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中国经济连续20多年的高增长,2011年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巳跃居世界第一。但是,长期依靠“高投入、高出口、扩大内需”这“三驾马车”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隐藏的负效应将逐渐显露出来,并成为抑制未来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弄清影响未来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主要因素,“对症下药”采取正确的经济决策,确保中国经济平稳增长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信息》2006,(16):62-63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让世人刮目相看。GDP总量也跃居世界第四。按理说,国富则民强。我国经济的高增长。本该带来就业增长和工资增长。但事实恰恰与此相背离。 “国富”是靠经济增长拉动的。而没有高就业,没有工资增长,“民强”又从何谈起呢?我们不禁要问——[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冯学平 《中国经贸》2012,(10):22-23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保持了长期持续高增长,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已跃居世界第一,基础设施和人民生产生活条件、生活水平也大大改善和提高。但是,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却面临着深层次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全面系统地研究、探索中国经济可持续科学发展显得极为紧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4.
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充分估计中国经济增长“代价”。中国经过了30多年的快速经济增长,特别是2003-2007年间以年均两位数的GDP增长速度创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世界奇迹”。然而,伴随这一奇迹般增长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前世界经济虽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但一些可能影响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的风险也在日益增加。中国经济在未来的发展会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力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这是无须质疑,也是令中国人高兴的事实;但与此同时,为中国经济高增长作出重要贡献的劳动力低廉等比较优势,正在递减,而能源、土地资源及水资源的紧张。导致经济总体成本急骤增长。高增长与高成本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的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7.
(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保障,是“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产业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增长中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整体素质不高和运行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重要原因是缺乏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这三个“缺乏”集中起来就是自丰创新能力不强。  相似文献   

8.
胡少维 《开放潮》2002,(1):19-20
2001年以来,尽管世界经济环境不好,中国经济仍保持了比较高的增长。但由于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如果2002年中国扩大内需的政策力度没有增大,市场化改革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话,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很可能出现下滑势头(比2001年),因此,为避免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过快,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需要在体制、制度和政策上做出必要的改进和调整。2002年要维持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格局,应该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并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在千万百计扩大出口需求的同时,又要着力于开发国内需求,…  相似文献   

9.
最近关于增长减速、通胀恶化、货币政策“超调”等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经济形势究竟如何判断?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是正常的,通货膨胀是可控的,货币政策并未过度紧缩。虽然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存在许多结构性的问题,世界经济近期和未来都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中国经济增长确有诸多远虑,但是没有太大的近忧。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目前已经稳居世界第二位。本文测算了泰尔指数、莫兰指数,发现中国省域经济发展差异逐渐扩大,呈现更强的空间集聚和空间异质性。空间面板模型显示这种趋势与技术、资本、劳动紧密相关。未来为了确保中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应该一方面推动技术、资本、人口的平稳发展,另一方面促进省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房地产价格的财富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弘 《北方经济》2007,(7):38-40
消费不足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性因素。中国经济增长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局面很难长期维持,这一增长方式在未来的几年里将不可避免地面临重要调整。这样的调整对快速发展中的中国经济将产生负面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如何完全取决于消费。届时,如果消费不能成长为代替投资和出口的增长支柱,中国经济很难排除硬着落的可能。刺激消费增长是中国政府最近提出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之所在,也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作为实体经济的基础,未来十年,中国制造业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但中国制造业需要逐步摆脱代工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管理升级,掌握核心技术,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提高中国制造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易莞娇 《中国经贸》2010,(12):107-108
在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度越来越高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作为联系国内外经济和经济增长的重要间接影响因素的汇率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从人民币汇率与中国经济增长的数据入手分析,接下来分析汇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经济增长对汇率的反作用,最后对中国汇率改革后的汇率制度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4.
丁元竹 《中国经贸》2015,(11):16-17
国家主席习近平用“新常态”向世界描述了中国经济的一系列新表现,包括增速变化、结构升级、动力转变,指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发展前景更加稳定.“新常态”既彰显了中国经济基本面的积极变化,也揭示中国决策层直面失衡调整困难的决心,对中国经济形势特点给出一种合规律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黄炯 《浙江经济》2005,(23):9-11
从近7年经济运行走势看,全省11市经济已处于此轮经济增长上升周期的温和调整阶段,今年以来,全省11市经济增长处在“潜在水平”附近,呈现难得的“高增长、低通胀”态势。预计2006年各市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但增幅将比今年略有下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增长历来都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近日指出,中国经济在未来几年内将从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高消耗型的增长模式转向低消耗的增长模式。这样的战略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是重大的利好。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4%,与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阶段的经济增长速度相近。但是能够在较长时期内保持这么高的增长速度在世界上还是罕见的。研究中国经济增长问题的学者普遍认为资本的快速积累是过去二十多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源泉。从历史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投资率也持续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近年来投资增长很快,投资率逐年上升,围绕“高投资率”的争论与研究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本文将通过对投资率变化趋势、投资的构成以及投资率的国际比较,探讨目前高投资率形成的原因和中国未来投资率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经济高增长为何带不来高就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增长了,就业率就提高了。”这是人们很自然的想法,也是世界各国规律性的现象。然而,这条规律如今在中国似乎不“灵”了,当中国正在为经济增长欢呼时,却发现失业率也在增长。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节节攀升,目前已增至约2400万名,而农村还有1.5亿富余劳动力等待“消化”。“经济高增长带来高就业”的规律为何会在中国失灵?  相似文献   

19.
黄巍  陈宇峰 《新财经》2008,(6):78-79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陷入了长达十年的经济停滞,即“失落十年”(The Lost Decade)。从高速增长到长期停滞,日本的发展经历为那些雄心勃勃致力于经济起飞的新兴国家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活教材。作为最重要的产品输出国,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跃居世界第一,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这一局面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日本极为相似。本栏目将陆续刊发文章,分析日本经济近三十年来的兴与衰,以期为中国未来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刘巧玲 《北方经济》2011,(24):23-24
改革开放以来,短短30多年时间,我国经济己从濒于崩溃的边缘跃居到世界第二,步入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从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来看,政府投资始终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