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纳税人应交增值税的核算包括进项税额、销项税额、交纳税款与月度终了结转应交未交增值税或多交增值税四个环节.其中,进项税额中进项税额转出和销项税额中视同销售行为产生的销项税额的核算,因涉及项目多,初学者学习起来尤为困难,极易混淆出错.为此,本文采用案例比较分析法,特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2.
增值税纳税检查账务调整方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增值税纳税检查税务调整运用的会计账户对增值税检查时,查处的调增或调减增值税税额,应通过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专户进行核算。该账户专门核算在增值税检查中查出的以前各期应补、应退的增值税税额,借方登记检查调减的销项税额、检查调增的进项税额,贷方登记检查调增的销项税额、检查调减的进项税额、检查调增的进项税额转出及检查调增的小规模纳税企业应交增值税税额,余额可能在贷方,也可能在  相似文献   

3.
一、会计科目的设置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为正确核算增值税业务,应在“应交税金”一级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和“未交增值税”二级明细科目,在“应交增值税”二级明细科目下设“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已交税金”、“进项税额转出”、“转出未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等9个三级明细科目。  相似文献   

4.
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共设9个明细专栏:进项税额、已交税金、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转出未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转出多交增值税;  相似文献   

5.
固定资产增值税转型会计处理及财务影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准则规定,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下设“进项税额”,记录企业购入固定资产而支付的、准予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企业购入固定资产支付的进项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所购固定资产应冲销的进项税额,用红字登记。设“进项税额转出”,记录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因某些原因而不能抵扣,按规定转出的进项税额。设“销项税额”,记录企业销售固定资产而收取的销项税额。  相似文献   

6.
浅谈增值税核算账户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税制实施后.现行会计制度对增值税的会计核算规定为在“应交税金”科目下设“应交增值税”和“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由于“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的借方既要反映进项税额,又要反映预交的税金:贷方既要反映销项税额,又要反映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等情况,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账户的借方和贷方设若干个专栏:“进项税额”专栏、“已交税金”专栏、“减免税款”专栏、“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专栏、“转出未交增值税”专栏、“销项税额”专栏、“出口退税”专栏、“进项税额转出”专栏、“转出多交增值税”专栏。从目的上看,这样规定是为了更好地区分当月已交、当月留抵、当月应交未交、当月多交税款等不同情况.防止因核算不细而造成用当月留抵税款抵减上月税款等现象.但从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情况看,实际运用效果较差。在此,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实际工作提出了一些初步的改进建议.与读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7.
“进项税额转出”和“视同销售货物”是增值税会计核算中经常碰到的两个问题,并且由于其规定的特殊性和会计处理的复杂性,实际工作中,财务会计人员常常容易将它们混淆。从理论上讲,这两者并不容易混淆。“进项税额转出”实质上就是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而必须从“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的贷方转出去,或根据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款,直接记入固定资产等有关货物的成本中.“视同销售货物”则是指纳税人转移或使用某些产品时,必须按正常销售核算程序,计算销项税额。事实上,纳税人混淆两者并不是不能…  相似文献   

8.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增值税销项税额及进项税额转出核算不实的较多,情况较为复杂。对此项业务的审计,要求检查人员必须了解有关政策和企业经营情况以及增值税会计核算的方法,才能检查发现企业偷税的问题。本介绍运用账目核对法对企业销项税额及进项税额转出核算不实的检查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进项税额转出”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进项税额转出与视同销售销项税额的界定所谓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是将那些按税法规定不能抵扣,但购进时已作抵扣的进项税额如数转出,在数额上是一进一出,进出相等。而视同销售是指企业对某项业务未做销售处理,但按税法规定应视同销售交纳相关税费,需计算交纳增值税销项税额。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进项税额转出仅仅是将原计入进项税额中不能抵扣的部分转出去,不考虑购进货物的增值情况;视同销售销项税额则根据货物增值后的价值计算,其与该项货物进项税额的差额,为应交增值税。  相似文献   

10.
进项税额转出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浙江财经学院邵毅平根据《关于增值税会计处理的规定》,一般纳税人企业增值税的核算,应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帐中,设置几个专栏。其中"进项税额转出"专栏,记录企业的购进货物、在产品、产成品等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其...  相似文献   

11.
会计准则规定,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下设"进项税额",记录企业购入固定资产而支付的、准予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企业购入固定资产支付的进项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所购固定资产应冲销的进项税额,用红字登记。设"进项税额转出",记录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因某些原因而不能抵扣,按规定转出的进项税额。设"销项税额",记录企业销售固定资产而收取的销  相似文献   

12.
段金蕊  王帆  曹惠玲  于娟 《数据》2013,(12):50-52
在统计报表制度中,“应交增值税”作为核算增加值的重点指标,历来备受关注。在统计执法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统计制度中有明确的计算公式,但出口型生产企业填报该指标的方法却各不相同。其问题就集中在应交增值税指标涉及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出口退税到底应取自何处。  相似文献   

13.
"视同销售"和"进项税额转出"都是增值税业务中的特殊行为,也是增值税业务处理中的关键环节.由于"视同销售"会使本期应交税费(销项税额)增加,从而增加本期的应交增值税额;而"进项税额转出"会因为本期应交税费(进项税额)的减少,而同样增加本期的应交增值税额,在实际工作中,比较容易将两种行为混淆.文章将从两种行为的概念、范围和会计处理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一、会计科目的设置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为正确核算增值税业务,应在"应交税金"一级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和"未交增值税"二级明细科目,在"应交增值税"二级明细科目下设"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已交税金"、"进项税额转出"、"转出未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出口退税"、"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等9个三级明细科目。  相似文献   

15.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日常稽查办法〉的通知》规定,税务机关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行检查后,凡涉及增值税涉税账务调整的,应设立"应交税金——增值税检查调整"专门账户。凡检查后应调减账面进项税额或调增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的数额,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凡检查后应调增账面进项税额或调减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的数额,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  相似文献   

16.
《陕西审计》1998,(6):11-11
增值税检查后的账务调整,应设立“应交税金——增值税检查调整”专门账户。凡检查后应调减账面进项税额或调增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的数额,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凡检查后应调增账面进项税额或调减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的数额,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全部调账事项人账后,应结出本账户的余额,并对该余额讲行处理。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日常稽查办法的通知”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税务机关对其增值税涉税账务进行调整的,应设立“应交税金——增值税检查调整”专门账户。凡稽查后应调减账面进项税额或调增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的数额,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凡稽查后应调增账  相似文献   

18.
乡镇企业增值税的核算题解王诚根据增值税会计处理的规定,核算增值税,是在“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下,在借方设置“进项税额”“已完税金”,在贷方设置“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等五个专栏进行核算,同时取消了“待扣税金”帐户。结合乡镇...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统一一般纳税人企业增值税检查后的调帐处理方法,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1998]44号《增值税日常稽查办法》的通知附件规定,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实施增值税检查后的调帐处理要在增设的“应交税金-增值税检查调整”专门帐户中进行(注:为方便转帐,多栏式应交增值税明细帐的贷方也可自行增设“增值税检查调整”或“检查调整”专栏)。税务检查后应调减帐面进项税额或调增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数时,借记有关帐户,贷记本帐户;税务检查后应调增帐面进项税额或调减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数时,借记本帐户,贷记有关帐户。全部调帐事项入帐后,应结出本帐户余额,并对该余额进行帐务处理。  相似文献   

20.
张庆敏 《数据》2001,(8):10-11
在《工业统计报表制度》工业企业财务状况表中有本年应交增值税指标。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制度规定,本年应交增值税(305)是指当期销项税额低扣当期进项税额后的余额,本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出数-进项税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