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经济视角》2008,(12):8-8
自中央政府推出4万元亿刺激经济的方案.这一“星星之火”已渐成“燎原之势”.各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空前高涨。迄今为止.全国已经有28个省、市、自治区公布了各自的投资方案。根据已公布的金额统计显示.投资计划总额将超过17.8万亿元。  相似文献   

2.
顾列铭 《资本市场》2012,(11):74-76
<正>为了提振正在快速降温的经济增长,天津和重庆分别宣布计划,表示将在未来几年向石化、汽车、电子及先进设备等大产业投资1.5万亿元人民币。中央政府也没闲着,接着宣布了一项到2015年向节能减排领域投资2.4万亿元的计划。与此同时,各地政府还宣布了10多项规模较小的投资计划。若按表面数字计算,仅仅是上述投资,就已经超出了2008年11月全球金融危机最严峻时期出  相似文献   

3.
自今年7月以来,全国各地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堪称大手笔的投资计划,据粗略统计地方投资总额已经超过7万亿元。与几年前金融危机时期的“四万亿”刺激经济计划不同的是,此轮投资由各地方政府自发进行。面对着一场如此集中而成规模的投资盛宴,业内人士提出,有三大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4.
近期,地方版产业规划密集出台,涉及投资额动辄匕万亿元。市场人士指出,由地方政府主导的新一轮投资潮来临。据不完全统计,7月以来已公布的地方投资计划涉及金额约7万亿元。分析人士认为,这些规划提出依据地方要素禀赋优势,通过打造地方特色产业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投资者可从地方版产业规划中寻找新的投资主题。  相似文献   

5.
黄干  马成 《经济学家》2012,(10):71-80
本文构建了一个凯恩斯结构的中国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以2007年的社会核算矩阵为数据基础,模拟考察了4万亿投资的宏观经济、部门经济效应以及分行业新增投资的经济效率。研究发现:(1)2009年至2010年间的4万亿投资方案能每年拉动GDP约1.42%,增加就业3.44%,但同时也挤出了相当大量的私人消费,导致居民福利水平下降严重,有利有弊;(2)相比于原计划,历经调整最后实际实施的刺激方案虽然宏观效应稍弱,但更加有利于三次产业整体结构的改善;(3)分部门来看,用于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部门的政府投资支出效率较高,而房地产业、采矿业、电水气业三个部门的投资效应最差且为负面影响,尤其是房地产业。  相似文献   

6.
从4万亿投资推动内需计划看中国内需提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形势下,中国政府提出十大措施,在未来两年内投资4万亿元,以刺激经济的政策计划,以扩大内需为主要方式,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的不利影响,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通过分析当前扩大内需这项政策的必要性,提出相关政策要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7.
应对金融危机的4万亿政府投资计划目前到了收尾盘点阶段,如此规模的政府投资除了满足社会公共品需要外,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如何是大众关心的重要问题,因而关于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研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政府投资乘数大小作为衡量政府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和基本工具,对其进行具体研究有利于增强和改进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影响。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等路径并运用生产函数法对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投资乘数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拉动作用,但同时也发现政府投资产出弹性小于非政府投资的产出弹性,在一定范围内同等数量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低于非政府投资。  相似文献   

8.
《资本市场》2008,(12):106-109
4万亿投资计划的公布,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有了明确的预期,对于投资者在一段时期内的信心恢复和提振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未来两至三年,国家拉动内需的4万亿元投资中,环保投资占有重要席位.环保部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建议,4万亿元的投资应成为绿色投资,注重投资项目的环境效益,比如铁路、机场、甚至是电厂的建设,应该从一开始就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不能落掉环评这个重要环节.而环保界的共识却是,监测和督察队伍设备、人员配置捉襟见肘的局面,已经严重制约了环保执法.因此,要保证4万亿元带动的是绿色GDP,笔者以为环保当首先硬起来.  相似文献   

10.
继湖南、长沙等地地方政府公布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后,包括天津、重庆在内的两个直辖市均于近日宣布将在未来3至4年时间内投资万亿以上人民币支持地区重点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商周刊》2013,(16):13-13
李克强总理7月3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部署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强城市基础没施建设方面,会议确定了市政地下管网、污水处理、地铁轻轨等几大重要投资方向,并强调“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经营性项目建设与运营,促进改善城市基础设施薄弱环节”。专家表示,会议确定的这几大领域.至少会拉动数万亿的投资,预计民资在这轮市政建设中,分得的蛋糕有望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产业关联传导路径和凯恩斯乘数原理,本文构建扩展的投入产出模型,并分别确定了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的评价指标,实证分析中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刺激了中国经济增长和居民消费,却未能有效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甚至出现产业结构失衡加剧现象;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微弱下降。为避免经济刺激计划对产业结构失衡加剧的后果,应优化投资结构,强化产业结构中的薄弱环节,重视创新能力培育,提振内需,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于5月13日正式公布。这一文件共36条,延续和细化了2005年国务院的“非公经济36条”,故有“新36条”之称。“新36条”的出台传递出什么信息?给民资打开了哪些投资新领域?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何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央及时出台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保增长促发展,各级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了累计近20万亿元投资的计划。几十万亿的投资发展规模,最终将落实到土地上。为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确保国家土地调控政策全面、准确、规范执行,促进严格规范管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国土资源部决定从2009年3月至11月开展保增长保红线的“双保”行动。  相似文献   

15.
政府投资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促进投资又快又好增长,不仅是落实中央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加快经济发展、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质量的内在要求。针对从2008年四季度到2010年年底全国将投资4万亿元用于基础项目和重点项目投资这一状况,主要探讨了在如此空前的投资规模下如何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6.
《经济视角》2008,(12):3-7
国务院11月5日召开的常务会议再出刺激经济的10项重磅措施。会议确定的一系列投资安排.初步匡算在2010年底之前需投资约4万亿元。这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将起到直接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全国铁路大建设拉动万亿产业链,我省无纺布产业即将迎来新机遇。 国家将安排4万亿元投资以拉动内需的消息,使众多企业眼前一亮。而在这4万亿投资中,路的建设是“绝对主力”。记者了解到,今后四年,上海铁路局将投资1400亿元用于铁路建设,其中我省的上海至杭州高速铁路项目、金温扩能改造工程两个新建铁路项目同时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  相似文献   

18.
江琦 《经济师》2023,(12):142-14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企业境外投资建厂成为“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这将直接影响到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应对,文章以浙江省余姚市为例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吴云海 《商周刊》2011,(12):83-83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将建设3600万套,覆盖面达到20%左右。其中2011年如果要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不包括土地成本,所需投入的资金量高达1.4万亿元,中央财政的支持并不能完全解决资金问题,大头仍要由地方政府自己买单。1.4万亿元差不多相当于地方政府2010年的土地出让收入的50%(2010年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为2.7万亿元)。这么大的财政压力,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可谓进退两难。这时,我们要反问了,建设保障房,真的要牺牲商品房的发展为代价吗?现在看来,正在实施的一系列房地产宏观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黄斌 《经济咨询》2006,(6):12-15
近年来随着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等政策措施的推行实施,政府投资数额急剧增长,目前我国每年“政府投资工程”金额高达3500亿元左右,占了每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万亿元的10%。我国政府投资工程主要是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项目,如道路、公共交通、供水、排水、燃气、热力、园林、环卫、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防洪、水利设施等,一般具有投资金额大、投资回收期长甚至无法回收投资的特点。政府投资工程使用的财政性资金,无论是预算内资金还是预算外资金,或是由政府承担偿还或担保义务的国债、外债、商业银行贷款,资金的最终来源都是广大纳税人的血汗钱,因此一分一厘的支出都必须慎之又慎。财政资金“一要吃饭,二要建设”,每年国家投入建设的资金都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而工程建设是资金最容易失去监控、最容易造成铺张浪费乃至滋生腐败的地方。在目前财政资金有限、基本建设资金缺口比较大的情况下,有效监控政府投资工程,做到合法、合理、有效率地安排建设资金,使政府的每一分钱投资都用在刀刃上,具有积极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