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南农垦的骨干企业是橡胶农场,橡胶农场的支柱产业是天然橡胶生产。巩固支柱产业,全面发展农垦大农业,是振兴橡胶农场经济的战略性选择,也是海南农垦进入二十一世纪面临的重大课题。一、关于橡胶农场农业经济的分析海南农垦经过三代人四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已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2.
十六大报告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海南农垦要以增加职工收入 ,增强农垦经济发展后劲为目标 ,大力推进农垦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加快结构调整 ,全面推动科技进步 ,尽快打造海南农业的“航空母舰”。(一 )对国有橡胶产业进行股份化改造 ,组建海南农垦橡胶股份制公司结合海南农垦的实际情况 ,放开国有橡胶产业资本市场 ,在国有农场进行公司化改革的基础上 ,进一步扩大职工个人持股比例 ,大力引进民营资本和国内外有经济实力的企业资金 ,组建由海南农垦控股的橡胶专业公司 ,彻底改变海南农垦单一的所有制结构。(二 )整…  相似文献   

3.
针对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现状,从农垦自身发展与国家政策扶持相结合、发展农垦场域经济与地方区域经济相结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发展农场经济与推进地方城镇化发展相结合、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注重巩固橡胶产业与发展特色农业以及二三产业相结合、注重农场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推进相结合、注重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发扬农垦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八方面分析了推进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4.
海南垦区为发展我国橡胶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执行了“以橡胶为纲”和“以粮为纲”,使橡胶农场形成一个单一经营的封闭式的经济格局,走进了一条死胡同。为振兴农垦经济,必须认真总结橡胶农场在产业结构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5.
国营农场最优经营规模研究——以海南国营植胶农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场或农户效率与生产规模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农业经济学的热点,本文以海南省农垦88个国营植胶农场天然橡胶1998—2007年的面板数据为证据,从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等角度考察农场天然橡胶效率与生产规模的关系,研究发现:海南农垦国营植胶农场天然橡胶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与橡胶生产规模是呈"倒U型"曲线关系;胶农场并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而是有其生产规模的最优边界;当前海南农垦国营植胶农场橡胶天然橡胶最优的生产规模是年末面积约为13000~20000亩。  相似文献   

6.
国营大岭农场深藏于海南省白沙、昌江、儋州三个市县交界处的丘陵地带,美丽的珠碧江穿流而过.作为海南农垦"最早、最小、最有影响"的农场之一,大岭农场始建于1954年,占地面积5.06万亩,以生产经营天然橡胶为主,是海南西部垦区著名的"优良橡胶繁接种苗供应基地"和"优良芒果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7.
1998年,为做强做大橡胶产业,海南省西联农场走出农场,到邻近的临高县南宝镇租地种植橡胶。弹指一挥间,10年过去了,西联作为海南农垦跨地区租地种胶的第一个农场,不但使本企业的橡胶产业版图扩大,而且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构建了和谐的场乡关系,走出了一条场乡共赢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橡胶农场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管理权过分集中,农场的自主权小,因而限制了农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多,缺乏科学预测,下达不及时而且多变,使计划对生产周期长的橡胶农场就失去指导意义;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使农场经济发展缺乏内在的动力。为了进一步搞活农场经济,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海南农量89个橡胶农场分布全岛各地。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分布漫山遍野,橡胶生产从开荒、育苗、定植、抚管至采胶等作业均为野外分散劳动。天然橡胶这种生产经营特点,要求胶园经营者应具有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经营机制。而目前垦区农场的橡胶园经营体制,主要是职工岗位承包责任制和以职工岗位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生产队承包责任制。职工承包的内容只是林管作业和采胶产量,并据此获取劳务费,其经营风险完全由国有农场承担。国有农场是胶园经营主体,橡胶职工只是劳动者而不是经营者。这种经营体制不适应橡胶生产特点。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在海南农垦总局和海南橡胶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海南省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总局、橡胶集团公司下达给农场和分公司的各项生产工作任务,南林农场全场干部职工紧密团结,扎实工作,克服了护林保胶工作中存在的诸多困难,最大限度地抓好干胶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