. In this study, models of EER of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were constructed. Data on 22 selected indicators were gathered for the 282 administrative counties. Then they were analyzed through an approach of PCA integrated with CA and GIS. In the generated model, the plateau was assigned to 4 belts and 18 eco-economic zon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subdivisions was able to represent the real situation. It demonstrates the division scheme is very comprehensive, concise and applicable. The work has established a novel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for EER of large-scale area.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综合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综合分析了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农业发展的方向,农业的发展空间,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是改善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环境的基本对策,以林牧为主,建成林牧业基地是方向,并对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模式,实现目标模式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16.
老旧小区绿色改造是推进城市更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是实现存量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其综合效益评价也逐渐成为改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文章从成本、经济效益、技术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5个维度出发,建立并完善老旧小区绿色改造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M(属性层次模型)确定指标权重,构建老旧小区绿色改造综合效益的可拓评价模型,并以某市老旧小区绿色改造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评价结果显示,老旧小区绿色改造相对于传统的改造综合效益更优。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相关性分析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砖窑沟流域为例,采用航片解译、实地调查和基于GIS的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形因子的关系,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基于像元的土地利用类型与坡度、坡向和海拔关系的分析是从数量上准确剖析土地利用地形分布特征的有效方法,对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e non-market values of the environmental benefits derived from the Conversion of Cropland to Forest and Grassland Program (also known as the Grain for Green Program and the Sloped Land Conversion Program) in the Loess Plateau region of North West China were estimated using choice modeling both on-site in Xi'an and Ansai and off-site in Beijing. Separate choice models were estimated for the three sites and the results compar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implicit price estimates derived from the multinomial logit (MNL) model and the random parameter logit (RPL) model for some environmental attributes. Based on the results from the RPL models, the average willingness to pay per respondent household in Beijing was CNY882.56 (USD109.44) each year for the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s on the Loess Plateau provided by the Program, a payment leve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mparable estimates of CNY342.56 (USD42.48) in Xi'an and CNY388.08 (USD48.12) in Ansai.  相似文献   

19.
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建设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生态经济系统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确立了商品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了商品型生态农业模式的类型及其适应性,探讨了商品型生态农业的战略布局,分析了纸坊沟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建设过程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